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干旱区农业开发与生态贫困关系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贫困是经济贫困与生态恶化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一个现象。新疆阿合奇县是典型的生态贫困区。通过对阿合奇县农户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生态贫困区经济环境曲线,文中提出要改变生态贫困,就要促使农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走农业开发与生态协调发展之路,以科技进步促进生态贫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使大同市休闲农业旅游更快更好地发展,对大同市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在总结大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由核心片区和外围片区构成的大同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同心圆模式。并从科学发展和挖掘文化两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旨在推动大同休闲农业旅游特色"点"、系统"面"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休闲农业开发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构成内容,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发展休闲农业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民的增收、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安徽是农业大省,地理、资源优势明显,发展休闲农业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在休闲农业的开发上,应针对本省不同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不能盲目开发。特别是在休闲农业开发模式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以农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服务,规范管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4.
论海涂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涂开发事关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是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性开发,必须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加强管理;既要根据各海岸带的资源数量、特性以及与其他自然条件的组合状况,各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也要依据海涂开发的多宜性及资源再生利用和良性循环的要求,进行综合开发,集约经营;坚持科技兴海,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海洋开发科技队伍;强化依法治海,使我国海涂开发走上法治轨道,促进海涂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比较新的遗产类型,关于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在国内尚无先例可以借鉴。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旅游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提出生态旅游是有效进行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与保护的最佳选择,其对遗产的保护性倾向是开发旅游的应有之义。文章将农业文化遗产界定为介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农业景观之间的一种特殊遗产类型,并从世界遗产地生态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中获得启迪和借鉴经验,以指导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最后,本文从空间布局、产品开发、环境保护和经营管理4个方面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安徽循环农业模式与生态功能区的耦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农业模式注重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已经显现出优势。然而,各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差别,决定了循环农业模式的区域性和局限性。在研究安徽省现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安徽循环农业模式与安徽生态功能区耦合的崭新理念和运作方式,在不同的功能区内,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不同的循环农业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循环农业模式的内在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莆田农村庭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庭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是依据循环经济原理发展“优质、低耗、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农村庭院农业,使农民家庭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莆田人多地少,农民仅靠责任田并用传统耕作方式想步入小康生活受到一定的制约,必须发展农村庭院生态循环农业,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为莆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莆田发展农村庭院生态循环农业应遵循因地制宜、整体优化、良性循环、生态经济的原则,并在原有基础上采取加强领导,科学管理;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广泛宣传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加强队伍管理,建立技术服务网络等措施完善发展模式,以期取得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的区域农业是一种典型的梯度转移模式,但具体到不同地区,则形成了具有明显差异的分模式:对西北边郡的开发,主要着眼于政治军事目的,故具有跳跃开发模式的诸多特征;对江南部分地区的开发,则依凭较为发达的水陆交通条件和优越的资源条件,以郡县治所所在地为中心形成了点轴开发的模式;西域地区的屯田开发,则在“自然孤岛”、“民族孤岛”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据点农业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莱州市沿海防护林在防风固沙、减轻风暴潮与盐雾危害、降盐改土方面的生态效应,分析了莱州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与景观生态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沿海防护林景观生态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盐城海涂生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发现盐城海涂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藏量大。其中潮间带底栖动物就有100余种,泥螺、文蛤、四角哈蜊、青蛤的生物总量均在万吨以上,托氏螺、海豆芽、沙蚕、大竹蛏等的资源量也非常丰富;高等植物10余种,芦苇、大米草、互花米草等资源量丰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为滩涂采捕、滩涂养殖和产品加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金鸡滩镇一农户建立的生态农业模式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总结提出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种养分离、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分离造成的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开源节流,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台农业合作中典型产业化模式分析——以龙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漳州龙海市为例对闽台农业合作中产业化模式进行探讨,从博弈论的视角比较分析了龙海市对台合作中的"台资企业+基地+农户"、"台资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台资企业+农技部门+农户"三种典型模式,提出通过消除机会主义,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农技部门经济功能等策略来优化对台农业合作的产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是生态学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依据本校生态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区域和行业优势资源,打造运转高效、良性循环的实验实习新平台,建成了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而又相对独立,课内外衔接、校内外联合、产学研结合、融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为一体,立体化、多层次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生态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农超对接”(Alliance of Agriculture and Supermarkets) 供应链是一种以超市为载体和平台,小规模农户进入现代超市连锁销售的现代农业流通模式。事实上,能够更好地控制农产品的质量是“农超对接”供应链产生的根本原因。基于此,以质量控制策略为切入点,分析“超市+合作基地”和“超市+自建农场” 两种供应链模式选择的判别准则。研究表明:当超市内部检测成本系数较大时,超市偏好于“超市+自建农场”模式;反之,超市偏好于“超市+合作基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在历史上曾有"水乡北京"之称。城市发展与水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了传统北京独特的水系文化地理,从元至明清,北京水系文化地理形成了从同心圆结构向散点立体结构的变迁。水系的存在还造就了传统北京的城市生态,"江南想象"、"城市山林"与活跃的城市活动是传统北京城市生态的三个方面。当代北京水文化的发展,应从复原城市水文化标志、疏通文化水脉、打造城市水文化景观入手,实现对北京城市无序扩张的生态遏制。  相似文献   

16.
整体论的思想古已有之,在古希腊文明中它以有机整体论的形式出现。而今,整体论思想则与生态学思想紧密结合为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生态-整体论方法论原则,由此源于古希腊的有机整体论观念开始在环境伦理学的生态整体主义中得到复活。这种生态-整体论方法论以其自身所蕴涵的整体意蕴和潜在的价值关联性,给古老的有机整体论提供了新的价值论和目的论实现方式,从而使生态整体主义在环境伦理学各流派自身建构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整合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的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现代农业在客观上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作用。本论文在阐释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涵义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二者整合发展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者Robert L.Paarlberg认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模式主要有这样四种:鼓励式的(promotional)、禁止式的(preventive)、允许式的(permissive)、预警式的(precautionary)。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国务院在2001年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为界,把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模式的选择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2001年),中国采取了允许式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第二阶段(2001年至今),中国采取了预警式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  相似文献   

19.
消费行为不但直接影响环境,而且通过引导生产行为间接影响环境。根据消费行为模型,消费行为的改变需要通过教育特别是环境教育唤醒和强化消费者的生态需要,使消费者了解消费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并转向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