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视环境处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交叉点,经常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笔者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电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通过长期调研反映出中国儿童电视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立儿童节目保护制度,扩大儿童电视节目数量和提高质量,加强家长引导行为等方面提出了改善中国儿童电视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儿童发展观是人们对于儿童发展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与态度。它是儿童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保教的认识前提。儿童发展观受社会历史、科学研究、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从古到今,儿童发展观经历了经验化、科学分化和生态化三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既有贡献又有局限,需要辩证看待、批判继承。生态化儿童发展观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儿童成长生态理念是一种生态化的儿童发展新理念。树立先进的儿童发展观,继续加深儿童发展研究,完善政策法规,推进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多层次、多途径构建良好的儿童成长生态,有效促进儿童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经济强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共生,是我国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环境行政执法作为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不仅保障环境治理的发展成效,也是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我国传统“命令—控制”型环境执法方式强制性色彩浓厚、缺乏良性互动机制,需对执法主体转变执法理念,进行环境执法的生态化革新。基于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困境,我们应扩大多元主体、转变执法理念、更新执法方式。要促进环境行政机构垂直改革,引入环境行政约谈,适用环境行政合同等柔性执法方式,兼以适用刚性的“党政同责”追责制度,刚柔并济推动环境行政执法方式的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儿童成长信息监测平台"是一个跨学科、多领域的重大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项目。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有了长足发展,而我国尚缺乏能够较全面反映儿童发展状况的大型数据资源,无法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充分的支持。在对我国儿童成长信息监测平台建设的现状、建设的意义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儿童成长信息监测平台建设的目标与构想。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的经济活动密不可分,而法律作为确定经济活动中权利义务的工具和规制手段,其本身也蕴含了人类的伦理观.文章试图以环境伦理观的演进为脉络,以环境伦理观、经济、法律三者之间的联系为路径,理清"法律生态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现代体育生态化走向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一股代表体育未来发展方向的生态化体育,正有力地冲击着竞技体育,而竞技体育本身的异化,又为生态化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契机。生态化体育的兴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行环境管理模式缺少对主体的关注,在分析生态化环境管理模式的意含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应当不仅重新思考环境管理主体的范围,对环境管理主体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这包括在价值观上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相对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在伦理观上正确处理经济理性、生态理性、法律理性的关系;在利益观上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部分利益、代内利益和代际利益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论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利益冲突引发的环境纠纷复杂多样,这要求重视环境纠纷的非诉讼解决,也就意味着传统的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面临“生态化”问题,即应该将生态规律和生态利益的复杂性充分纳入纠纷解决的考量之中。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内在地要求体现“法的治理”、“利益主体商谈”、“相关主体参与”等法治精神。环境纠纷本身的复杂性、环境纠纷司法解决困难重重、环境纠纷行政性措施“失灵”、现有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方式自身不成熟等是当前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生态化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应该着重引导公众生态法治观念革新、建立健全相关立法体系、加强对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构的引导和监督、建立环境污染损害的监测与鉴定或评价系统、完善多种类型非诉讼解决方式等。  相似文献   

9.
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系统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知识经济时代 ,加强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人才成长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 ,即主观能动性和客观条件环境的促进 ,两大因素辩证统一 ,相辅相成。环境通过科技人才的心理变化影响着他们行为取向 ,创造适宜环境已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环境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动态管理。管理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 ,不断调整其环境管理政策。我们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 ,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提供更优秀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城乡生态化:走向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提出了生态化发展模式,论述了城乡生态化及其发展对策,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实施步骤的构想,以期推动我国城乡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呈现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特征规律和建设实践与人类文明孕育、发展和盛衰紧密相关.中国古代文明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环境思想.本文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给现代社会的启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本身的认识,主要涉及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主要内容的研究;二是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出发探讨其当代启示,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启示;三是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观生动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先贤哲人的智慧,这种和谐生态观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新型生态观,应当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原则,以适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使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14.
晋中大院是人类与自然和谐一致的产物。它的存在、发展以及形成无不符合山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气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其所形成的黄土高原情怀同处在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中,在审美意蕴、文化内涵等方面呈现出特定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因此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研究晋中大院文化,就是从深层次上挖掘广大民众长期创造的社会文化体系,以及形成的诗意化和理想化的人类生存观。  相似文献   

15.
童话故事作品中流淌着成人的儿童观。中国原创童话故事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妙笔生花的故事背后印刻着时代的缩影,纵横交错的时局聚合出凛然不同的儿童观,深刻影响着儿童文学的价值取向、审美追求与艺术章法。通过回顾与反思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原创童话故事的发展,探讨不同时代童话故事“文以启蒙—革命至上—功利主义—回归人性—走向儿童—对话儿童”的儿童观发展脉络,映射出儿童观历经不断重塑与逐步构建、最终形成体系的百年变迁历程,以史为镜为当下原创童话故事及其蕴含儿童观的未来走向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6.
道家消费观的生态伦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人类当今的生态环境现状 ,探讨了道家哲学思想的生态伦理意义 ,分析了道家消费观所包含的生态伦理学内涵 ,考察了过度消费的生态影响 ,研究了道家消费观的现实意义 ,提出了可持续消费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来中国小说的儿童视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历史追溯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小说中的“儿童问题”。近二十年来中国小说中的“儿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存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将引出—个叙述学意义上的“人物—小说儿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态和谐视域中的和谐社会研究状况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则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基本特征。解读和谐社会,应着力把握其表征时代精神的理论特质。其中彰显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在生态和谐视域中,和谐社会的研究进展表现为提出背景的宏阔性、思想渊源的厚重性、审视视角的 多维性、发展理念的科学性、思维方式的和谐性和生态和谐的实践性等若干层面。  相似文献   

19.
佛教有着独特的自然观,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这种蕴涵着丰富生态审美智慧的自然观以缘起论、依报说和众生平等、无情有性说为基础,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撑并影响深远.受佛教自然观蕴涵的生态审美智慧影响,许多佛教僧徒和崇佛诗人都做到了人与自然的相融相谐,达到了诗意栖居的境界.佛教自然观中有很多生态文化资源,为我们建设生态美学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词汇教学与词汇研究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汇教学对提高中外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大大加强,其中特别要加强汉语书面词语的教学.目前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都不太重视汉语词汇教学,从而影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其根本原因,在于汉语词汇研究薄弱;而词汇研究之所以薄弱,有其客观原因.要扭转汉语词汇教学薄弱的状况,必须加强汉语词汇研究,特别是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的研究,以及汉语词语基础性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