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LIU Hua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实践主体。人们对译者主体性及其制约因素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从传统译论、翻译科学论,到后现代解构主义学派等三个阶段的发展。尽管每个阶段的研究围绕不同中心,对译者主体性的认识也迥然不同,但始终局限在二元对立的研究模式中,强调某一中心对另一中心的压制。然而,翻译活动从来都不是其中某一中心的独白,译者在翻译时发挥主体性的过程,也正是译者与文本、读者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展开多元互动交流、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地位重新得到确立,译者的主体性成为翻译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在强调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是任意的,无限制的,它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正确对待这些制约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翻译出更为出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因素在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主体性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译者自身的翻译动机、双语水平、个性素养以及其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等。 相似文献
4.
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裘姬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72-75
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 ,要完成翻译任务 ,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而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制于其所处的时代、其自身的双语文化能力、语言能力和对原著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裴玉花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7-81
译者是原文和译文的中介者,是翻译中最积极的因素,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挥其主体性。学生译者完成翻译作业和实践的过程也是一次主观能动的思维活动,其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原文的理解与诠释、翻译策略的选择、斟酌译文表达、实现翻译目的等方面,并受制于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6.
译者的另一副“镣铐”——译者主体性发挥的若干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尔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140-142
翻译的过程其实质是译者发挥主体性与受制于若干制约因素之间迂回的操作过程。译者主体性发挥受译者的文化先结构;译者的双语文化能力;译者的诠释空间;译文接受者等四个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王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0-81
本文从阐释学角度分析了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指出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现状同时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指出译者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也受到原著,译者的读者意识,双语能力及目的语文化语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曾尔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翻译的过程其实质是译者发挥主体性与受制于若干制约因素之间迂回的操作过程。译者主体性发挥受译者的文化先结构;译者的双语文化能力;译者的诠释空间;译文接受者等四个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张玉环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6-68
译者主体性是近年来翻译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客观存在,同时阐述了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性、必要条件和限制性因素。通过这些探讨,笔者希望在翻译研究中确立译者的主体性,更好地指导译者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0.
袁青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4):73-76
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译者主体性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了译者主体性的内涵特征及其表现形式,提出了译者主体性本质上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其实就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论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玉慧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6)
在近年的译学研究中,译者主体性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之一。译者主体性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矛盾统一体。在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以及解构主义范式等不同范式中,译者的能动性和受动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或夸大,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因此,译者的能动性和受动性应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回归理性,在受受动性制约的前提下,译者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高质量地完成翻译任务。 相似文献
12.
法律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丽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2)
由于法律翻译的特殊性,译者在翻译法律法规过程中一般都处于"隐身"的地位,其主体性甚少有人提及。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译者在法律翻译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行探讨,认为译者的主体性问题是法律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文学翻译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本文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内涵、译者的读者身份、译者的作者身份、译者的创造者身份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探究译者的主体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艺术美,译者的主体性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4.
饶梦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2):95-99
网络英语消息是对传统媒体消息的英译.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网络英语新闻翻译中应发挥主体性,对新闻文本进行跨文化的改写,以取得最大的对外传播效果.译者的主体性在网络新闻英译中主要体现为:在保留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对新闻进行符合西方受众接受心理的改写,包括对标题和导语的改写、对背景信息的增补和对正文信息的取舍. 相似文献
15.
吴迪龙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103-106
译者主体性是指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前提下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从哲学角度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讨,这对译学研究具有一定建构意义."理解的历史性"让我们看到了翻译活动的创造性特质,"期待视野"使译者对翻译策略有多元选择,凸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介入;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译者的主体性不是孤立的"占有性"独白,它应体现在与原作者及的语读者共存的平等对话中. 相似文献
16.
从《虞美人》译本比较谈译者的主体审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翻译中必然受到译者这一审美主体的影响,不同的译者对同一诗歌可能有不同的诠释。文章以《虞美人》的三个英译本为例,从译者的主观感受、语言风格、文化背景以及文学修养四个角度,分析了译者主体审美的差异性,并从读者接受角度试证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杨镇源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70-73
由解构主义主导的译论忽视了实际的翻译发生过程,在将译者主体性推至极端的同时也导致了翻译本体论的沦落。本文立足实际的翻译活动,以主体间性为依托来建构译者的主体性,指出译者主体性实际上是不同翻译主体之间对话、碰撞而达致共识与融合的结果,是一种在框架规约下的自主发挥。这种认识克服了解构主义语言虚无论的局限,为后解构主义时期译学的本体构建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刘晶晶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45-47
通过对《爱玛》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具体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特征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并且揭示出,译者虽然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但仍能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