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孟子以好辩而闻名,《孟子》一书,可以说是他与人论辩的记录。论辩离不开逻辑,《辩学》、《论理学》就是逻辑学的别名。推理是逻辑研究的主要内容,演绎推理是与归纳类比并列的三种推理之一,它也是孟子在论辩中最常用的得力工具。孟子所使用的演绎推理,有着多种形式。现在的逻辑学教科书中所讲的主要演绎推理形式,几乎都可以在《孟子》里找到范例。  相似文献   

2.
孟子不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家和雄辩大师。人称孟子好辩,孟子也自谓“知言”。《孟子》七篇,文采华赡,感情充沛,言辞机敏,气势雄健,逻辑性强。苏洵称赞孟子的文章是“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孟子》一书全面展现了孟子论辩家的雄风,探讨孟子的论辩,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一、雄辩的鼎盛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是“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的时代,是演讲、论辩发展的鼎盛时代。时代孕育了一大批不以征伐之功、全凭口舌之利,而叱吒风云的人物,也造就了孟子这样心忧天下的雄辩大师。 …  相似文献   

3.
孟子与经学     
<正> 赵岐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孟子题辞》)可见孟子也是传经之儒。孟子于五经中,除了《易经》没有讲到以外,其余《诗》《书》《礼》《乐》《春秋》都有所论述。 (一)孟子论诗司马迁说:孟子与其徒公孙丑之属,“叙《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荀列传》)所以赵岐说他“尤长于《诗》《书》”。现在《孟子》中引《诗》论诗的,不下三四十则,可见司马迁、赵岐之说是有充分根据的。《孟子》中讲到诗的兴衰,他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孟子·离娄下》,以下  相似文献   

4.
孟子关于人性的论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西方哲学》杂志1994年第1期(总第44号)中,发表了艾琳·布卢姆(Irene Bloom)的《孟子关于人性的论辩》一文。论文以《孟子》书中“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为题记,对近年来关于孟子人性学说的讨论作了某些评述,并提出了若干自己的见解。该文表现了西方学者对孟子人性学说的研究状况,兹将论文的某些要点介绍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5.
孟子面对“七雄”争霸之势,为了实现其天下“定于一(统一)”(《孟子》。以下引语凡未注明出处的,均系《孟子》)的理想,“不远千里”游说齐、魏等列国国君,要他们尊贤使能,施行“仁政”,以“安天下之民”。虽然他的学说被国君们看作是“守旧术,不知世务”,但在当时的思想界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仅就孟子尊贤使能的思想,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魏忠强 《船山学刊》2011,(1):113-116
孟子弟子中与《诗》学相关的至少有孟仲子、高子二人。高子作为孟子弟子却一直存在争议,其深层原因在于有二位“高子”,一位是长于孟子的高行子,另一位是孟子弟子高子。《毛诗》两引孟仲子;引高子之处见于《毛诗》一处、《韩诗外传》一处。《毛诗》、《韩诗》中的“高子”都是作为孟子弟子高子出现的。盂仲子、高予是孟子弟子中得孟子《诗》学之所传者。  相似文献   

7.
毛朝晖 《中州学刊》2022,(10):107-113
阳明心学以“成圣”为出发点,以“圣即理”为根本前提,由“心即理”和“致良知”两个命题建立其义理结构。从发生学的视角看,阳明早年的成圣之学由朱子入手,其悟后的义理结构与《孟子》契合。但是,阳明晚年对孟子、朱子都有批判,他认为朱子《大学》改本偏离了孔子的成圣之学,孟子的“集义”功夫论有二元论的嫌疑。为此,他认为有必要批判朱子的《大学章句》,并修正孟子的功夫论,这促成了其晚年恢复《大学》古本的举动及其对《大学》的新诠释。简括言之,阳明心学的建构是由朱子《大学》改本的扬弃而契入《孟子》,再由《孟子》的修正而上溯到《大学》古本,并最终以此作为其经学的奠基与归宿。  相似文献   

8.
<正>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他站在新兴的地主阶级立场上,提出一整套以“仁政”为核心的治国理民的政治主张。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以下凡引《孟子》的文字,只注篇名)。这种“民贵君轻”思想,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中最光辉的论点之一。一、“君为轻”  相似文献   

9.
孟子“劳心、劳力”说的进步性张希平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把孟子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膝文公上》)当成反动落后的思想或封建糟粕。例如:一、“孟子……他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政治观点显然是十分反动的。”(《历代文选》上册...  相似文献   

10.
《远去的驿站》里的“驿站”是人生途中的精神补给地,是精神的驿站。整部作品充溢着主要人物甚或次要人物的精神追求,它们共同汇聚成了“驿站”的多采、丰富与深邃。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活是这部优秀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得力于他对人物无限的崇敬之情;得力于小说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得力于他在大开大阖、大起大落的情节中塑造人物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1.
<正> 孟子是战国时齐国稷下学宫中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先天道德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了解他的全部思想脉络的一把钥匙。本文即着重探讨孟子的先天道德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问题。一、孟子先天道德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思想渊源孟子是儒家学派中“闲先圣之道”、“述仲尼之意”的大师。他非常推崇孔子,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以下只注篇名)他以孔子的直接继承人自居,其先天道德论思想正是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辩即逻辑"的传统研究模式中,韩非的辩学思想被简单等视于西方逻辑,本文认为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不仅深刻揭示了当时论辩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辩言的标准,而且他的"矛盾之说"揭示了关于正确论辩和思维不矛盾原则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3.
一、众说纷纭一大儒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文化以十分负面的形象出现,那是因为它被放置入一个由他人缔造的“现代”世局中,一切条件对它(他)来说都是不利的,用来衡量它的所有标准也必然是迥异的。曾读到一篇题名为《孟子的逻辑》的文章,说孟子继承大圣孔子,称为亚圣,“他在说废话方面,也可以说得孔子之真传,且有过之而无不及。”①这文章先拿下面一句所谓“废话”开刀:“(只要)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就)天下平。”②“亲其亲长其长”,是“孝顺自己的双亲,服从自己的尊长”的意思。文章认为全句“不是条件关系,而是同意重复,它的前后两个分句是可…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与汉代思想史的散点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孟学史包括《孟子》传记博士、孟学思想史、《孟子》章句学三个层面。检讨其中的孟学思想史,需要立足于《史记》、《盐铁论》、《法言》、《论衡》四部名著。这样一种“孟子与汉代思想史”的散点透视告诉我们:孟子在汉代思想中的地位是通过逐步消解“孟荀齐号”范式、不断凝聚“孔孟一体”规模而得以提升的;汉代思想家与贤良文学们之所以提升孟子的历史地位,根源于孟子建构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而这种思想体系又是跟汉代的政治建设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它对唐宋间的孟子升格、《孟子》升经运动也产生了深远的思想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身攻击”是谬误研究的悠久而典型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辩谬篇》在分析“拆散”谬误时就指出 ,某些论辩“只是针对提问者 ,而不是针对论证” (177b ,33;178b ,17;183a,2 1) [1] 。这种谬误被广泛注意是因为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论到了它。Arnauld的《思维术》在“自爱的、利益的和情感的诡辩”题目下曾举出“他是一无所有的人 ,因此 ,他是错的”这类“人身攻击”的例子。明确阐述“人身攻击”谬误的是怀特莱的《逻辑要义》。此书在谬误分类表中明确列有该谬误 ,并将其性质认定为“不相干结论” ,指出 ,在“人身攻击”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论辩逻辑的复兴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逻辑学在古代社会丰富而激烈的论辩和争鸣中产生。古代三大逻辑──印度的正理论和因明、中国的名辩学、希腊的逻辑──或属论辩逻辑类型,或有浓重的论辩逻辑色彩,或部分属于论辩逻辑。但是,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论辩逐渐衰落。到了近代和现代,推理的逻辑成为主流。现代逻辑主要是数理逻辑,其特点是用形式化的方法研究推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逻辑学界一直关注“形式逻辑现代化”、“逻辑课程的现代化”、“普通逻辑教材的改革和现代化”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改革方案,展示了不少改革成果。然而,也出现了偏向:…  相似文献   

17.
<正> 孟子关于养气的言论,在儒家早期思想史上颇为新奇。因为“养气说”原本不为儒家思想体系所有,孟子自称是孔子的信徒,然《论语》中不见任何养气之说;孟子师承子思,与子思合称“思孟学派”,子思也未曾有一语涉及养气。“孟子性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①,看来属于孟子的一大发明了。学术界一般认为孟子的“养气说”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东西。把他说的气看成“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养气是“把主观精神进行自我扩张,便可以从认识世界进而主宰世界”②。其实,上述观点并没有全面把握孟子“养气说”的本意,因此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一、“养气说”的内容及真谛孟子的“养气说”包括“气”与“养气”两部分内容。先看孟子所说的气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孟子·公孙丑上》(以下凡引《孟子》皆不注)有二段文字,较集中地讲到了“养气说”。一般是:“(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答)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为浩然之气?’曰:  相似文献   

18.
孟子的确“长于《诗》、《书》”,但赵岐“通五经”之说并不确切。在孟子眼中,经典文本乃是王道实录与仁政典范。如果说苟子从经典中读出了“隆礼”一词,孟子则从经典文本中读出了“王道”二字。孟子评述经典的著名命题和对《诗》、《书》的称引均能鲜明体现这一点。而孟子所提出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等经典诠释方法与其诠释实践完全一致,是其以自己的思想系统契入经典世界时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论文章气势的雄健闳肆,历代学者皆推孟子为首。苏洵《上欧阳内翰书》说:“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确是的论。我们读孟子的文章,例如: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然感到一股滔滔不绝、如排山倒海的气势,令人慑服。事实上,孟子的文章,是富有雄辩性和说眼力的。 孟子自称:“我善养浩然之气。”他所说的“气”,本与文章无关,是一种人格的修养,但孟子能够在立论行文的时候,把“浩然之气”化为“文章之气”,故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宽厚弘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 韩愈的文章,也是气盛弘博,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一泻千里,而他的文章,却是学孟子的,故吕祖谦《古文关键》说:“韩  相似文献   

20.
<正> “仁政”思想是孟子学说的核心。《孟子》一书开宗明义就是反对言利,提倡“仁义”:“王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全书出现“仁”字达157次之多。仁义作为孟子学说的出发点,落实到具体政治上便是“仁政”。研究者多将仁政视作孟子社会政治思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