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哈贝马斯对商谈伦理原则的践行即是如何达到商谈伦理的普遍化以及对现实道路的探索,以秉承启蒙理性的精神。交往理性的现实指向就是商谈伦理与普遍共识,使主体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和任何约束的环境下进行诚实的交往与对话,以达至相互理解,这是哈贝马斯商谈伦理的宗旨。这种重构的商谈伦理学秉持着两个基本原则,即可普遍化原则和话语伦理学原则,通过商谈伦理所达成的道德共识中,交往理性实现了多元声音中的统一性,从而使道德乌托邦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在交往行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商谈伦理学,指出交往行动实质上是主体之间以语言为媒介的商谈(对话)关系。商谈是其核心概念,普遍化原则和话语原则是其两大原则,认知主义和程序主义是其基本特征。通过商谈伦理学的建构,完成了他的交往理论的论证过程,把理论层面的交往理性扩展到实践层面的交往理性,并将商谈伦理学作为交往行为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批判的社会理论的规范基础。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对康德伦理学的继承和超越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从理性到交往理性.他们都在理性的基础上建立道德的普遍性原则,但康德的理性是个体理性,而哈贝马斯则在语言哲学的范式里建立了交往理性.其次,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这突出体现在"自我同一性"问题上.在哈贝马斯那里,自我同一性已不再是康德式的孤独主体的自我反思关系,而是主体间的彼此承认和相互认同关系.再次,从先验性到程序性.康德用先验性的理性来证明道德的普遍性.哈贝马斯认为,理性是任何商谈、论证都必须满足的合理程序,是一个程序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在实践中走向了理论的反面,其根源就在于现实实践中。强行限制”的团结模式,这种模式在本质上依旧是一种传统形而上学的团结模式。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的u原则和D原则,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的两个正义原则,都已经是一种后形而上学的团结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在后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提出了解决共产主义社会“团结”问题的两个原则:底线伦理原则和商谈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5.
法的正当性问题是法学和实践哲学思想史中历久不衰的理论难题,当代学者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法正当性学说针对该问题的探讨则另辟蹊径。通过"商谈规则"、"理想商谈情景"、"论辩原则"等理论设计,哈贝马斯试图以一种程序主义的途径对法正当性与道德的古典联系进行保护。在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该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开放民主、超越独断论误区、逻辑自洽、坚守实践理性的规范内核等方面。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正当性学说存在的问题在于:作为核心设计的"论辩原则"难以充分发挥哈贝马斯试图赋予它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回归康德实践哲学中有关"定言律令"的学说,以便使商谈程序获得更有效的理性预设。  相似文献   

6.
被康德本人称为“道德形而上学”的伦理学是一种理性主义伦理学,因为其基本道德原则被说成是由“纯粹实践理性”颁布的。这种伦理学自问世起,就遭到了形形色色的批判。在德国哲学界,黑格尔、叔本华和马克斯·舍勒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和超越,构成了三条各具特色的超越之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黑格尔以其思辨理性取代了康德的抽象知性,由此沿着理性主义的方向超越了康德伦理学;叔本华把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即恻隐之心当作道德的基础,由此将康德的理性主义转换为一种非理性的情感主义;舍勒则试图立足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建立起一种先天的、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这就从根本上超越了康德本人及其拥护者和批判者的共同预设:只有纯粹形式才是先天的,任何质料都是后天的。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社会文化多元、政治多极和经济利益主体多样化的背景之下,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为克服现实伦理冲突和传统伦理危机应运而生。商谈伦理学的主旨不是谋求共同认可的普遍伦理规范,而是通过"对话"与"商谈"及其有效性的形式化条件预设达成某种"共识,"以求证现代多元民主社会普遍伦理之可能性。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确证了当代社会生活伦理规范基础的建构从"抽象主体性"的建构方式向"交互主体性"的建构方式之转变。  相似文献   

8.
作为传统理论代表的实证主义是哈贝马斯建构批判的社会知识过程中努力扬弃的目标.哈贝马斯在<认识与兴趣>中通过梳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的批判传统与实证主义的关系,并依据认识与兴趣相一致的观点,对实证主义的根本缺陷展开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为社会批判理论建构了知识原则.正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开启了哈贝马斯批判的社会知识原则的存在论初始定向,从而为彰显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9.
当代伦理学的发展呈现出"外向化"和"内向化"两大趋势。前者表现为政治哲学的复兴,后者表现为道德形上学和道德心理学的发展。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和梳理康德的道德哲学,通过分析康德伦理学的"意志"、"理性"和"自由"等关键概念,反思康德伦理学三大公设的道德心理学意义,并在道德心理层面重新考察康德与黑格尔的伦理学说关系,从而初步勾勒出康德伦理学的道德心理问题的基本框架和关节之处。  相似文献   

10.
论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1929─)所建构的交往理论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诸领域产生很大的影响,商谈伦理学(Diskursethik)在其交往理论体系中,占据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地位:从理论上讲,哈贝马斯试图通过商谈伦理学的建构完成他的以理性为基础、视语言为主体间相互理解的中介和交往行为相互协调的机制的交往理论的理论论证过程;从实践上讲,哈贝马斯试图以商谈伦理学的建立,将理论的交往理性扩充到实践的交往理性,完成他在哲学上所进行的“范式转换”。它无疑为走出传统伦理学的困境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话语伦理学:目标、对象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构建的话语伦理理论,是后现代西方伦理走出现代性困境的最具代表性的成功努力之一。话语伦理学彰显的是平等公开的交往理性:平等是基础,语言是媒介,理解是目的,在理想的对话语境中各个主体就问题进行平等的对话,以实现问题的解决。作为一种交叉学科,话语伦理学可以借鉴和吸收语言学、伦理学及其它一切可以用来评论、批评语言使用且揭示话语交际双方伦理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康德伦理学经由认识论进路获得逻辑形式,但是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意识形态置换,从而确立了道德法则的先验根据。康德借助意识形态的特殊机制,积极否定幸福原则,呈现道德法则。公共权利是康德政治伦理学的最高道德法则,公共权利的权威性和实践力量来自意识形态的颠倒机制。  相似文献   

13.
康德伦理学关注于西方哲学传统中的意志自由问题,并围绕着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而展开探讨。自由体现于人的道德实践,从自由概念可引申出普遍的道德法则,其基本思想有助于理解当代关于普遍伦理的争论。在人学的层面上,康德伦理学弘扬以人为目的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人类的永恒主题———对自由的追求。这对于反思当代社会的异化状态,寻求人类的合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话语伦理致力于建设和维护文明、和谐的话语行为。建立话语伦理的关键是确立话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即平等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要通过加大话语伦理的理论研究、加强话语伦理教育、建立自由、平等的话语交际环境和建立良好的话语交际秩序等途径来加强话语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伦理学界似乎出现了一个颇有影响的新的流派,我们权且称之为新的新康德主义.康德伦理学的当代复兴,与西方社会矛盾的加剧相关,而元伦理学脱离社会生活与实践,功利主义又无法真正解决日益增多的社会问题.当代康德伦理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新解读,二是重构.学者们在康德伦理学重读重构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对康德伦理学的理解,而且消除了对康德伦理学的许多误解.从而这既是对康德伦理学理论的新的修正和发展,又有益于推进伦理学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概念分析与历史主义的方法,探讨了科技伦理这个概念在学界的许多争论。认为科技伦理必须以人类为中心,科技伦理的发展创新要靠科技与伦理双方面进行协调。在中国学界关于科技伦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科技伦理问题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保持理论上的反思性,而且对于促进科学的发展也有关键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理性主义哲学批判了宗教哲学,但是他的实践理性最终又变成了另一个被复活的上帝.然而,康德对于理性的限制,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非理性主义的一种默认,理性所不能到达的地方,也就只有非理性来加以解决了.叔本华建立起经验主义伦理学就在于,继承康德的宗教批判思想,进一步对理性宗教进行更为彻底的批判,最终树立起关注个体的人的存在和境遇的非理性主义伦理哲学.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们忽视了康德的道德决疑问题,使得他的伦理学以艰深晦涩著称.实际上,康德是讥讽和幽默的大师,他的伦理学是通过对道德现象中决疑的回答来建构的.他的决疑是讥讽的艺术,分为基本决疑和次级决疑.基本决疑--正题:必须遵守义务而不必顾及幸福;反题:冷酷地从事善行是否值得?--贯穿其整个伦理学.康德通过四个次级决疑对正题作出了回答,贞定了义务为道德最高原则;对反题的回答使他认识到幸福和仁爱的价值,缓和了义务和仁爱的对立,完成其晚年伦理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伦理学教学正日益广泛地进入大学课堂,但并没有明确伦理学教学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定的目的和任务,也没有在它们应有的共同理念和共性原理方面达成共识.大学伦理学教学目前尚处于无计划的自发状态之中.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明确伦理学教学的三种不同类型,需要明确它们各自的目的和任务,需要明确它们所要贯穿和体现的共同理念和共性原理,以使之成为一种完善的伦理学课程教学门类体系.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和谐文化为基础,和谐文化以和谐精神为灵魂,而和谐伦理精神是和谐精神的价值内核。市民社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基础性作用,市民社会是现代性的伦理实体,塑造了现代人的交往方式和存在方式,也孕育了现代社会特有的伦理精神,市民社会伦理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价值理想”、“秩序伦理”、“政治伦理”和“交往伦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