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亥 《现代交际》2008,(10):5-5
上学时,我们宿舍六个人家境都不很富裕,从大二开始大家就忙着做家教、搞促销、发广告,凡是能挣到钱减少家里负担的事都干。一开始,大家还都差不多,半年下来,高低上下可就分出来了。老三就跟大家不同。当我们拿着成摞的广告在大街上分发给行人,他却抱着广告去跟送牛奶的、卖报纸的套瓷,拿出一部分酬劳给他们,请  相似文献   

2.
上学时,我们宿舍六个人家境都不很富裕,从大二开始大家就忙着做家教、搞促销、发广告,凡是能挣到钱减少家里负担的事都干。一开始,大家还都差不多,半年下来,高低上下可就分出来了。老三就跟大家不同。当我们拿着成摞的广告在大街上分发给行人,他却抱着广告去跟送牛奶的、卖报纸的套瓷,拿出一部分酬劳给他们,请  相似文献   

3.
早上去楼下的报箱取报时,打开报箱,忽然从里面掉出一张报纸和一张小纸条来。报纸是我给儿子订的《作文报》,小纸条却不是我订的——细一看,并不是纸条,而是一只折叠得非常精美的千纸鹤。打开,上面写着几行绢秀的小字:“订报的叔叔,您好!非常对不起,昨天把你的报纸拿到了我家里。晚上妈妈从超市买东西回来时,发现报箱里的报纸掉地上了,便捡回来交给了我。我读了这份报,办得真好,是您为孩子订的吧?为了不耽误您孩子看报,我早上就把这份报纸重新插进了您的报箱,耽误您看报了,  相似文献   

4.
在一般人眼里,免费就是不花钱,报纸媒体上的广告也白纸黑字写着免费,奔着免费去了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北京的一些报刊分类广告中常有这  相似文献   

5.
报纸作为传播媒介最传统的手段之一,在广告媒介中占有弥足轻重的地位,是传统媒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新兴广告媒介的兴起,使得传统的报纸广告受到冲击并面临严峻的考验。本课题对沈阳当前报纸房地产广告现状进行研究,结合《辽沈晚报》进行实例分析总结出沈阳报纸房地产广告面临的问题,并就如何缓解这种现状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妍  王晓琬  宗汉卿 《职业》2015,(7):82-83
报纸作为传播媒介最传统的手段之一,在广告媒介中占有弥足轻重的地位,是传统媒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新兴广告媒介的兴起,使得传统的报纸广告受到冲击并面临严峻的考验。本课题对沈阳当前报纸房地产广告现状进行研究,结合《辽沈晚报》进行实例分析总结出沈阳报纸房地产广告面临的问题,并就如何缓解这种现状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于图书馆过期报纸如何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一直是图书馆界同仁探讨的问题。过期报纸利用的好,就会给读者和图书馆带来效益,否则过期报纸便变成废报、死报。本文作者从多年工作实践中摸索总结的实际经验中找出了过期报纸藏而不用的原因,以及论述了怎样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过期报纸。从而变废为宝,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8.
姜菁 《职业》2005,(4):52
"三年前,我早上经常送小孩上学,每到北京海淀区学院路附近一个繁忙路口等红灯的时候,总会看到一个站在街头卖报的小伙子,穿着不太整洁的衣服,皮鞋好像也开了线.我在他那儿买了几次报纸.有一天要买报的时候我发现身上没带零钱,于是他说你先看吧,等下次再给.过了几天再遇到他并从他那儿买报纸的时候,我说上次的报钱你也一起拿着吧,但他给我的不是一份报,而是两份不同的报.从这之后,我们的交易基本上就不是5毛一份或是1元两份……有时我没有零钱给他,而他依然会给我份报纸;有时我会多给他两三块钱存在那里.这样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来我想把几件旧点的衣服和鞋顺路送给他的时候,却看不见他了.每当到这个路口时,我都会想到他,他或许是挣了钱回家盖房,或者是去娶媳妇了?我真心地祝福他.我们虽然每次都是瞬间的交往,但却是一种信任的目光在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9.
Y先生考试     
我认为从遗传学角度来说,Y先生不是考试的料。因为y先生的父亲是一个天然的考试失败者,从小念很差的小学、很差的中学,最搞笑的是连续4年都没考上大学。Y先生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小学二年级吧,到我办公室来玩,他问我在单位里是干什么的,那时候我正在分发报纸,就随口答道:"我在单位就是送报纸的,这都是小时候没念好书的缘故。"Y先生当时傻乎乎的,但似乎也明白送报纸不是一件很好的活,是混得很差的一种表现,他用嘲笑的眼神看着我,一个劲地念叨:"送报纸的,送报纸的。"  相似文献   

10.
报纸自诞生以来,一直是人心目中最有公信力的主流媒体之一,但在进入21世纪后,以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为动力的网络蓬勃发展,对报纸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005年以来,国内报纸成长乏力,广告增长速度明显下滑,读者市场也逐渐萎缩。为应对这一媒介变局,2006年中国报业开始探寻创新和走出困境的出路,报网互动成为报纸战略转型的应对方案。报纸纷纷"触网",在创新中逐渐走出低潮,数字报业与网络媒介融合成为其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油烟机脏了,我们会找人清洗。可如果一不小心,就会着了道儿……我们通过网络、小广告找到的清洗油烟机的电话,往往会招来骗子。专家总结了清洗油烟机中的几个骗钱招数,请大家留心:骗钱招数一,偷梁换柱。骗子先给你一个中转机使用,然后把家里的好油烟机拉走,承诺机器修好后,再给你送回来。机器一拉走,他们就人间蒸发了。专家说,油烟机在家里就能修理、清洗好,一旦说要拉走,里面肯定有猫腻儿。  相似文献   

12.
当今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各种网络分享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尽管如此,当前人们对于网络分享形式的创新也并没有跳出固有形式的组合圈。由于形式上的桎梏,广告在网络分享平台上的营销力已经越来越弱,有学者认为"广告必将走向灭亡",然而在我看来,广告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人们的生活圈中。在这个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语音分享模式——"阴晴语音",并希望运用这种新型的语音分享模式为广告营销创造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广告与新闻,同属于传播学范畴,都是按照传播者的利益目标需要,将一定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媒体,向社会公众进行传达。但是广告与新闻的明显区别是:广告的信息传播是要支付费用,而新闻的信息传播则是免费的;广告是带有商业功利目的,而新闻则与商业功利无关。广告还有一个弊病,就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受众天天接受同样的信息感觉乏味,甚至对广告便产生了排斥心理。因此,在当今信息爆炸、资讯泛滥的时代,企业在进行品牌传播的时候单纯地运用传统广告策略,往往会事倍功半。如果将新闻的元素融入企业的广告运作,就会为广告增添新的活力,使企业的信息传播达到理想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正真相拔火罐后之所以会留下罐印,是因为在此过程中,通过物理刺激和负压会人为地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一般情况下,罐印会在7天左右消散。至于"罐印颜色越深,疾病就越重",专家解释说,这种说法并不恰当。颜色深浅与火罐停留时间的长短、负压的力度深浅有关系,不一定就说明有风、有湿、有淤。从拔火罐后留下的颜色来判断是寒气重还是湿气重,是内热还是虚热,更是没有根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先生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顶,但要在大上海一下子出名也难.那时,报纸为了生存,需要广告收入来维持.可那时候的广告,要么吹得过分,要么说某某产品有什么特别疗效.介绍演出也是说什么盖世绝顶,这样的广告在报纸上比比皆是.为了宣传梅兰芳,当时替梅兰芳筹划的这个戏班子就想在报纸上打广告,但是这个广告怎么登,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  相似文献   

16.
广羽 《现代交际》2003,(4):29-29
美国伊莱克斯冰箱,价格比中国同类产品高出一截,广告也打得少,但是在中国境内的销售却不错。伊莱克斯驻中国营销公司总经理刘小明总结其营销谋略时说:我们会给用户送鸡蛋、牛奶,其他的厂家就做不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我在芝加哥一个街区长大。9岁那年,自己萌发了挣钱的念头,于是去找本街区《先驱美国人报》发行员米塞里先生,央求他给我一份放学后送报纸的差事。他说,只要我有自行车就不成问题。 我父亲那时为了养活全家,同时干着四样工作:白天替人制作霓虹灯广告牌,傍晚至8点则去送鲜花,之后还要开出租车直到深夜;每逢周末,又要挨家挨户去推销保险。父亲为我买来一辆没撑脚架的旧自行车,但他还没来得及教会我怎么骑,就因患肺炎住进了医院。幸好米塞里先生并没要求看我骑车,我便推着自行车让他过目,从而得到了那份送报工作。 起初,我将报纸卷成筒放入包内,  相似文献   

18.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想在竞争中获胜,传统报纸媒体必须抓住契机,积极应对挑战,将自身优势同新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变革。本文阐述了报纸形式变革的两种发展趋势——报网融合和手机报,旨在说明报纸形式的发展前景,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卑微旧报纸 需要准备 ①场地:家里 ②道具:报纸 ③服装:衬衫、吊带、西装等等(穿黑西装这种颜色简单,版型比较正的衣服,不容易出错) 很多摄影师想拍一些情绪片的时候往往都会用到报纸.道具准备就绪,想在家里拍比较高级的情绪片,来学习3个不错的拍照动作吧!1.用手把报纸撕个洞作为前景,拍身体的局部(手、眼睛、嘴巴等等);2.把报纸撕开套在头上,像一朵花即可;3.用双手打开报纸,将报纸盖住整张脸.  相似文献   

20.
1986年6月,在美国最重要的商业报纸《华尔街日报》上,曾反复出现一则广告,这广告一眼望去,是一张占据整版篇幅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特写照片。不过,出钱登广告的广告主,并非中国的任何组织,而是美国太平洋电话公司。细看之下,会发现广告上还有几行文字,内容也确是紧扣画面,主要是宣传邓小平的业绩。它写道,邓小平是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