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以简洁的语言论述了侗族鼓楼与风雨桥的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探究了侗族的审美意识等.  相似文献   

2.
原始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侗族是一个朴素、勤劳又善于借鉴、想象和创造的民族。其不仅能歌善戏,而且巧夺天工,创造了独有的鼓楼、戏楼和风雨桥。同时,也用石头打造了古朴典雅、文化内涵丰富的石构艺术。  相似文献   

3.
侗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建筑文化审美特征。从美学的角度选取侗族最富有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的吊脚楼、鼓楼和风雨桥等建筑进行论述,可以向世人展现侗族建筑文化审美之精神风貌,丰富我国民族文化的宝库。  相似文献   

4.
在湘、桂、黔三省(区)毗连的侗族聚居地区,到处都可以见到耸立于河上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这就是侗乡风雨桥。仅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目前就保存有110多座。其中最著名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阳永济桥,它是侗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程阳永济桥,座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平岩村底(原为程阳乡底),通称程阳桥。桥长77.76米,桥道宽3.75米,桥而高11.52米,共有两台三墩四孔。墩台上建有五座塔阁式桥亭和19间桥廊。瓦邻五重,亭廊相联,浑然一体,宛如水上一座长廊式的高层楼  相似文献   

5.
侗族花桥     
过山必有路,逢水必有桥。在侗族居住的黔、桂、湘、鄂四省(区)毗邻一带,不管你走到哪村哪寨,随处都会看到横跨江河、小溪上的一座座木质桥梁。这就是著名的侗乡风雨桥,俗称花桥,她是侗族建筑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侗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是由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侗家堪称为一个多才多艺、勤劳勇敢而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尤其是在建筑艺术方面,对于祖国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创造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侗寨、鼓楼、风雨桥和凉亭,被建筑学家、美学家誉为中国民族建筑的瑰宝。本文拟就侗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侗族文化资源,从其形态上看,可分为物态文化、符号文化和观念文化三大类。物态文化如鼓楼、风雨桥、民居、侗锦等日用品,它们具有实物属性,表现了侗族特有的社会经济生活和民族特征;符号文化包括侗族神话传说、诗歌、音乐、舞蹈、侗戏、礼仪风习等,它们通过象征和特有的拟喻手法反映侗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观念文化如“萨”崇拜、伦理道德等,它直接表达了侗族意识形态的过去和现在。从内容上看,侗族文化资源概括了侗族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区土地改革(简称"土改")的一部分,贵州黔东南侗族地区的土改承袭了老区土改的经验,但在工作中遭遇了地方民族社会文化的因应。要理解该地区的土改历程,既需要对侗族社会文化加以深入理解,也需要将其置入一个连续的长时期的历史脉络之中考察。文章通过田野调查和对贵州黔东南黎平县侗族地区土改档案的收集和解读,分析了侗族的社会文化内涵、人群分类及其复杂的互动关系,梳理了黎平县侗族地区土地改革的具体过程,呈现出当地侗族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的能动性实践,深化了对黔东南侗族地区特殊革命历史进程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洛阳桥歌是北侗地区世代流传、广泛传唱的玩山歌,在侗族文化里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桥。本文对洛阳桥歌的内容和历史上的洛阳桥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认为洛阳桥就是福建泉州的洛阳桥,洛阳桥歌是根据其相关传说改编而成的,是汉、侗文化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侗族共同心理素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基本特征侗族是我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生息于黔、桂、湘、鄂、毗连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民族。侗族共同心理素质的特征,对侗族发展影响很大。加强对侗族心理素质的研究,对侗族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侗族历史悠久,属古骆越的一支。  相似文献   

11.
门的空间结构对生态智慧的表述——以侗族杆栏建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杆栏式建筑门的结构,既有遮风挡雨、隔湿避瘴的生态适应功能,又具有文化功能、建筑审美功能和艺术特色。它蕴含着侗族生态建筑宇宙观和原始信仰体系中的“生命神性”,其开放性空间结构构成一个人性的封闭空间。它既是建筑空间人性化的表述,又是对“人宅相扶,感通天地”的“天人合一”生态建筑宇宙观的深度表述。  相似文献   

12.
《西游补》的作者董说是一个藏书家。他不仅有大量的藏书,而且编有藏书目录《丰草庵书谱》,建有藏书楼——丰草庵。继承、购买、抄录、与赠送是其藏书的主要来源。与一般收藏家不同,董说藏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的阅读和著述,因此不仅撰写了许多风格独特的优美的书跋,而且留下了许多嗜书的趣话。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新时期党建理论,体现时代特征,总结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毛泽东党建思想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既继承前人又开拓创新,在关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等方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  相似文献   

14.
演唱侗戏是侗族人民逢年过节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娱乐方式。演侗戏不仅是侗族的一种文艺形式 ,从侗戏的组织和演出仪式上看 ,更是侗族的一种风俗。本文从侗戏与侗族 ,侗戏的组织 ,侗戏的演出仪式三个方面研究侗戏风俗 ,提出侗戏这种文艺活动形式不仅是青年男女社会交往的一种手段 ,更是侗族社会结构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响泉公书丹崖乐志吟》是一本集名人文章、名家书法、名师刻石及名胜古迹之无锡乡邦文献的精拓古帖。从其所纪顾门之史事及顾光旭注文可得知 :海瑞是洞阳公祠飨堂的最初创建者 ,且是洞阳公顾可久门下士 ;真武殿中之铜像 ,乃明刘伯温所铸。其中关于东林书院石坊一事 ,反映了其落成前后的因果、宋杨时及后人讲学于斯之事迹 ,以及顾宪成“东林党”之起因。  相似文献   

16.
侗语与侗族的历史、文化一样,源源流长而绵延不绝,侗家人通过侗语来表达情感,实现社会交际,亦通过侗语来保存民族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其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因此,回顾侗语研究的历程,总结侗语研究的经验与成果,展望21世纪的侗语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侗族大歌"已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结构框架浑然有趣,多声形态绚丽多彩,合唱技艺出神入化。作为植入民间的多声部歌曲,能够完整保存,这与侗族地区特定的歌师、歌头、歌班、歌俗等传统制度的人类学背景有密切关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看,"侗族大歌"又是侗族传统社区整体"文化场"的记录和再现,是活态流动的存在,作为侗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而成的音乐文化遗产,它呈现出的非物质性,具有多样性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这些价值与侗族传统社区人群的存在与发展紧密联系,互动互存,从而形成侗族大歌传承与保护的独自特点。文章从人类学视角,分析"侗族大歌"传统内部的传承保护机制,分析在社会文化生境不断变迁的今天,如何对以侗族大歌为代表的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1985年“侗族曲艺交流会”的召开,是侗族曲艺艺术研究的开端,也是侗族曲艺研究中的里程碑,同时也是“曲艺”这个概念首次进入到侗族文化系统内部.侗族曲艺的研究对侗族歌谣系统中的说唱艺术进行了梳理、归纳、分析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侗族民间艺术的整体研究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朝经营侗族的政策,是清朝封建中央集权制的产物,它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清政府在侗族地区施行这些政策的过程中,处处表现出专制性的特点。对侗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残酷镇压,严厉推行保甲法,对土司的种种限制等,即是如此。这些政策,加强了对侗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反映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