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现代化的主体也是人。因此,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还是社会现代化的形成基础。同样,农民现代化也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形成基础。研究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离不开对农民现代化的研究。尤其是在农民人数众多的中国,研究农民现代化问题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的现代化。随着农民对现代化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迫切现实要求,只有农民彻底摆脱其传统特征,完成自身的现代人的转化,才能充分发挥其现代化的主体作用,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3.
论农民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村现代化,农民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农民分化是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农民的乡城流动是实现农民自身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农民的观念和体制创新以及物质成就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更为直接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农民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完成了政治革命,实行了土地改革,取得了民族独立,从此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进入正常的发展时期。但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与西方截然不同,农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为中国现代化的资金、市场、物质、外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民问题也成为中国现代化特有的产物和伴生现象,主要表现为城乡二元分割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农民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完成了政治革命,实行了土地改革,取得了民族独立,从此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进入正常的发展时期。但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与西方截然不同,农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为中国现代化的资金、市场、物质、外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民问题也成为中国现代化特有的产物和伴生现象,主要表现为城乡二元分割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市民化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紧迫性.农民市民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现代化浪潮方兴未艾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形成强烈的反差,一边是繁荣兴旺的城市,另一边是由于人口大量流失引起剧烈变迁的农村。孟德拉斯所著《农民的终结》一书,以法国农村的现代化道路为背景,分析了欧洲乡村社会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变迁过程,讲述了法国农民的现代化之路。法国农村、农民的现代化道路对我们国家有可借鉴之处,只有实现农村社会的复兴和亿万农民的现代化,中国才能真正走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农民问题对中国社会的走向、现代化前提条件的创造、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选择等方面的关键作用,阐明了毛泽东在解决中园现代化进程的农民问题上所作出的贡献和留下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黄天弘 《南都学坛》2008,28(5):114-116
实现农村现代化,关键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没有农民"人"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制约培养新型农民的因素,使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处于一个艰难的历程。解决新型农民问题,要从社会大环境出发,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出发,从不同地区出发,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为实际目标。只要长期不懈地推进新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农民"人"的全面发展,农村现代化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农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其中包括参政权、自治权、土地财产权、劳动权、参与文化活动权等权益。而农民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有助于农民各项权益的实现。这主要表现为,农民教育可以提高农民政治地位和使农民政治社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促使农民广泛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