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实际控制人的影响,企业竞争力、现金股利发放及其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非国有控股公司获利能力较国有控股公司好,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非国有控股公司绩效与现金股利发放的相关性强。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具有规模效应;股权集中度影响股利派现同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并具有区间效应。  相似文献   

2.
“零现金”财务管理模式依靠电子交易系统进行全方位货币资本收付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创新。相对企业财务传统的现金管理而言,“零现金”财务管理模式可以保证货币资本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交易的便携与及时性,增加货币资本价值;保证现金内控及交易过程的廉价性,降低财务管理成本。但是,中国企业应用“零现金”财务管理模式也面临诸多局限,包括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短时间内难以跟进,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及相关硬件设施不完备,“零现金”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建立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等,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范围内频发"股利消失"现象。内部控制为这一特殊的股利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以我国2007—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内部控制对现金股利分配力度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分配力度越弱,表明风险管控占主导作用,支持"替代模型"。进一步分析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其与所在行业分配力度的差距越小,表明现金股利处于合理区间内,驳斥了过度规避风险的观点;检验分配倾向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越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检验内部控制五要素发现,除内部监督之外的四要素与分配力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2007-2010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264个样本数据为分析对象,从公司财务特征、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及外部治理环境等角度实证检验了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公司股利支付情况和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与企业现金持有量之间显著正相关,而现金替代物、财务杠杆、银行债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和法律环境与企业现金持有量之间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决策制度安排作为企业组织结构演进的产物,正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微观财务决策行为.以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集团型上市公司决策权配置集中程度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集团型上市公司人事权和财务权集中配置可以降低子公司管理层代理成本、发挥治理效应进而降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决策权集中配置对现金持有水平的负向影响在内部治理水平较低和外部治理环境较好时更加显著.现金持有价值效应检验表明,财务权集中配置带来了企业价值的显著提升,而人事权集中配置仅在现金持有量较低时具有显著的价值提升作用.因此,集团型上市公司应当充分重视并积极探索决策权集中配置的治理优势,加快实现集团内部的信息对称和管理高效以优化组织结构、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各行业的现金股利存在差异。在股市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各行业的现金股利有不同的变化,国有股权性质及其变动对不同行业的现金股利有影响。除了外部环境,各行业内部的运营情况在特殊时期对企业的现金股利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2008—2021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内部控制质量中介效应的视角,实证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非国有股东加入,使股权多元化,但多元化并未对公司治理产生显著影响。而随着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占比的提高,使得混改深化,对内控质量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现金持有量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效应在国有控股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中更为显著。从企业微观层面揭示了“国企混改”的作用机理,为我国坚持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
该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5年数据,利用樊纲、王小鲁(2007)编制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数据及其子数据构建各地区公司治理环境指数,从终极控制权的角度实证研究了治理环境、政府控制与公司持有现金价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治理环境越好,公司持有现金对公司价值的正向作用越强;上市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降低了持有现金对公司价值的正向作用;相对于非政府控制上市公司来说,在政府控制的公司中,治理环境对公司持有现金价值的正向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9.
融资难是很多企业面临的困境,当外部筹资受到限制时,企业可以只利用内部资金来实现自身的增长,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企业需要合理平衡用钱与生钱的关系。借助内含增长率这一财务管理指标.通过分析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因素,即经营性现金周期、现金占用额、现金流入额,进而构造了最大内含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探讨了企业在外部筹资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内部资金实现自身最大的增长。最后提出了提高内部融资增长率的三种方法,并就这三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内部控制环境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以使单位内部控制有效运行,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力图从大力宣传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审计和优化人员管理四个方面寻求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现金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企业资金的周转、资金使用效率,而一些单位的现金管理制度又不健全,这样使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变得有机可乘。文章对企业现金的管理目标、管理措施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企业现金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司现金持有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不同时间不同公司的目标现金持有量具有动态变化特性。以动态面板数据方法构建的公司现金持有动态调整模型比静态模型更能捕捉到企业现金持有的动态调整速度与调整形态。利用动态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不同的公司财务特征会对现金持有产生不同的影响,且中国上市公司向目标现金持有量调整的速度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13.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以使单位内部控制有效运行,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力图从大力宣传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审计和优化人员管理四个方面寻求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以2001-200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股权结构如何影响管理者控制成本这一独特视角出发,对企业股权结构与现金持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现金持有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股权集中度,前十大股东持股份额的变异系数与企业现金持有存在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现金持有之间并无显著关系。分析指出,同时存在两种效应在影响企业现金持有量,即第一大股东有效监督效应和前十大股东利益合谋效应,且后者效应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其中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筹是深入推进现代预算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基于此,选取2004—2019年中国A股地方国企与民企数据,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地方国企现金持有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增加了地方国企的现金持有,其主要途径源于对过度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的抑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效应显著存在于位于国有资本发展程度较高的省份和东中部地区、控制链距离较短、内部控制较弱的地方国企中。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增加地方国企现金持有,能够增加企业创新投入,最终提升企业价值。因此,地方国企应把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的契机,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增加创新投入,实现企业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经济组织,没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其经济活动就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而建设良好的控制环境和构建企业内部合理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企业向目标现金持有调整速度的不对称性。研究发现超额现金持有企业向下调整速度显著快于现金持有不足企业向上调整速度,实证结果支持消耗现金的调整成本低于构建现金的调整成本这一观点。金融危机发生后,超额现金持有企业向下调整的速度减缓,现金持有不足企业向上调整的速度没有显著变化。金融危机下持有现金的边际价值增加可能是超额现金持有企业向下调整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而金融危机引发的高额融资成本成为现金持有不足企业向上调整现金的主要障碍,金融危机期企业持有现金的预防性动机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财务效应:派发现金股利后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偿债能力显著降低,发展能力变化不显著;企业盈利能力增长幅度与现金支付率呈正比关系,但股权集中程度弱化了现金股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逐步回归法,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现金持有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增长机会、企业规模及股利支付与现金持有水平显著正相关;现金流变异性、现金替代物、财务杠杆及公司年龄与现金持有水平显著负相关;没有证据显示现金流、银行债务、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体系应由两个层次构成,一是内部控制基础理论,二是内部控制应用理论.内部控制基础理论旨在揭示内部控制的本质、目标和内涵,为构建内部控制应用理论提供指导.内部控制应用理论则是内部控制的具体应用,它由控制环境、控制机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报告四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构成.其中,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应用理论提供支撑,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应用理论的核心,内部控制报告则为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转提供保障.以上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