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在广泛探讨混合所有制的背景下,本文分析民营化企业的股权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分别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衡量企业创新,我们得到如下检验结论:第一,非国有股权比例与民营化企业的创新活动显著正相关。第二,在不同的非国有股权中,个人持股比例和法人持股比例更高的民营化企业更具创新性,但外资持股比例和集体持股比例对民营化企业的创新不具有显著影响。第三,非国有股权对民营化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主要源自经理人观,而不是政治观。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澄清有关混合所有制的争议,对进一步深化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科龙”和“美的”两个案例的剖析 ,探讨企业产权安排、政企关系、治理机制与企业效率的关系。研究表明 ,产权清晰程度和产权的流动性是产权安排的两个方面 ,我国的产权改革主要是循着产权清晰的方向迈进;作为产权安排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虽然产权清晰并不能必然带来企业效率的提高 ,但却是提高企业长期效率的前提 ,它通过激励、外部竞争等治理机制对企业效率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同时又决定了不同的治理机制对企业发挥作用的程度 ,即使是相同或相似的治理机制 ,在不同的产权安排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无产权保障的治理机制也能在特定条件下解决企业的效率问题 ,但却不能永久解决;产权安排不同的变迁路径不仅体现了政府作为大股东的不同理性行为 ,而且也是管理者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积累差别的产物。因此 ,通过各种形式的民营化优化企业的产权安排将是公有制企业改革的必然出路 ,而这种优化产权安排的改革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多方利益博弈下政府作为大股东的代理行为能否得到有效约束 ,以及管理者的人力资本产权能否得到尊重和确认 ,而管理者是否具备足够的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则是这一改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资产结构、资产效率与企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委托代理模型和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股东最大化剩余推导了生产效率参数的求解方法。以此为基础,主要研究了资产结构与资产效率、资产效率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利用1999-2006年期间存在管理层持股745个企业年数据,发现在资产结构与资产效率、资产效率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倒U型"规律,但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存在正U型关系。因此可以得出资产结构能够影响生产效率和企业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也只有建立起现代企业才能参与国际企业间的竞争。但是,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健全,差距很大。认清这个差距,对于我们今后的企业改革很有必要。国企制度与现代企业的差距1.产权制度缺少必要的产权基础。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企业产权清晰是建立在各市场主体产权清晰之上的。企业固然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但不是惟一的,抛开众多市场主体孤立地谈企业产权清晰意义不大。产权基础缺失、没有整体的产权制度造成:(1)公司的治理机制不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是以投资者权益为目标的,产权界限不清,治理就难…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内部人控制的含义学术界现有两种标准:格罗斯曼——哈特标准与米尔洛罗姆——罗伯特标准。本文把企业经理人员在事实上掌握了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现象称为内部人控制。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思路是“放权让利”,将剩余索取权和经营决策权从政府转移给企业,结果使企业的监督成本迅速上升,政府难以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企业经理人员实际占有的剩余份额远远超过政策上规定和统计上显示的份额。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同志今年六月在山西、陕西考察工作时指出:“国营大企业加快内部机制的改革,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关系到全局的大问题。”“国营大企业在改革巾不能老是象前几年那样要求国家让税让利,一定要解放思想,加快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完善企业的内部经营机制,已成为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 民营化,是指国有企业从国有国营转向国有民营或民有民营,以此造成对国有企业已形成的僵化的运行机制的冲击,促成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的创新。 一、日本国企民营化的启示:以提高国资配置效率为目标 战后,为了维护国民经济结构的平衡,日本政府不得不出面对某些基础设施部门进行大规模投资,如日铁和日本电信电报等,表明日本经济在步入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进程中,在模仿现代大生产方式的同时,保留并继续由政府出面追加投资兴办若干  相似文献   

8.
一、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经济体制创新中。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1、将民营经济向国有、集体企业全面推进。在实践中,我们把国有集体企业民营化作为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的主攻方向,彻底放开改制形式,吸引县内外民营资本盘活现有的资产存量,通过产权转让,置换企业身份,解除企业对政府的依附关系,通过经济补偿,置换职工身份,解除职工对企业的依附关系,最大限度地将国有、集体企业的资产存量优势与民营经济的机制优势和资金优势融合到一起,形成嘉鱼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9.
银行关联与企业风险——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银行关联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关联企业的风险显著高于非银行关联企业;区分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后发现,上述关系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我们进一步将银行关联区分为高管关联和持股关联两种形式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关联形式的企业风险均显著高于非银行关联企业。此外,我们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发现结果保持不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关联会加大企业风险。本文的研究丰富了银行关联的经济后果及企业风险领域的文献,同时对企业及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据有关方面消息:国家已确定将产权交易、产权改革,作为中期经济改革的主旋律,并决定把重复建设、资产闲置、环保搬迁等六类企业,纳入产权市场交易的范围。这六类分别是:一、重复建设企业。如冰箱、空调、电梯、彩电等产品。二、无规模效益的乡镇企业。三、资产闲置企业。四、环保迁移企业。五、抵押拍卖企业。六、资不抵债的企业。  相似文献   

11.
职工持股能提高企业效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职工持股在国企改革中作为一种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 有效措施已被大多数国有企业所接受,认为是国企改革的基本形式。职工持股受到政府和企 业决策层欢迎的原因是,职工持股有利于企业募集资金调整企业股权结构实行股权多元化, 强化职工的股东意识,使职工在企业中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但是职工持股的最根本目的 在于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刺激人力资产所有人提高其供给水平,而调整股权结构等等只不过 是形成激励机制的手段,是刺激人力资本提高供给水平的制度安排。国企职工持股能否达到 这一目的,本文试做一…  相似文献   

12.
引言现阶段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关键时期。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很多,诸如缺乏活力,效率低下等,这些单纯依靠政府扶持和政策解困是无济于事的,必须眼睛向内,狠抓企业的内部管理,尤其要强调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必须适应市场竞争和转换经营机制的需求,仅是形式上的翻新不是管理创新。因此,必须将管理创新作为企业深化改革的一个内在目标,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子军 《科学咨询》2004,(11):31-33
引言现阶段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关键时期.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很多,诸如缺乏活力,效率低下等,这些单纯依靠政府扶持和政策解困是无济于事的,必须眼睛向内,狠抓企业的内部管理,尤其要强调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必须适应市场竞争和转换经营机制的需求,仅是形式上的翻新不是管理创新.因此,必须将管理创新作为企业深化改革的一个内在目标,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一是产权关系明晰。二是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三是出资者按投入企业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四是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戴景聪 《经营管理者》2014,(33):200-201
会计恒等式资产=权益,可用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的哲学原理进行剖析。资产是形式,权益是内容,它们同时存在于企业这一矛盾统一体中,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在数额上永远是恒等的。其中一方数额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另一方数额发生变化。权益的内容和组成结构,决定了资产的产权形式;资产的产权形式反作用于权益的组成内容和结构。  相似文献   

16.
<正> 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一种探索。其出发点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使企业产权关系明晰,法人所有权确立,内部管理科学化,经营者行为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理性原则。股份制经过10多年的试点,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竞争的市场机制不完善,因股份制变形而造成一定的负面效应,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笔者试就股份制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经营权侵占所有权以及其它形式的所有权侵占国家所有权的问题谈些看法。 一、对经理人员激励不足,约束不力,导致经营权侵  相似文献   

17.
当前,各种劳动纠纷、劳资冲突大量涌现且迅速上升。劳动关系紧张与劳资双方的利益对立是分不开的,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是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角度,对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理论依据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对企业传统劳动关系变化的影响效应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8.
<正>基于剩余收益理念的核心的竞争优势和正确的决策准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可以视为许多契约的集合契约条款之一是所有者权益对企业资产和现金的剩余索取权。近年来,剩余收益理论重新受到了理论界的重视,股票的本质代表了股东对企业的一种剩余收益所有权,在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就是企业的全部资产满足债权人等的需要以后才归企业股东所有,从会计意义上来说,就是对企业权益项目的拥有权,因此企业的价值评估可以以现有企业权益价值为基础,并反映企业预期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分级所有”:明晰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因而其改革成效受到普遍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改革中央所有,分级管理的资产所有制形式,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的国企产权“分  相似文献   

20.
企业不同形式的薪酬安排是人力资本的有效收益选择的过程,是一个与人力资本拥有量、个人风险偏好、企业收益相关的博弈过程。本文在回顾企业薪酬理论和现有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企业所有人(主要提供非人力资本)与经理人的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相对重要性变化的角度,对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方式,即对企业薪酬安排的基本形式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与总结。本文指出,若剩余索取权完全归企业所有人,则适合实施固定薪酬制;若剩余索取权归所有人和上市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分享,则适合实施分成薪酬制;若剩余索取权完全归上市企业管理人员掌握,则适合实施额薪酬制。薪酬计划与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战略相一致,能够保证企业剩余分享收益方式成为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本激励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绩效,使企业长远发展获得制度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