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论述我国今后15年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针时,再次强调:“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社会全面发展问题,是一个大的“问题系统”,目前,它已成为哲学的前沿课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思想和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新战略。当前,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趋加剧,可持续发展必将作为21世纪的主题和人类新文明的象征,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当代中国来说,面临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实践,这预示…  相似文献   

2.
刘勇 《中州学刊》2003,(6):66-68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实质上是指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诸多方面在内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要深入研究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以及可持续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条件和根本目的。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是第一次。这一战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一、可持续发展是全新的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4.
浅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田建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与主要指导方针提了出来,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于今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  相似文献   

5.
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加快黄河三角洲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近年来.这一地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1999年6月24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河三角洲时要求我们.“要把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把货河三角洲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经济区”.并为东营市题词“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了“十五”计划纲要,进入了国家决策.最近,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正式确认东营市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面…  相似文献   

6.
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个根本变革。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九五”计划和15年长远规划,这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实施好“科教兴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本文就“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提高人口素质问题谈谈粗浅认识。一、可持续发展是崭新的社会文明观从人类社会关于“发展”思想的演进史来看,大致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折,形成过四种主要发展观。首先是“经济增长论。”这是一种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为依据的传统发展观。但是,资本推动…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保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确有必要强调在认识和实践上从“经济唯一论”的误区中走出。经济无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对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正确的明智的和现实的选择;冷战结束以后,在一个和平和发展成为主题的世界里,经济自然也会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和目标。“经济准一论”不是指这种对经济的正确认识和实践;而是指那种把经济作用和经济工作绝对化,把经济发展目…  相似文献   

8.
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王玉珍孙涉曾向阳(中共南京市委党校邮编210001)南京市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遵循了“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处理好“经济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当今人类社会最为关心、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和发展问题,围绕这一主题,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从5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80年代后,积极努力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比较合适的发展模式。我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O年远景目标纲要》,已明确提出在中国未来发展中,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农…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这两个问题互为前提和基础。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经济就越能持续发展,而社会经济越持续发展,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两者都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犤1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制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时,必须把人口、资源及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努力开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一重要指示是我国加快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新疆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之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2.
“生态省”是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省份,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合系统,其子系统可以分为环境经济发展系统、生态资源支持系统和社会文化保障系统。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不移地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要有系统的战略发展思想,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要对环境与发展进行整合性思考,着力营造最适合人居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污染治理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必然要求。目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深刻指出:“必须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以及基本方针指引下,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对于提高企业素质,搞好二次创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重要特征。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这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统一体。其中,经济是基础,是最…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讲话中特别指出:“在现代化 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 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 循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特别在 社会发展问题中郑重地纳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要妥善解决我们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 问题,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在以往的我国中长期经济社 会发展计划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它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和国家领导对国际上近年来提出的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视。可以想见,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中国从眼下开始至下一世纪很长一个 时期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央经济工作会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2004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因为“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四川尤为如此。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日益突出,其中的焦点都在于“三农”问题。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按照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要正确看待私营经济,既不要有“恐资病”,也不要犯“崇资病”。私营经济成份姓“资”不姓“社”,判断依据不要把改革开放成败标准和经济成份性质标准混同,市场主体和社会经济基础混同。私营经济的补充地位不能单纯看数量比重,要在不同产业领域有所差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同公有制企业一样要在市场平等竞争中发展,不能靠政府“优惠”生存。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以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发展理论经历了一系列转变,从实质上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到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转变。二是从以发展“客体”为中心到以发展“主体”为中心的转变。“可持续发展”理论在80年代初形成,现已成为世纪转换之际最重要的命题和各国尤其是重大国际会议关注的焦点。同时,亦成为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的重要范畴,并上升到全人类迈向周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而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和推行。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第一次使用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更加突出地强调了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一次把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专列一篇。这两个“第一次”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别是“八五”计划的成功经验表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发展是目的和保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把经济发展置于一切发展的首位,摆在中心位置,否则就谈不上民族  相似文献   

20.
喻冰  杜艳华 《理论界》2007,3(6):13-14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反思伴随工业文明而至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锐减以及全球性人口激增、贫困加剧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时提出来的一种新型发展观。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和阐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他根据这一世界潮流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丰富思想。今天,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