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三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比较分析,深入剖析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印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是一种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与认证模式。其中,在外部评估中,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占有主导地位。2007年,国家评估与鉴定委员会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制定出台了新的评估方案。新的评估方案在原有的评估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分化了主要评估指标内容,突出了高校为社会服务和创新功能的考察。同时新方案在对各项评估内容进行测定时,提高了测量的可量化程度。国家评估与认证委员会还注重吸收、发挥学生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积极作用。印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评估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工作。《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和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管理职责的暂行规定》都进一步明确,对高等学校“进行教育质量的检查与评估”是教委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如何组织好高等教育的评估工作,将随着我国评估制度的建立,而摆到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评估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高等教育,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政府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的行为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路径不同,政治经济环境各异,政府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的行为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本文介绍了国外政府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的三种主要行为模式,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的行为特征。通过分析比较,本文认为可以在政府行为模式的转变,引入多元评估主体,制定多元评估体系,开展元评估活动等方面借鉴国外的经验,以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评估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所独具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为此,通过探讨高等教育评估结果失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高等教育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英格兰和北爱尔兰的学科教育评估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具有依据目的目标评估、侧重学生学习经验和学习成绩的评估、采用同行评价和内外相结合的评估程序的特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正迅速发展,呈评估学科化、专业化的趋势。借鉴英国学科教育评估体系提出几点意见,以利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专门从事评估工作的机构,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在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介机构工作的成败,决定了高等教育评估能否顺利进行。中介机构必须秉承独立性和公平性的基本原则,与政府和高校等评估参与方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在公正的基础上,公开地对高校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同时,评估中介机构也要接受政府的元评估和来自高校的监督,要通过法律手段保证自身的独立运作,成为高等教育评估的主角,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事业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日高等教育评估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日本政府制定了高等教育的宏观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其中质量保证中的评估工作及其评估体系的建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运行模式、评估手段、评估方案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进一步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评估理论和实践的普及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日常教学水平的标志。回顾分析几年来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历程,文章就今后评估政策与制度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众化高等教育下的新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对精英阶段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观提出了挑战,同时也要求精英阶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进行改革,以适应大众化的要求。文章从教学输入、教学过程、教学输出这一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型出发,对构建新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促进教学质量观的转变,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能更好地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高校体育成绩评价更客观、公平和合理,做到科学、实效。提出了适合现代体育教育目标和任务的成绩评价模式。得出结论: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应从全方位、多角度,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中多个模块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评价。以此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有效的研究生教育必然需要有一套成熟规范的评价体系与之相配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可靠保障。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尚处于初创建构阶段,还不够成熟,突出表现在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认识还不够深入、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功能定位过于功利化和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化等方面。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智能多元性、社会性、发展性等特点促使人们提升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认识。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我国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首要目标是提供因材施教的依据,促进个体多元发展;核心价值应体现考核评价的社会价值;内容应当重视通识教育和艺术教育评价;评价主体应当多元化,方式应当多样化,评价过程应当动态化。  相似文献   

14.
国外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对我国高教评估的启迪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美、英、日三国各具特色的教育评估制度,对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借鉴国外高教评估体制的长处和经验,指出我国教育质量评估主要应由民间评估机构进行;高校办学质量评估中教育质量与科研质量应分别评估;把学科建设作为评估的主要内容;评估标准能充分体现高校高度的自治性。同时分析了我国高教评估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全面发展 ,让学生主动发展 ;要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素质教育必然引发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及其引发的教学改革要求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要求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思想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素质培养 ,加强教育科研素质培养和文化业务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生的人数逐年递增,这给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留学生管理人员是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教育战线上的外交官,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成败。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是发展和完善留学生管理工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本质的理性化的洞见、理想和信念,国家教育发展的国策性理念是国家基本政策制定实施层面的教育理念。教育优先发展国策性理念包含教育大政方针制定、规划制定、公共财政投入、人才储备四个优先性的确立。教育人本国策性理念视人为教育的中心,关注教育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的需要的统一、促进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发展。教育公平国策性理念注重受教育者平等教育权的维护、得到公正对待及学教育质量的平等。教育优质国策性理念关注全面质量和高质量的双重提升。素质教育国策性理念关注全体受教育者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终身教育国策性理念关注建构基于现有教育体系又超越现有教育体系的大体系。各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国策性理念具有不同的教育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强化教学秘书队伍建设 提高高校迎评促建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学秘书是连接学校教务工作与院(系)教学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在教育部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中,教学秘书起着推进日常教学工作和规范教学档案管理等关键作用,其素质、能力和工作质量的高低,都会对高校教育质量和迎评促建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为此,本文从分析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在迎评促建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提出加强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家庭参与教育投资是教育投资渠道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随着家庭子女教育投资的个性化发展,在投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非理性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有:政府宏观政策变动后家庭投资自主权增加;社会、学校教育目标的定位偏差与误导;教育筛选功能的负面影响;教育市场的特殊性等.为减少非理性行为,社会应加快教育体制改革、规范教育市场、完善教育投资服务体系和贷款制度、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学校除提高教学质量外还应采用多层次的办学评价指标;家庭也应不断提高自我投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试论教育评价观念的转变与评价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评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建设性措施;是加强学校科学管理,实现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教育决策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评价观念的转变与评价模式的改革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前提条件。为此要从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三个方面坚持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同时改革教育评价模式,在评价的实践方法上突出三项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