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反讽:女性的身体叙事——萧红与萧红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身体叙事”是萧红文本的一个潜在的内容与姿态,在文本中,女性身体不仅成为萧红作品中的“生死场”,而且更是小说获得内涵和意义的根本来源。萧红似乎对自身的情感与女性的命运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女性独有的身体经验成为她从事文本建构的基本手段。生育、病痛与死亡是作家诠释女性“身体叙事”的独特视角,女性与男权社会乃至整个主导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与冲突成为身体的悖论。女性作家用反讽的姿态作了一次“致命的飞翔”,在语言的狂欢与回忆的空间中获得身体与性别的认同。正是用这样一种方式,萧红将自己写进了文本——就像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和历史一样。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7,(1):131-137
现代女性写作与现代文化的转型共生,现代女作家是现代文化转型最直接的受益者,她们的涌现依赖于从晚晴开始的西学东渐的维新思潮,由民间、新派士人与官方三股力量共同推动的现代文化转型。从戒缠足的身体解放,废科举、倡女学,到女子就业的社会需求与现代报刊出版制度的繁荣,都为她们的成长提供了历史文化的风土,萧红的命运与创作道路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首先是天足与现代学校体制内的课程与国民教育,帮助她们完成了身体与知识结构的转型,以全新的形体姿态、着装与写作内容、情感方式与发表方式,完成了文化身份与作家身份的转型,尽管承受的文化压力与心理压力都是巨大的,但已经是属于自由职业者的现代文化种群中,以稿费为生的职业作家。萧红以宗教式的热忱投入文学事业,以自己丰厚的创作实绩,在司马迁开创的史传文学、悠久的哀祭文功能、基本的汉语修辞语用与时空同体的时间形式等方面,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成为一个经典作家。  相似文献   

3.
李简瑷 《兰州学刊》2010,(9):216-221
女性身体从来都是意识形态夹缝中权力争夺的对象,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意识形态氛围会直接导致对女性身体的不同的认知。文章在梳理新中国女性导演影像书写历史的基础上,试图用身体范畴来解读她们的电影想象、呈现女性身体的方式以及对女性欲望、身体经验的表达,探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转型期性别意识形态及其运作策略影响下女性身体叙事话语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与萧红是20世纪初中外文坛上两位杰出的女性小说家。前者被誉为新西兰文学的奠基人、现代英语小说的先驱,在世界近代文学史上享有"短篇小说大师"①的称号。后者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艺术表现上最具现代化的作家"。虽然二者处于不同的时空,她们的艺术人生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家庭、社会的"叛逆者";作为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几乎都指向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她们都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童年  相似文献   

5.
程玖 《阴山学刊》2005,18(5):20-24
庐隐和萧红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领域涌现出的两位女性作家,富有传奇性的坎坷经历和令人赞叹的卓越才华。社会的积弊、命运的悲苦铸就她们极其叛逆的性格和倔强的生命意志,苦难与抗争构成二者共同的抒情主题。但比起庐隐,萧红的抒情小说主题又显示出一定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萧红短暂的一生,以其特有的敏感和艺术天赋,更以觉醒了的知识女性的眼光,审视传统社会中国妇女的生存困境,展示她们在多重压迫下的非人生活。她讲自己对女性社会地位和人生角色的关注与思考融入创作,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揭示她们的悲剧命运,反思她们的精神负荷,挖掘旧时代妇女苦难的深层原因。本文主要就萧红的女性意识对人物塑造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文体的抒情性与女性意识的关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昂等女作家不约而同地创作出了五部"杀夫"题材的小说,揭示了中国传统的性别文化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禁锢与扼杀,在家庭中男性的复杂、病态心理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女作家们通过不同的叙述方式,表达了她们对同一现象不同的思考,体现出不同的价值立场,亦可从中窥见社会变革中家庭婚姻两性关系所呈现的张力和女性生存的处境.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女性地位开始提高。郁达夫小说《迟桂花》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女性形象。小说的女主人公可谓当时女性的缩影,她们受害于传统,在传统中突破,又在突破中妥协。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新旧价值观的对峙,加深了女性内心的分裂。女性进步与保守的思想共存,并在不同的时期因为不同的人和事而相斗争,造成了传统女性生存的苦闷和困惑,她们的人物形象也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女性无法完成对现实的突破,便只能妥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的乡土想像是在现代性语境中展开的.在启蒙视野的观照下,乡村负载了荒凉、凋弊的文化意像,而对童年乡村的记忆又隐含了女性作家对现代家园的期许和重建.现代女性作家的乡土小说沿着两个不同内涵展开了对故乡的想像和构建,以不同的方式书写着现代性的正题和反题.  相似文献   

10.
冯永朝 《阴山学刊》2009,22(2):18-22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成熟的女性意识的女作家之一。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女性情味,书写着从自然存在到社会存在到精神存在均受到男权社会的压迫、歧视、侮辱和摧残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农村妇女的历史和命运,展示了她们在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为了活下去所遭遇的痛苦不幸,所付出的惨重的身心代价。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上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经历着思想文化上的全面转型.在传统和现代的文化衔接和断裂中.文学面临着自我的重新归位.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女性文学在此种文化对话中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同时也面临着自身"言说"的困境.本文从海男的<妖娆罪>和<女逃犯>这两部小说出发,试图对当下女性文学的发展处境做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郭小英 《兰州学刊》2007,(7):130-132
伍尔夫小说中的女性及女性之间的微妙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伍尔夫小说中的女性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这使她们之间能进行无声的交流或无言语的对白.文章重点分析的三位女性在小说中尽管着墨不多,但她们个性突出,笔者认为这正反映了伍尔夫在拓展女性形象空间上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水浒戏中的搽旦与《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中的搽旦表演与净角行当关系密切.现存元代水浒戏<同乐院燕青博鱼>、<黑旋风双献功>、<大妇小妻还牢末>中的搽旦脚色,对<水浒传>中一类女性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小说中女性形象与水浒戏搽旦的关联主要在于表现技巧与叙事态度的沿袭.但相对于戏曲中类型化的脚色表演,小说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已经朝个性化方向稍稍前进了一些.  相似文献   

14.
萧红站在“大地民间”立场,从女性生命体验出发,以“散漫的素描”呈现未加雕饰的东北人民生活的原生态.以《生死场》来看,其自然清新的语言与大地紧密相联,众多的譬喻充满原野气息,显示出民族语言的丰饶华赡,同时,其也营造出了一个氤氲不散的磁场、一个混沌的诗境.由此萧红走出了有别于鲁迅和废名的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创作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中女性色彩描写的背景下,<红楼梦>三种叙事层面中林黛玉色彩形象构成是立体的,不同层面中有微妙差别存在.特别是黛玉、宝钗在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中色彩类型的变化表现了曹雪芹、高鹗对她们的隐性评价.黛玉色彩与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女主人公的明显不同,昭示了黛玉形象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6.
女性在历史与现实中的生存图景、命运际遇呈现出的失败姿态展示了悲剧性的女性宿命。这样的主题在以女性代际延续为主线的小说中得到更加完整的阐释。一些满怀焦虑的女作家从母系的发展脉络中发现并感受着女性人生的不幸与惨败 ,在她们的笔下是充满困惑的文本 ,留待我们解读并为此寻找出路。萧红的《红玻璃的故事》、铁凝的《玫瑰门》及张洁的《无字》三部作品就从女性生命历程的视角展示了女性不幸的人生遭际 ,使女性的悲剧历史以形象的方式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7.
萧红作品中的女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作品中的女权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她赞颂女性,在<呼兰河传>和<生死场>的女性描写中,她称赞:女性的人品高尚,性格坚强、刚毅,不向封建道德观念与黑暗恶势力屈服,敢于同命运抗争;另一方面,她鄙视男性,抨击和嘲讽男性,如在<逃难>和<马伯乐>中,对她的这种思想体现得尤为突出,她觉得:男人貌似强大,了不起的样子,其实思想卑微、自私自利.男人不仅胆小、怕事,而且比女性懦弱、愚蠢等等.萧红笔下的这些男、女形象的刻画都充分反映了她作品中的女权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1917年—1949年间的中国现代文学创作者中活跃着一群女性诗人,她们是:冰心体小诗的创始人冰心,以悲动情的石评梅、白该,学者陈衡哲、沈祖芬,新月派女才子林徽因、方令孺,以歌当哭,呼唤自由的关露、杨刚,九叶派的郑敏、陈敬容等。除了她们,还有以创作小说散文而闻名的丁玲、萧红、陆品清、庐隐等女作家也涉足过中国的现代诗坛。这些女诗人凭着她们敏捷的才思,细腻的感受和学贯中西的渊博知识,为诗坛留下了《繁星》、《春水》、《太平洋上的歌声》、《诗集1942-1947》、《盈盈集》、《交响集》等韵味深长的诗集和《鸟》、《你来…  相似文献   

19.
段金花 《东岳论丛》2005,26(5):121-123
萧红与张爱玲都有很强的女性意识,她们的作品都是以女性视角去观察、体验和判断。萧红关注农村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价值,认为女性的悲剧是女人的“第二性”性别造成的;张爱玲对女性的心理痼疾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认为妨碍女性解放的是女性在长期的男权统治下形成的不自知女奴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女性在写作中对于话语的找寻,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历程。“五四”女性文学与基督教的耦合,为女性小说的创作带来了精神和语言的资源。书写自我的身体经验和感受成为2 0世纪90年代女性叙事的一道独特风景,在商业强有力的运作中,女性小说中的身体叙事逐渐衍生出一种商业化的“身体写作”。女性写作在以经验语言颠覆男权话语之后,理应在感同身受的方式中对生命的感觉作全方位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