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形合与意合是语言共有的话语活动,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最重要的区别特征。形合与意合在句子及句子以下层面的特点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而在句子以上(语篇)层面,形合与意合则是语用主体在实际话语活动中的语用选择,这种选择具有语境理据、文化认同理据和美学结构理据。  相似文献   

2.
形合与意合是语言构建的外在表征,也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重要区别特征。指出在句子及句子以下层面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而在句子以上(语篇)层面,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是语用主体出于交际目的之需要在实际话语活动中的语用选择,这种选择受认知环境、文化认知范式、审美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3.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本文用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根据形合和意合的辩证关系和英汉语篇章的特点,探讨其翻译策略.从语篇的角度考察汉英语言意合和形合,揭示了形合与意合的相对性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但并不意味着英语完全不使用意合或汉语一概排斥形合.  相似文献   

4.
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英语以形制意,而汉语以意驭形.通过形合和意合的对比研究,掌握英汉语不同的表达特点,有助于英语学习者预防和排除母语的干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篇形合与意合的语用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合与意合是语言共有的话语活动,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最重要的区别特征.形合与意合在句子及句子以下层面的特点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而在句子以上(语篇)层面,形合与意合则是语用主体在实际话语活动中的语用选择,这种选择具有语境理据、文化认同理据和美学结构理据.  相似文献   

6.
语篇的形合与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最明显的区别特征,是语篇语言学和英汉语篇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英语注重显性接应,结构完整,以形制意;汉语则注重隐性连贯,讲究功能和意义,以意驭形。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两种语言的形态上,而且反映出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思维观。英语语篇的形合特征则与西方民族形式逻辑思维法密切相关;汉语语篇的意合与汉民族的综合思维和模糊思维模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试论形合与意合的平衡机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合/意合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今的主流看法认为,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既然英汉分属不同类型的语言,英汉语言的形合和意合也应该分别采取不同的标准来衡量。整体而言,英汉语言各自的形合与意合是平衡的,英汉语的异质性不在于孰重意孰重形,而在于获取形合与意合平衡的途径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综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是对比语言学家普遍认同的特征。本文从语言类型学、哲学美学传统、形合意合相对性等方面综合论述了这一特征的产生根源及理论与实践价值。对这一课题进行全面深入探讨 ,将有助于发现汉语言的异质性特征 ,并对英语教学和双语转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形合、意合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组织手段,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文章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成因以及它们在词语的语法形式、句子成分和篇章结构方面的表现揭示出一些对翻译有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表明,英语写作呈"形合"状态,结构固定、周密而严谨,力求言能尽意,关系外露,表述精确,呈现出程式化、形式化的特征;相比之下,汉语写作表现为"意合"状态,结构属语内相连,内外融通,结构富有弹性,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主要依赖于"意会"。英汉语的形合与意合主要体现在词语构成、句子成分、句子连接手段的层面上。对英汉语形合与意合的研究,有助于对英汉语写作差异进行有效的解码。  相似文献   

11.
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期对传统进行“精华”与“糟粕”式的价值分析 ,我们对传统否定式批判有余而继承不足 ,导致我们的现代教育理论只是西方的翻版。我们只有以事实分析为基础对自己的传统重新进行梳理 ,才能以理性的态度将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区别开来 ,进而用现代观念客观理解与我们共时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并将之继承、转化与创新。这是从观念到理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明传统从边陲向中央世界的迈进过程中,中国法律界的主要任务,是重新把握和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及其法律道路问题。但是,在一个已经瓦解了神圣性的传统价值中,问题不在于功利主义或者实用主义的短视,而在于忽略了我们历史文化传统中最为深层的东西。因是之故,有必要将中国法律理论的研究放到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中,放到大的法律发展史的框架中来研究,有必要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其内在精神来研究,要从这些根本中提炼出更为根本的东西,用来构建中国本身的法律发展理论。从本质上来说,中国社会的发展确实也需要这样一种具有相当阐释力的传统理论作为思想运动之基础。准此而言,如果我们尚有能力通过技术化的细节处理来完整的表现思想史的体系以及精微之处,并由此形成一种思想史研究的风格,则不啻是一种伟大的贡献。所以,我们更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或者范式来直入传统之门径。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是其生存、发展、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必修课。综合分析文化传统的优点和缺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现实主义态度,是公认最科学合理的选择。然而,文化传统却不是一个已经成熟、最终定型了的"烂苹果",可以简单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活"的生命系统。只有立足于当代中国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立足于中华民族的现实需要和能力,"从我出发",才能在创造性的建设中,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拓未来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百余年的现代化,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官方主控、集权管理、科层组织等管理传统。大学内部管理受传统文化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体现出缺乏独立性、政治化和官僚主义的管理文化传统,制约着中国大学管理的现代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必须创新大学管理理念和文化传统,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管理改革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社会人的历史实践所创造和受益并依赖人与社会生活而发展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统一形态。文化的历史积累构成了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文化历代递传的历史连续体。这一历史连续体由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要素构成。文化传统对于后续时代的文化建设具有历史本体价值、理论认识价值和现代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祖灵”意指祖先及其所确立的亲属制度与信仰系统,以及相关文化伦理、世界观、祭祀仪式,倾向于强调天地、礼仪、象征和宇宙观。祖灵信仰及其相关文化范式,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血脉和伦理系统,是“天-地-人”认知文化,“儒释道”入世文化,乡土地方文化多向、多层次的互动、选择、吸纳、调适的过程,促成人类行动与宇宙天地相一致,社会生活与自然节律相协调的状态,体现着人类的自我超越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统是影响一国外交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几千年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它包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和为贵、义以为上、见义勇为等内容。这些心理习惯和思维定势对新中国外交思想、外交战略和外交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传统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传统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负面影响表现为逻辑上的递进过程,由家庭对个体的极权笼罩,到个体的自我压缩,再到个体的不发展,最终由集体的铲平主义完成了中国文化传统对个体完善人格与创新能力的抹杀。  相似文献   

19.
在汲取中国古代思想特别是儒家仁爱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科学地阐释了"爱"的本质,系统地探讨了大爱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为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大爱传统,践行大爱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大学教育事业中树立大爱育人理念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是内在联系的,培育现代民族精神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把优秀文化传统与新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其转化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被人们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二是将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对接,培养人们现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