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玄学是门阀士族的意识形态。在门阀专政的东晋社会,玄学一枝独秀。东晋的玄学家们虽然在理论上无所建树,但他们身居显职,口吐玄虚,手挥(?)尾,大扇玄风,以至于“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随着东晋门阀政治的瓦解,玄学从兴盛走向衰落,儒学重新获得生机,玄儒消长是南朝思想文化变化的必然趋势。刘(?)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文学的变化如此,整个思想文化的变化也莫不如此。当门阀士族丧失了对最高权力的控制,玄学也就逐渐地丧失了它  相似文献   

2.
<正> 玄学的特点是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把天地万物存在的本根、依据即所谓本体论作为探讨的中心问题。玄学始于曹魏正始时期,中经魏末西晋初的竹林时期,至西晋达到顶峰,东晋便衰落下来。问题是何人之哲学标志着玄学的终结。有认为是郭象的,也有认为是道安或僧肇的。我认为可把东晋张湛的哲学看作玄学的终结。这种看法,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张湛有没有资格被称为玄学家;二是为什么以张湛哲学作为玄学的终结。先谈第一个问题。张湛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列子注》中。他注《列子》,博引众家,有杂而不纯的一面,但这不是主要方面。张湛哲学的主要方面,是在玄  相似文献   

3.
<正> 唐代儒学是我国古代儒学由魏晋南北朝的衰落时期向复兴时期转化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儒学,承前启后,有所创新,在魏晋南北朝儒、释,道初步融合的基础上,开始了“援佛入儒”的尝试,并成为宋代儒学新的思想形式的嚆矢。因而唐代儒学的复兴及其演变,是儒学发展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一) 儒学的演进是一种历史的选择过程。它与时代、政治、阶级紧密相连。唐代儒学的历史命运首先可以从春秋至唐这一历史过程中探讨。这段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至东汉、魏晋至隋唐阶段。不难发现,这两个阶段的历史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都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政治分裂时期(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短期统一时期(秦、隋)、大统一时期(汉、唐)。儒学盛衰的演变也经历了与之相应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时代造就了儒法道墨等流派及其思想家。但一个流派作为统治思想登上政治舞台是在秦,秦尚法家。它用暴力统一了六国,但在统一之后,仍坚  相似文献   

4.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战国时列御寇作。原书己经佚失。现存《列子》八篇,据东晋张湛(约生于公元330年前后,卒年不详)《列子序》说,是他把几种残缺的本子,“参校有无”,编辑而成的。从唐柳宗元开始就怀疑它是伪书。从这本书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分析,当是魏晋时期的作品。对《列子》一书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自丧,生觉与化梦等情”,把它看成是老庄思想的复述与发挥;有人根据《杨朱》、《汤问》两篇中所反映的消极人生观,对此书基本上持否定态度;有人则认为“它反映了东晋时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表现了  相似文献   

5.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和主要奠基者是孔子。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管理学家。儒家重要典籍《论语》被视为重要的管理著作,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两千年前我国就曾用儒学管理五千多万人口的大国,并建成象万里长城这样的伟大工程,这都是儒学管理思想所至。儒学之所以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抬上“独尊”地位,是因为儒学可以作为封建统治的指导思想,或者说可以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6.
《魏晋隋唐间的河东裴氏》序瞿林东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地主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存在。门阀地主的出现,同当时的土地兼并、人口逃亡、户籍减少有极大的关系,也同两汉以来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权与家族历史的延续、发展有极大的关系。如果以其同两汉时期...  相似文献   

7.
《黄史》全称《古蒙古汗统大黄史》,成书于十七世纪中叶,以后经过后人作了补充和修正。 《黄史》是研究十四—十七世纪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的可靠资料,在蒙古史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近代,国外的一些学者对《黄史》一书进行了翻译和研究,引起了蒙古史学界的普遍重视。可见,《黄史》是蒙古文献中一部比较有影响的著作。《黄史》尽管是一部史书,主要内容记述了蒙古历史上诸汗的世袭谱,但是书中反映的一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本文仅就《黄史》一书的哲学思想略作介绍和分析。 (一) 《黄史》成书于十七世纪中叶,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由于蒙古封建统治者的推行,黄帽派喇嘛教开始在蒙古地区滋长蔓延。喇嘛教的宗教思想逐渐地融合了蒙古原有的社会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对蒙古社会政治思想以及各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黄史》正是这一时期产生的文献,带有明显的喇嘛教宗教思想,它反映了喇嘛教宗教思想同蒙古传统的思想相互影响的迹象和演变过程。 天与人的问题,一直是蒙古族哲学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头上的一片青天究竟是什么?它与人间的关系怎么样?这是蒙古族历史上普遍注意的问题。蒙古族早在史前时期,  相似文献   

8.
门阀·门阀政治·门阀观念付永聚门阀地主是中国古代史上地主阶级的一个特殊阶层,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不仅表现在它曾经创造出一个门阀政治的特殊时代,而且还曾以强烈的门阀观念影响了长达六、七个世纪的中国历史。1.区别是否门阀的标准,迄今见仁见智,难...  相似文献   

9.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录了东汉末年到东晋时期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士人生活的某些侧面。第一,它记载并表彰了一些正面人物的言谈行事。如:317年,王导拥立琅琊王司马睿称帝,造成了苟安江左的东晋王朝,并提出“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号召人们以国事为己任。在《简傲》篇中,作者写嵇康面对当时的政治高压而  相似文献   

10.
张湛,东晋后期的著名思想家,既是魏晋玄学的殿军,同时又是儒、释、道三教互补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属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张湛的政治思想甚有特色,其中最明显的标志是其它的政治思想如何晏、王弼的“道本儒末”理论,向秀、郭象的“内圣外王”理论等等,都是在尽力抹煞道儒两家学说的区别,予以合而为一,而张湛则不同,他根据自己二元论的哲学理论,设计了一个道儒二家圆通互补的政治思想。在这一思想里,张湛非但不抹煞道儒二家理论的区别,反而明确地承认、肯定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合理性,主张根据不同的政治局势而…  相似文献   

11.
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 ,它在内容上不断地充实 ,在形式上也不断地完善。一般地说 ,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儒学、现代新儒学阶段。一、先秦儒学在孔子的儒学思想体系里 ,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仁”。“仁”是一个两重性的概念 :一方面它被用来表达孔子对现实政治问题的见解———“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将“克己复礼为仁”作为外在伦理规范 ,表现出政治上保守的倾向 ;另一方面 ,它又是孔子关于伦理道德、人的品格修养、人的真理追求的广泛论述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12.
葛洪是东晋前期著名学者 ,他在其著作《抱朴子》一书中 ,提出了“道本儒末”的学术思想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主张治理国家应以史为鉴 ,君主治国兴邦应举贤任能 ,提出历史是自然的发展过程 ,后代必然超越前代。  相似文献   

13.
东晋士人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体现了“身名俱泰”,“仕隐兼修”的价值趋向,而《维摩诘经》 中倡导在现实世界寻找佛国净土,鼓励在家居士的思想,正是迎合了东晋士族文人的这一普遍心态。无 论是张湛的“至虚”学说,还是《世说新语》中东晋士人的双重人生态度,都可以视为维摩在家居士思想的 诠释。  相似文献   

14.
道教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化与整合已经积聚了一股强大的发展生机 ,而“重玄学”的出现正是道教在义理上臻于成熟的表现。重玄学宗源于东晋 ,大盛于隋唐。以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等为代表的唐代重玄学者本着破滞去碍的精神 ,对道教的根本义理与修持理论作了深入的探索。从本体论上来考察 ,他们的探索历程是一个解构并重建本体的过程 ,即在解构“道”本体的基础上探求新的本体 ,继而建立起“心”本体的过程。一、道体的解构重玄学作为道教 (道家 )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是《老子》思想历史地演进至某个时期的反映 ,它在形式上以《老子》…  相似文献   

15.
北宋司马光撰写的《涑水记闻》(以下简称《记闻》),是一部缀录北宋时期出现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笔记,是研究北宋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宋史》、《宋史纪事本末》、《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都引用了《记闻》中的史实作为论述历史的重要依据。《记闻》之所以如此被人重视,除了它具有史料真实、文字简朴的优点而外,还由于它是当朝人记当朝事的作品,其中反映了好些关于封建统治集团中的重要情况,暴露了封建王朝的一些本质性的问题。研究这些情况和问题,对于我们认识  相似文献   

16.
考察门阀士族从兴起、鼎盛到衰亡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南朝刘宋这个时局转换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古政治史发生了急剧变化,长期左右江南政局的门阀制度开始走向没落,由门阀政治向皇权政治回归。本文从考察在门阀政治中扮演主角的门阀士族命运的演变入手,力图揭示这一时期门阀士族从政治中心到边缘的诸多问题,以此角度来审视魏晋南北朝史中门阀制度是如何由盛而衰的这个热门课题。一东晋末年,长期积累起来的种种矛盾尖锐激化,以刘裕为代表的在动乱中发展了实力的寒人集团乘机而起,最终代晋建宋。披阅史籍,我发现这一历史事变居然在即将被改…  相似文献   

17.
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儒释道等相关思想元素在两汉经学解体之后,借助玄学形式,统一指向人何以存在的问题.这一时期,也是堪興学发展的黄金时期,郭璞等人整合先秦两汉的堪舆思想,及东晋南迁之后的建筑经验,提出新的堪舆学发展动向,并成为此后中国堪舆学发展历史的新里程碑.通过考察堪舆学在魏晋时期发展,可发掘魏晋时期堪舆作为哲学研究和民俗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东汉中晚期的社会危机董仲舒新儒学自西汉中期创立以后,经过漫长的凝固与僵化过程.到东汉中叶白虎观会议上,沦落为近乎宗教神学化的思想体系.《白虎通义》对新儒学虽有些发展,但从根本上说,它是沿着董仲舒固有的思想模式前进,使得新儒学更加精致化,日趋凝固与保守.而它将大量的谶纬援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则使新儒学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呈现令人无法忍受的荒诞怪异特征.由于封建统治者的"钦定"支持,《白虎通义》成为具有法典意义新儒学的总结性文字,对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东晋门阀政治存在的思想文化省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政治的一种变态,它的主要思想文化存在有三方面:一是汉末魏晋以来君臣关系危机与“无君论”思潮的冲击,淡化了人们心中的君臣伦理观念;二是玄学的推进及其“君主无为”理论在政治上的应用;三是佛教“空无”哲学及其“出世”观对东晋君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伍梓均 《理论界》2022,(10):102-108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古诗”与“今诗”,分别指《诗经》与汉晋诗赋,对于二者孰优,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若从文本出发,可知葛洪对古诗既有肯定又有否定,对今诗的态度亦然。这种看待古诗与今诗的视角实与葛洪的崇古观一致,体现为既不能完全崇古,也不能完全否定崇古。葛洪主张事物的变化应当因时制宜,这又与东晋时期的崇古观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