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部名著,为日本平安时代物语文学的最高峰。作品中大量的景色描写体现了日本传统美学的审美观念,再现了其所蕴涵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物语文学”是日本古代文学的,种体裁。“物语”指的是用汉字、日本假名混合写成的传说、故事、传奇之类的小说。它出现于假名文字之后,其根源是民间的口传文学。“物语文学”产生于日本的平安时期。古代中日政治、文化的交往始于七世纪。中国的思想和文化随着交流大量地传进了日本。在这一时期,日本仿效中国,实行律令制(始于大化革新,645年)。在文化方面,形成了所谓的“唐风文化”。从那以后的漫  相似文献   

3.
论佛教对日本物语文学思维图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教传入日本后 ,对日本文学产生极大影响 ,在思维图式上 ,平安时期的物语文学中表现出的对现世精神超越、对人格道德的完善和作品的艺术建构方面都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战记物语是日本镰仓、室町时代物语文学的主流,代表了中世纪文学的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阐述战记物语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其中所融入的武士道精神的内涵,展现日本中世纪战火纷飞的豪壮场面,从而更好的认识大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平安时代是日本文学文化活动最为兴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女性作家的活跃则成为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个罕见的现象。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文学的主要作品及其特征 ,应从日本平安时代的摄关政治与女性文学之间的关系入手 ,在政治、文化和文学形式三个方面 ,研究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文学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源氏物语》作为世界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已有千年的历史。它的问世要比中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早三百年之久,比意大利但丁的《神曲》早三个世纪。它不仅是日本文学的瑰宝,也堪称世界文学的艺术奇葩。它的问世,对日本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它以“物哀”作为中枢和美的主旋律,支配着平安时代的文学走向,同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作家创作的文学典范。本文主要针对《源氏物语》在中国的译介、研究情况做了较具体的介绍,从80年代至今,跨越二十几年,希望能给国内的研究者提供一份较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竹取物语》是日本古典竹之物语,是日本竹文化的象征。选择了平安时代竹分布,发光、黄金与心情,三月、成长与命名,"根元"与"三寸",化生,升月,在人间时间,"伐竹翁"的意义等8个方面,系统梳理并考证《竹取物语》中的日本竹文化及其生物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雨月物语》是日本江户时代读本小说的代表作,由9篇短篇志怪小说组成。其中《蛇性之淫》翻案中国的白话小说《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主要讲述的是男主人公丰雄与蛇女真女儿的故事。本文详细分析比较了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形象,并从这一侧面考察了中国明代白话小说传播到日本并逐渐"日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紫色被作为与外国文化和政治密切相关的因素引进到日本,用来生产紫色的紫草也因此有了不同于其他四季花草的特殊地位。紫草在《万叶集》时代即已进入日本文学视野,但不同的是,和歌文学与物语文学中的紫草意象自始至终与政治毫无关联。《万叶集》、《古今和歌集》、《伊势物语》、《源氏物语》是上代和中古文学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中的紫草是恋情的象征,多用来喻指男性心目中所爱恋的女性,并具有优美、高贵、娇艳、华丽的意象。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闲适诗是审视唐宋时期中国文学“跨文化”传播、流变及对他族文化构建意义的典型案例。以往对它的接受研究,多局限于白诗的语言浅俗以及文风契合日本民族风月审美等内容。结合白居易文学的内在矛盾性、平安时代汉学思潮的流变脉动、白居易形象的佛教化等因素,为其域外影响与创造性接受提供新的思考维度,可以发现:白居易以道禅二家为主的后期“闲适”文学,成为平安文坛“闲适”思想的主要来源;白居易闲适观中的“不适之适”,成为平安文人接受白居易“闲适”文学的重要分流点;仕宦顺达的大江维时通过对《千载佳句》的编撰,呈现出平安文人的汉诗学自觉以及对白居易闲适思想的诗学偏离,却没有真正体认白居易闲适思想的“不适之适”;“不适之适”注入“狂言绮语”的文学表达范式中,后来随着白居易佛教形象在日本的接受和强化,而被仕宦“不遇”的平安汉学文人发展成一种新的时代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的古典文学中,成就最大的是物语文学。物语一词,源于“语”(Kataru)这个词,它是将发生的事向人们仔细讲说的意思,后来逐渐演变成故事、传说、传奇之类的概括性词语。物语文学产生于十世纪初,最初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虚构物语,亦即对民间流传的故事进行加工,增大其虚构性,并加以润色,提炼成完整的故事,具有传奇的色彩。另一类  相似文献   

12.
平安时代末期出现的切腹行为,到了镰仓时代逐渐成为武士的一种自杀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切腹行为已经深深的植根于日本社会,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日本文化。日本人的生死观因其异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死观而引起许多专家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本文将从两者的起源、发展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日本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的奇迹。从文学、社会等诸因素探讨了这一时期女性文学产生的条件与背景。假名文字的创造与发展为女性文学作品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女性作家长期在宫廷的生活体验以及经历了同时代妇女的精神炼狱,孕育了女性文学的胚胎;而佛教因果报应、循环往世的思想对作者创作文学作品的构思和脉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10个世纪以来,历史上涌现出了多少叱咤风云的女皇,勇敢坚毅的女性先驱,还有更多出类拔萃的平凡女子。这些女性的光芒灿若群星,更影响了这1000年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1001~1915文学之星: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了小说《源氏物语》,这是日本最早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气势恢弘的史诗,对日本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1151淑女词人: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以  相似文献   

15.
论《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婚恋悲剧模式贺群《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紫式部的代表作,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源氏的情场和官场经历为背景,展示了平安时期日本贵族腐败淫逸的生活。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这些形象基本...  相似文献   

16.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在基本具备了消化吸收欧洲特别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本土化条件之后产生的。它不会也不可能在与近代工业文明、科学思潮及科学方法论如此悬隔的宗教即神道、佛教、道教这一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中产生。大逆事件导致了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的凋零和方向转换,并最终出现心境小说或私小说,使其成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本土化的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三世纪后期,中国书籍和文字传入日本,遂使日本逐渐有了以书面表达思想的有效手段——汉字及“万叶假名”,以后又经过日本人四百多年的努力,于是八世纪(中国盛唐,日本奈良时代),在日本先后诞生了四大文学巨著:《古事记》、《日本书记》、《怀风藻》、《万叶集》。四书中都深深打着中国经书典籍的烙印,连日本民族色彩最强烈的《万叶集》,也正如小岛宪之指出的那样:“万叶人的痕厨中有汉籍”。而且日本书面文学一诞生,就形成了两个系统,即一个是“和文学”,一个是汉文学。迄于十一世纪初期(中国北来前期,日本平安时代后期…  相似文献   

18.
佛教传入日本后,曾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发生重大影响,但日本在吸收、融合佛教思想时,是以日本文化为前提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佛教思想对日本有不同的影响,这在物语文学中尤其是《源氏物语》和《平家物语》中有较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王昭君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中也广为演绎和流传。成书于平安时代末期的《唐物语》第二十五篇就是王昭君故事在日本演变的产物。昭君故事中最核心的要素当属"画工曲笔",这一要素在《唐物语》中也有所体现。但是,在画工曲笔的契机和缘由,帝王与昭君及后宫嫔妃间感情纠葛的细腻描摹,以及昭君悲剧产生的根源等三个方面与中国原著的焦点截然不同。王昭君故事在日本的演变反映了日本天皇与后宫关系与中国的迥异。它融入了浓郁的日本本土文化色彩,为我们体悟两国风土人情的差异、把握日本文化提供了一种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分史志小说观念和文学小说观念两种。史志小说观念产生于汉代,直到清代其表述变化不大,只是对象有一些变化。对我们今天的小说观念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古代文学小说观念。古代的文学小说观念产生于宋代,其标志是宋代说话四家之小说家的理论,《醉翁谈录》详细陈述了这一观念。由于说话表演的需要,说话人以人物故事为表演内容,诞生一批名篇,规范了小说叙事文体,使之脱离了史志小说杂录、杂抄的形态;由于表演效果的需要,说话人进行艺术创作,增强了故事的文学性。他们的理论总结,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小说观念,并由此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