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伤批评理论的来源是记忆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具体来讲,“古典记忆术”、“集体记忆”理论和“文化记忆”理论为创伤批评的产生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研究思路与范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界定了创伤批评的三大特征:虚拟性、滞后性和反复性.研究创伤批评的缘起将进一步推动创伤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历经百年沧桑 ,影响甚巨 ,也积毁三尺。只是与文学相联系时 ,它开掘俄狄浦斯情结、死欲和白日梦之类 ,以反传统的崭新视角和突入文本无意识层的深度 ,长久地惠及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等。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是一位法国的精神病医生,他一生以治病著书为业,却对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就利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对几篇佳作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弗洛伊德主义的内容与主要支柱,并从中一窥弗洛伊德本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在创作中整合了个体创伤、集体创伤和民族创伤。他以犹太民族作为载体,对人类苦难进行深刻反思和构建。在创伤书写中寻求修复创伤、改善社会的途径。他作品的艺术魅力也在民族性与普世性中绵远流长。  相似文献   

5.
美国南方独特的历史记忆孕育了二十世纪繁荣一时的美国南方文艺复兴运动。南方作家作为南方历史进程中的参与者,既是南方集体记忆刻意而主动的消费者,也是南方历史创伤记忆的代言人。创伤作为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在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的层面上,构筑了南方对于历史的反思和阐释;而创伤作为小说的形式要素,在人物的心理和叙事层面上,塑造了创伤人物心理的延宕、重复、解离、潜伏等特征。因此,从内容和形式出发,笔者将这段时期的小说定义为南方创伤小说。南方创伤小说展示了历史性创伤和个人结构创伤对社会和传统秩序的破坏,创伤事件对自我造成的伤害以及个人和集体之间联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6.
在荣格理论体系中,哪些是对弗洛伊德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哪些是与弗洛伊德的观点背道而驰,在《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一书中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梅娘的小说世界和她的经验世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的作品关注女性情感世界,批判男性文化。在情节上,女主人公之母亲常常处于缺席状态。这些都源于作者童年时期的创伤记忆。  相似文献   

8.
中国十七年时期,刘真、路翎、王愿坚、赵寻等人独辟蹊径,勇敢地创作了一批反思战争创伤的作品。他们惋惜战争中逝去的生命,揭示战争对美好人生的戕害,并提出修复、治疗战争创伤的良好愿望。但是借助于苏联同时期相关作品的对读,尚可发现这些作品仍有其未能或不敢触及的“伤疤”。  相似文献   

9.
茨威格文学传记与精神分析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茨威格和许多心理学家一样,对心理学和心理分析有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偏好,加之在当时那个特殊时代受到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在其传记文学中明显表现出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和心理分析方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血色黄昏》三个版本的详细比较,文章论述了其创伤记忆书写的意义(自我心理创伤疗救;历史启蒙、“引起疗救的注意”)、创伤记忆书写的方式(十分浓厚的私人化色彩和无拘无束的自由叙述),长期无法出版的原因(意识形态与文学成规)和出版后的巨大轰动(实现了治疗心理创伤的巨大功能)以及小说在忠于记忆(治疗创伤)与忠于历史(历史见证)之间的犹疑。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血色黄昏》的创作与修改是一个矛盾体,其边缘缠绕着文学治疗与历史见证、历史档案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就创伤记忆书写及其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见证文学及其记忆的真实性这些纠缠在一起的复杂问题而言,《血色黄昏》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研究文本: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了一代人对历史创伤的真实记忆,而且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走出创伤记忆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1.
从中外文学现象出发,分析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关于梦幻文学,梦幻与文学关系的观念,并加以评判,从而深入地研究梦幻文学和弗洛伊德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12.
创伤理论是弗洛伊德早期理论研究的核心,创伤指某些人对突发性或灾难性事件的一次极不寻常的经历,该理论在20世纪末被广泛运用于文学研究领域。《长日留痕》是石黑一雄的代表作,描述了战后英国管家史蒂文森对于自己往日创伤经历的回忆与反思。该文学文本描述了创伤经历的产生、延续和修复的三个阶段,以及史蒂文森对过去经历的梳理和逐步建立的与外界的联系使其成功实现创伤修复的心路历程,而该经历对于创伤修复来说富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代在西方人文研究中出现的当代创伤研究,将创伤概念从个体病理领域转化到历史、文化领域,强调创伤对个体与集体意义生产能力的崩塌效应。创伤研究与记忆研究有融合的趋势,但两者确属不同研究范式。当代创伤研究缘起于创伤话语从临床研究向人文研究的流动,以及西方文论的内在危机及其“伦理转向”。从概念、方法与议题来看,当代创伤研究有后解构创伤研究、批判性创伤研究、多元化创伤研究三条发展理路。后解构创伤研究从分离的角度界定创伤,继承了解构批评文本细读和修辞分析的方法,关注创伤的传达与再现问题;批判性创伤研究从社会性冲击的角度界定创伤,尝试将精神分析等理论中的相关概念用于社会文化分析,关注历史创伤的修通或哀悼;兴起于21世纪的多元化创伤研究从多种角度拓展了创伤概念,多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关注创伤与媒介、身份、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互动关系。1990年代以来创伤研究风起云涌,虽然面临种种问题,创伤概念与创伤研究依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再现、记忆、复原——欧美创伤理论研究的三个方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美创伤研究历经一百多年,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主要关注社会边缘群体如女性和少数族裔的创伤经历.创伤的真实再现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记忆颠覆、修正西方正统历史、揭示边缘群体真实创伤历史的功能,以及如何帮助创伤个体或集体走出创伤构成欧美创伤理论研究关注和争论的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心理创伤指严重事件对人的心灵所产生的重大伤害,使患者感受到威胁且缺乏安全感.这些事件通常都超过了受创者的自身应对能力,进而导致其正常机制的紊乱,对其身心造成深远的影响.美国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和英籍华人作家虹影有着大不相同的背景经历,但归因于父母之爱的缺失、婚姻的破裂及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动荡,她们经历了颇为相似的人生故事,心理创伤在其主要作品(自传体小说、短篇小说、诗歌等文本)中皆有充分体现.重创之下,二者挣扎于死亡与孤独交织密结的无处可以安放的现实世界,绝望、困惑、恐惧如影随形;但与此同时,二者凭借写作和幻想,开辟了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精神世界以及一个自我书写的艺术世界.普拉斯与虹影是创伤文学的代表,浸润于其作品中的心理创伤是她们个人生活及所处时代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广大女性所承受的苦难与对独立、自由、平等的诉求.  相似文献   

16.
长篇小说《不成样子》将“有情的历史”作为小说对上个世纪50年代那段历史回顾与重述的基本原则,并藉此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性,以及解读历史真相。这样一来,小说从一开始就自觉摆脱了那种一度被追捧的故作姿态式的冷漠与客观,也不屑于对叙述方式的刻意强调与近于迷狂的形式主义的实验热衷,尽管小说中也描写了惶惑、动摇、不确定或者自我分裂与背叛,但这些都是用一种清晰而明确的语言叙述与表现出来的。情感与价值判断,始终渗透在《不成样子》的人物、主题和故事之中,  相似文献   

17.
麦克尤恩的《赎罪》的叙事时间跨度长达64年,叙事背景从英国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转换到二战这一历史大背景,从一件普通的案件出发,探讨了历史背景下的道德与人性、心灵的创伤与救赎。小说刻画了个体对家庭创伤、集体创伤以及战争创伤的反应。主人公在遭受一系列创伤,饱受创伤记忆的折磨之后,幸存者开始与创伤记忆做抗争。在抗争的过程中,创伤幸存者对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评判标准被摧毁,而后又重建。虽然创伤造成的伤痕无法抚平,但个体的人格在修复创伤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8.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及其对文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格”理论是弗洛姆思想理论的中心概念,本文较为系统地讨论了弗洛姆的性格研究及社会性格理论的结构层次,追索这一理论在弗洛姆全部理论中的基础作用,并结合文学艺术,探讨其对于文学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精神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定义、生理心理机制和诊断标准,讨论了与创伤记忆和创伤模式有关的理论和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心理学创伤理论为依据,结合华裔作家谭恩美和母亲的心理创伤,以及叙说疗法在谭恩美作品人物的创伤治愈过程的表现形式,探索创伤理论的叙说疗法对心理创伤治愈起到的关键作用,希冀为心理创伤治疗,尤其是疫情后的心理创伤治疗探索一条可能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