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五月,边陲靖西端午节药市,良药飘香。这天是5月27日,2009’靖西壮族端午药市隆重开市!  相似文献   

2.
镇安故地即今广西靖西、德保、那坡三县全境和天等县的向都、把荷、都康、上映,大新县的下雷、硕龙、土湖等乡镇,史称镇安府,自古为壮族聚居地,操壮语南部方言德靖土语.镇安故地民间信仰巫风颇盛,并以其信仰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鲜明性成为民族学、人类学家聚焦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十二生肖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传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十二生肖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其丰富想象力的文化结晶。壮族以"乌鸦"取代"兔",以"蚂蚁"或"熊"取代"羊",其余10个生肖名称和排列与汉族相同,从而形成本民族独特的生肖文化。它与靖西壮族地区的"万物有灵"观念、鬼神信仰观念和祖先崇拜息息相关,对现代壮族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靖西旧州村壮族绣球文化产业为个案,分析了壮族绣球文化的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在研发、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存在的制约绣球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百色学院学报》2014,(6):F0002-F0002
正靖西县位于云贵高原边缘,地处广西西南部中越边境,全县总面积3322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总人口65万人,为广西边境人口大县,居住着壮、汉、苗、瑶、回、满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9.4%,为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县。靖西优美的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6.
壮族是中国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文化丰富多彩,壮族先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并享有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织锦文化、山歌文化、圩市文化等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光彩,对东南亚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所以能有如此深远影响,其原因就在于壮族和东南亚兄弟民族皆同源于百越,壮族作为百越族群发展的主枝,承袭了百越文化的诸多特征,并善于兼收整合并蓄多种异质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镇安故地即今广西靖西、德保、那坡三县全境和天等县的向都、把荷、都康、上映,大新县的下雷、硕龙、土湖等乡镇,史称镇安府.自古为壮族聚居地,操壮语南部方言德靖土语.民间信仰巫、麽、道并存,法事仪式通力合作.2006年秋,靖西县湖润镇新灵村新桥屯和多吉村多留屯两地分别举行的斋醮仪式充分展示了巫、麽、道合一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8.
龙蛇传说是靖西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文化意蕴 ,形象地表现了古代壮族先民巫文化、图腾文化和稻作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苗族、瑶族、黎族、壮族等织锦蛙纹的造型、结构、色彩、象征意义、文化内涵等的分析,总结出各少数民族织锦中蛙纹的共同性和联系。  相似文献   

10.
靖西民间传说数量多、内容丰富 ,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内涵。它不仅反映了靖西特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表现了靖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 ;而且描述了靖西的奇风异俗 ,从中可以探视靖西人民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性格、心理素质以及审美观和道德观 ,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1.
壮锦文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锦是壮族民间妇女的传统工艺品,也是广西最有代表性的工艺品之一。它以彩色丝绒线为纬,原色棉线为经,相互交织而成。壮锦不仅工艺精湛,图案简练精美,色彩丰富艳丽;而且质地结实耐用,种类繁多,花样新颖,体现了壮族妇女匠心独具的高超技艺。它既是壮族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品,也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壮锦上的各种图案纹样、艳丽的色彩,既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又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它既是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材料、色彩、纹饰、技法四方面分析传统壮族服饰中壮锦织绣的特点,进而从风格、用色、图案选择、款式造型四方面阐释壮锦织绣在当代壮族服饰应用中的美学趋势。  相似文献   

13.
壮族的女神信仰文化以生育为轴心,民族特色鲜明。其从壮人独特的生育观而来,又以神话传说、节日庆典、祭祀、风俗等表达壮人别具一格的生育信仰,并以此根埋于壮族民间,延续至今,成为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织锦的发展演变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家织锦源于其先民巴人时期的纺织业,土司时期土家织锦已经成熟定型。土家织锦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曲折和兴衰。伴随其兴衰历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传统织锦与现代织锦相比,在原材料、图案花纹、用途与品种、生产形式、生产地、设计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变化,经济政治气候的影响、社会的重视程度等等。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保护民间工艺。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壮族传统体育既体现了壮民族的伦理价值、民族性格、审美情趣等,更与壮民族物质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壮族传统体育与稻作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打铜鼓、打扁担、踩风丰、蚂拐舞、抛绣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为例,探讨了壮族传统体育与稻作文化的关系,分析了壮族传统体育在稻作文化中发挥的独特功用.  相似文献   

16.
在壮族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认干亲、结老同、结帮等拟亲属关系。拟亲属关系作为壮族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对亲属关系的补充、加强社会关系的凝聚、扩充人际网络资源、弥补不健全的制度化关系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壮族歌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独具特色,它是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审美人类学视野的观照下,通过对壮族歌咏文化的实地调查,进一步探讨壮族独特的以歌代言的诗性思维与民族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铜鼓     
《今日南国》2010,(5):52-53
广西是古代生产和使用铜鼓的重要地区之一,壮族先民“濮人”是铜鼓最先的铸造者和使用者。“濮在周等爵称子,与楚同一等级,地位不低。”在花山壁画中,图中人物举手向上敲打铜鼓的图案出现多处,说明铜鼓早已在壮族先民的心目中有了重要的地位。铜鼓的历史已有2000余年,铜鼓的品种有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它们都是铜鼓工艺的精品。  相似文献   

19.
壮族青年女作家陶丽群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新的写作态势:在小说叙述艺术方面,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在表现乡村农民(包括都市弱势群体)生活时,不是一味地渲染其苦难悲切的场面,而是别出心裁地以充满微笑的艺术笔触,着力描绘农村生活色彩斑澜、给人暖意的世俗景观,塑造、揭示、颂扬社会底层人物具有的纯朴、勤劳、坚韧、本分、正义和宽容的可贵品质和力量;与此同时,为展示桂西壮族村寨别具一格的独特文化和风韵,陶丽群在塑造、刻划人物形象的同时,还注意用原生态的笔墨去描绘、还原桂西壮族村寨古今沿袭的独特风习。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陶丽群近年小说"底层写作"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靖西壮语的单字调进行实验语音分析,提出靖西壮语的第3声调值应为44;第4声和第6声可能趋于合并;第5声是一个两折调,前段略凹后段为凸起的拱弧。进一步的辨认实验证明靖西壮语的第4声和第6声已经合并。另外还考察了时长、音高等对靖西壮语感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