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周之后,从楚人进入湖南开始,随着华夏民族的形成,湖南的汉民族也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潮流中发轫;秦汉至南北朝是湖南人雏形的形成时期;隋唐至两宋:湖南人雏形的发育时期;元明至清:湖南人形成的定型时期。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本大源”是湖湘文化的传统,“原道”是湖湘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原道、卫道乃至殉道成为湖湘文化规约下湖南士人人生基本的行为主导方式。毛泽东、蔡和森等灿若星河的一大批“五四”时期湖南有志青年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与他们在湖南的文化氛围里形成的“原道”精神密切相关。在“五四”时期短短的6年时间里,湖南社会经历了反袁、驱汤、驱傅、驱张,湖南自治运动,以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反日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等等,这些运动形成了湖南人一个探讨“大本大源”的“原道”过程,形成了一个历史的链条。而“五四”时期的湖南报刊,则成为这一历史转换、文化转型的不可或缺的“媒介”,成为这一代人才渡河之舟桥,冶炼之熔炉,砺剑之硎石。  相似文献   

3.
杨旭明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2):109-112,127
根据随机抽取的清代地方志资料,辣椒最迟在康熙年间便已传入湖南,最先可能受到了湖南西部地区人民的厚爱,然后渗透至全省各地。辣椒在湖南的传播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湖南的自然地理适宜辣椒的种植、栽培,二是辣椒自身的功用和特性使其成为湖南人民的食物来源,三是明末清初的移民大潮送来了辣椒的种子和栽培、烹调等技术。辣椒的传入,形成了湖南人的嗜辣情结,对湖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代湘人的湘军情结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却也是影响着迄今为止的湖南人的心理、观念和价值、行为的文化积淀。本文以文化、心理学的观点考察和研究了湘军情结的形成以及对湖南士人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模式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巨大影响,对于今日湖南人建立健康的心理机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的湖南"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省份之一,湖湘文化对湖南近代崛起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孕育了湘军集团并被湘军所阐扬的湖湘文化精神在当代湖南社会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塑造了当代湖南人强烈的关怀意识以及躬行实践、开拓创新、注重实干、勇于任事等精神特质,湘军不仅成为了湖南对外开放以及文化旅游的形象名片,更成为当代湖南人引以自豪的一种历史情结,"湘军现象"与湖湘文化贯穿着当代湖南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核,如何重塑湖南人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探讨湘军与湖湘文化内在关系的历史演变,实现湖湘文化和"湘军"精神价值的当代转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湘籍革命史人物群体产生的原因是一个多维的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中包含两个因素:一是环境与传统的影响,特定的地域环境,湖湘文化的熏陶,湘籍人才之间互相帮带、扶植和举荐,湖南人行为形象的霸蛮勇武与愚忠;二是近代化进程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湖南工人阶级队伍的产生和壮大,湖南工农运动的发展,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带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湖南人先后经历了从湖南到云南再到老挝的迁徙历程,对其迁徙过程以及文化适应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国家力量和市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人在融入老挝社会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具有较明显的区隔。  相似文献   

8.
刘健安 《社区》2011,(2):59-60
敢说“不”的湖南人 湖南人喜欢逆向思维。湖南土话形容某人想法奇特时,往往这么说:“这个人另外一条筋。”比如有这么一句俗话,一般人都是这么讲:“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而湖南人却会这么讲:“皇帝当然轮流做。为什么明年不到我家?!”  相似文献   

9.
我最近的长篇历史小说《湖南骡子》,缘于2002年清明节我去衡阳焚我那年写的一部反映常德会战和衡阳保卫战的长篇小说《抵抗者》时的所见所感,小说中的人物原型不少是我童年和少年时候接触过的抗战老兵。在收集素材和写作《湖南骡子》的过程中,我重新认识了湖南人,小说刻意表现了湖南人那种骡子般坚韧、倔强、不怕死的集体性格。  相似文献   

10.
在湖南自治运动中,青年毛泽东仿照美国"门罗主义"提出"湖南省湖南人之湖南"的"湖南门罗主义"口号,它的基本主张是"我们用心干我们自己应干的事"、"我们绝对不干涉别人的事"以及"绝对不许别人干涉我们的事",这一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中外地方自治思潮、严峻的国情、省情、民情及湖湘文化浸染下的湖南人刚劲强悍性格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促成的综合体,这沉重地打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军阀割据,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之,"湖南门罗主义"是一种近代中国的人民民主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9世纪中叶至13世纪中叶西藏地区的社会状况。这一时期西藏地区政治上四分五裂,各地方割据势力林立;经济上,吐蕃时期的土地国有制瓦解,封建的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和发展;宗教上,适合藏区特点的“藏传佛教”及其教派形成,各教派与各地方势力互相结合,互为依托,成为藏区早期“政教合一”制度的雏形。  相似文献   

12.
在湖南自治运动中,青年毛泽东仿照美国“门罗主义”提出“湖南省湖南人之湖南”的“湖南门罗主义”口号,它的基本主张是“我们用心干我们自己应干的事”、“我们绝对不干涉别人的事”以及“绝对不许别人干涉我们的事”,这一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中外地方自治思潮、严峻的国情、省情、民情及湖湘文化浸染下的湖南人刚劲强悍性格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促成的综合体,这沉重地打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军阀割据,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之,“湖南门罗主义”是一种近代中国的人民民主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建于秦汉时期,先秦只是萌芽或是雏形,并未形成制度。实际上,官吏考核制度建于先秦时期,西周已较为规范。先秦时期的官吏考核制度,其考核目的、对象明确;考核内容、尺度具体;考核方法多样;奖惩措施严格,它是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发展、完善的渊薮。由于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先秦时期的官吏考核制度有其时代局限性,应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晚年致力于学术教育事业,在全国各地作巡回演说.1922年他应湖南教育会邀请,重游故地,并在长沙做了<什么是新文化>、<祝湖南省宪之实施>、<奋斗的湖南人>、<湖南教育界之回顾与前瞻>四篇讲演,阔论文化,简谈时局,指点教育,在湖南各界的反响巨大.  相似文献   

15.
邓皓 《可乐》2009,(10)
辣椒传入中国以后,在食辣核心圈里的湖南、四川地区,出现了一大批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这些人都可称为"辣椒男人"。湖南本是移民省份,本来就是迁谪地,外来文化很容易找到扎根的土壤。湖南人号称"天下  相似文献   

16.
同光年间,湘军将领在湖南掀起大规模地产购置潮。这一购置潮的兴起,客观上是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现象使然,主观上则是由于退伍回乡的湘军将领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所促进。地产购置潮对晚清湖南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刺激了晚清湖南人的从军热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恶化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宋代湖南士人社会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发展到一体化的过程。北宋时期,湖南士人社会处在以县域或州域为单元的分散发展过程之中,尚未形成湖南全域性的士人社会。南宋时期,随着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一流名士移居湖南,以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为中心逐渐形成了涵盖湖南大部的士人圈,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的理学思想也随着其众多湖湘弟子深入湖南社会,逐渐形成了湖湘学派,湖南士人也第一次有了共同的学术旨趣和价值取向。因此,南宋是湖南士人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清代是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族人口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回族人口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清朝初至道咸年间,西海固地区回族人口数量较少,主要分布于卫所城镇和交通要道沿线;清同治前,回族人口已具有一定规模,并形成众多回族人口较为集中的村落,回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已见雏形;清同治后期,朝廷实行的迁移政策及逐步恢复的经济,成为影响西海固地区回族人口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清代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湖南与广东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分析,说明西方文明通过广州这个门户入中国。导致斯的思想、新的文化、新观念直接冲击湖南古老的思想文化传统,引起湖南人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乃至生活习俗的改变。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致使湖南近代的有识之士成批走出湖南,甚至走向世界,终于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李建华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6,9(3):F0003-F0003
肇始于宋代的湖湘文化,经过连绵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作为一种历史的文化积淀,深深地扎根于湖湘大地。成为华夏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在湖湘文化的孕育与熏陶下,湖南人在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尤其是在近代与现代史上,湖南人更是独领风骚,在时代的舞台上演出过惊天地、泣鬼神的活剧,涌现了无数彪炳青史的人物。这一切不仅令世人刮目相看,也让湖南人颇为自负。诸如“吾道南来,原本是濂溪一派;大江东去,无非是湘水余波”,“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无湘不成军”,“唯楚有才,于斯为甚”之类的话广为流传,尽显湖湘文化的文采风流。斗转星移,时迁世异,当历史的列车驶进20世纪末页,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改革开放的深化,全国的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而此时之湖南,却失去了长期以来引领潮流、叱咤风云的时代魅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甚至与中部某些省份也拉大了差距。这就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深思,促使人们对湖南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解剖和思考,湖湘文化研究的热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