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税法公平原则谈我国增值税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法公平原则是税法应遵循的一项首要原则,但我国现行增值税法并没有明确把它确立为一项基本原则。目前我国增值税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突现。鉴此,按照该原则的要求重新审视我国现行增值税法并加以完善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将导致增值税实际税率下降和税负降低,而增值税实际税率的下降必然对我国市场均衡产生重要的影响效应.以消费者市场为例,构建增值税全面转型改革对我国消费者市场的影响效应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增值税对消费者市场均衡的作用机制既不同于直接税,也不同于间接税;增值税税率下降将导致消费者市场均衡价格水平下降和销售量增加;此次增值税全面改革的时机选择无疑是正确和及时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增值税的主要问题是增值税类型的选择已不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税率的设计不尽科学合理,征收范围较窄等,这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迫切需要改革,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行收入型增值税、降低部分税率、提高部分抵扣率、扩大征收范围和加强对纳税人的管理等建议来完善现行的增值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当前增值税抵扣中法规政策、征管、发票管理3个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加强增值税抵扣管理的具体对策:坚持统一的税率;坚持增值税征收链条的完整;坚持凭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规范扣除.  相似文献   

5.
从西方增值税的产生与发展谈我国增值税制的进一步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产型增值税制已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制约了企业投资和技术更新的增长;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制作用的行业范围不全面,影响了三产业的平衡增长;税率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不同纳税主体的苦乐不均;税收征管方式的落后致使国家财政收入大量流失。本文从税制类型、行业范围、税率结构以及税收管理等方面全面阐述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税法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规定的税率、成本范围、开支标准、折旧计算、优惠办法等不同,有失于公平税负,也不符合WTO倡导的国民待遇原则、反补贴反倾斜原则和透明度原则的要求.因此,为了贯彻公平竞争的税收原则,给国外和国内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宏观环境,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个人所得税税率的数学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设计应主要考虑公平原则和征管方便原则。如果将税率看作应纳税所得额的函数,它的图象与正态分布函数的图象有惊人的相似。据此本文找出了一个理想税率函数,对理想税率进行修正:规定基本税率线。规定最高税率等,使理想税率不但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在实践中也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8.
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居于侵权行为法的核心地位.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出现了不同的归责原则.构建适应现代民法发展和现代侵权行为法发展的侵权归责原则体系是我国制定民法典面临的一大问题.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应由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组成.  相似文献   

9.
优化我国增值税改革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增值税已由生产型转轨为消费型,但增值税制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充分发挥其效能。从我国国情出发,增值税优化改革应该分阶段进行:完善增值税法律体系建设,辅助和修改增值税具体政策,提高税收政策绩效;优化税率设计,引进为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的超低税率;扩大征税范围和抵扣范围;条件成熟时,增值税全面取代营业税。  相似文献   

10.
浅谈我国税制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四税制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形势的变化 ,其弊端也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为地方税种发展滞后 ;增值税是“生产型”而非国际上通行的“消费型”;企业所得税税率过高 ;个人所得税未充分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在加入 WTO的新形势下 ,应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税制结构 ,其具体措施主要是加强地方税制建设 ;将“生产型”增值税完全转行为“消费型”增值税 ;统一内外所得税 ,实行国民待遇原则 ;简化个人所得税 ;推动税费改革 ,开征新税种。  相似文献   

11.
无论税制设计如何完善、税法规则如何复杂,偷逃税、避税、税收筹划始终是税法运行实践中无法消除的事实,也是各国税务机关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税收征收究竟是以形式还是以实质为标准,始终是税法领域存在争议的话题。实质课税原则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十分相似的路径。在大陆法系国家,无论是肇始于德国的经济观察法,还是经日本学者升级后的实质课税原则,二者在税收立法中的确立最初都是源于反避税的需求,都是为了保障国家财政收入而对当时税法进行修改的结果。从实质课税原则在英美法系的演进过程来看,实质课税原则经历了被否认到被允许的过程。由于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实质课税原则主要通过法院的判决被确立,这与大陆法系通过税收立法确定实质课税原则存在明显的区别。从实质课税原则的产生背景来看,反避税是实质课税原则在两大法系税收立法或税收司法实践中产生或确立的直接动机或最初原因。法律实质主义和经济实质主义在税法中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法律实质主义应当运用于"法律关系"的形式与实质不一致的情形,而经济实质主义应当运用于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一致的情形。只有将法律实质主义和经济实质主义结合起来,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各类税收问题,使税收的经济性与法律的权威性相契合。尽管实质课税原则在两大法系中有着不同的称谓,理论和实务界对实质课税原则的内涵和功能定位存在诸多分歧,但从实质课税原则的诸多争论中可以发现,实质课税原则并没有被全盘否定,而是实现税法上税收公平原则和量能课税原则的技术性、手段性原则,是对税收法定原则的重要补充,其目的是要求纳税人按其实质的税负能力来纳税,最终实现税负的公平分配。需要注意的是,实质课税原则适用于税法运行的各个环节,但并非适用于税法运行各环节的全部领域。  相似文献   

12.
我国1984年建立的增值税制度,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暴露出许多不足,亟待改进和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实行消费型的增值税制度已是迫切的需求。增值税转型将对财政收入、企业建设、投资增长、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相应发生了变化,中小企业面临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等难题,加之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进一步发展.对此,应下调增值税率,取消增值税制中对中小企业存在的某些限制政策,给予优惠税率,调整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和征收率,合并现行内外资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并优化税收征管环境.  相似文献   

14.
税法体系是指由不同形式的税法规范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税法形式及其相互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是税法体系的基本内容。税收法定主义回答了税收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成为税收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面对目前中国税收法律体系存在的制度性缺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法体系应成为税收法治模式构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规制资本弱化税法的完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常交易原则及其方法并非管制资本弱化行为的有效方法。为提高税法的确定性和适用效率,我国应该利用“两税合一”的契机,建立和完善以固定比例法为主、正常交易原则为辅的资本弱化税制。新的资本弱化税制应无差别地适用于境内和境外交易。在采用固定比例法设计中国的资本弱化税制时,应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使其接近正常交易原则,另一方面也要确保该方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信用最初是在道德教化层面上使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交换的日益复杂,信用这一侧重道德价值的概念逐渐被吸收到民事法律当中,并衍生出诚实信用原则。我国现行民事立法虽然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但还必须加强对这一原则的价值性和规范性解释,应该合理限制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其更好地调整民事关系和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的增值税“扩围”改革应解决地方财政和税务机构的设置问题.借鉴相关国际经验,依据消费性增值税目的地原则和我国增值税的定义,将双元增值税引入我国,并提出该模式下适合我国的跨省交易解决方案.从省内和跨省交易两个方面,以算例形式从理论上论证该模式在我国两级政府和两大税务机构之间运行的有效性,得出其能够作为我国增值税“扩围”改革后的征管模式的结论.最后,建议我国建立健全两大税收清算体系和增值税发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浅谈增值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增值税对外购固定资产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是最先进、规范及低税负的增值税类型,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增值税类型。1994年,出于对财政收入下滑和经济过热的担心,中国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自2004年起,我国增值税转型经历了漫长的5年试点过程,目前正处于增值税转型的最佳阶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十二五"规划在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中提出: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营改增政策的制定意味着增值税扩围改革成为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增值税和营业税在税制改革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在税目、税率方面的变化最为显著,这些改革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效果值得关注。利用营业税改增值税在现代服务业实施的实例探讨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