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从2006年起,全省以"共建先进文化,共谋和谐振兴"为主题,举办<辽海讲坛>社会科学普及系列讲座.这是我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件大事,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科学普及大众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普及哲学社会科学,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为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的长效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省社科联党组决定,在宜宾市进行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活动试点工作,为全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四川社科界》2005,(8):39-40
1、提高认识,从宣传普及先进文化的高度,充分认识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社科普及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应该承认,目前我们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还处于一种自发的工作状态,还没有形成按照社会科学普及内在规律的要求,自觉普及社会科学的工作局面。这固然有众多的原因,其中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认识的不足是一个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在科普实践中,还存在三种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一是重视自然科学,忽视社会科学;二是重视科研工作,忽视科普工作;三是重视自然科学普及工作,忽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4.
潘正祥  李宇征 《学术界》2004,(1):200-205
当代的科学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文化系统 ,是现代文明的主体文化 ,正在从器物、制度和精神层面全方位地照亮和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普及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提高科学素养 ,让现代科学文化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 ,渗透到大众文化的方方面面 ,形成以现代科学文化为主体的社会文化 ,是我国目前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文化先进省(区)的建设。广西在建设先进文化省(区)的过程中应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培育和发展都市文化,举办重大文化活动,普及和提高农村文化,形成重点文化产业门类,推进旅游业,强化会展业,抓好重点文化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普及理论研究是社会科学普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社会科学普及与理论宣传、社会科学普及与学术研究、社会科学普及与自然科学普及、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把握规律性与富于创造性、有为与有位六个方面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普及是推广和传播社科知识。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普及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两个不同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研究是发现与揭示真理.普及是推广与传播真理。研究是普及的基础.普及则是研究成果的应用:反过来,普及工作为研究提供需求动力,又促进了研究的开展。可以说,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化建设关键性一环的情况下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将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智力支援 ,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面展开也为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过程中,文化现象纷繁复杂。全面、理性洞察文化事件的发展轨迹及其走向,描绘文化热点的全息图像是社科刊物的重要职责。《重庆社会科学》作为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寻踪”栏目正是坚实履行这种职责的生动写照,每期一个主题,全面回放文化领域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湖湘文化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进富民强省新跨越。我省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过程中,社会科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大背景下,2009年12月10日,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湖南社会科学60年暨省社科联恢复活动30年座谈会在长沙召开。省内老中青三代社会科学优秀专家代表和来自高等院校、党校、军校、科研院所、实际工作部门等单位的代表,欢聚一堂,回顾我省社会科学事业60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各学科的发展作了很好的总结,并展望了我省社会科学事业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这次座谈会多有精彩之论,这里仅以笔谈的形式选择刘茂松等9位专家的发言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现代化》2008,(6):F0002-F0002,F0003
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社科联共同主办的2008年第六届社会科学普及周丰富多彩:10月16日上午开幕式并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教授作主题报告;10月18日在和平区金街,百余名专家学者面向社会公众进行义务咨询;举办百场社科知识普及讲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社会科学普及立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将社会科学普及纳入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调整范围。二是对社会科学普及单独立法,制定社会科学普及规范。两种立法模式最大的突破在于弥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立法对社会科学普及的立法空白。但两种立法模式的共同特点都是软法规范,具有非强制性、实效性、现实性、民主性、公开性等特征。作为软法的社会科学立法没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没有司法适用的可能性,在实施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建议要加强对社会科学普及立法实施过程的监督,从而保障作为软法的社会科学普及立法最终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应纳入科普法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没有明确包含"社会科学知识普及",这不仅使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同时也使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缺乏法制保障,影响了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因而,应该尽快修改<科普法>,将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纳入<科普法>.这是使社会科学本身"合法化"的需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把党对社会科学的主张经过法律的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关于社会科学的方针政策贯彻实施的需要;是改变社科普及工作现状,使其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普及的载体通常是指实施社会科学普及所借助的形式、手段等物质化、实体化、现实化的事物。在社会进步、民众需求增加、社会科学普及承载越来越多新使命的当今社会,载体的创新被赋予新的内涵,并成为社会科学普及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直接关系到社会科学普及目的实现程度和效果。因此,认识社会科学普及载体创新的意义,梳理其在实践中的新发展,探讨长效机制建设的着力点,对于在新的高度实现社会科学普及载体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是海内外较早正式以江南文化研究命名的学术研究机构,并于2006年3月经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依托浙江师范大学三个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追随和套用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现象进行了批判性分析 ,认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可能需要在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之外 ,拥有一套“中国式”的理论预设或概念系统 ;这套中国式的概念系统的建立 ,需要通过分析中国文化的习性来发现。文章通过分析儒家政治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风”背后所暗含的中国人的典型文化心态 ,来说明中国文化的习性是一种可称为“人际本位”的文化心理 ,并强调了对中国文化习性的揭示可能为开辟真正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哈尔滨:召开全国第十九次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1月9日,全国第十九次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的主题为社会科学普及的法制建设。会上,授予全国15个单位"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法制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广东、山东、重庆等全国社会科学普及  相似文献   

18.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在民间有“五千年中华文明看山西”的说法,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旅游资源非常丰富。9月上旬我市社科界派代表参加安徽省首届社会科学知识普及骨干培训班,并随团赴山西考察学习,初步领略了“三晋文化”的一斑。  相似文献   

19.
论延安中央研究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凌轩 《文史哲》2003,2(3):39-46
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框架的确立 ,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来西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的引进、传播和本土化 ,抗战时期大批优秀学者云集延安 ,这些为延安中央研究院的成立创造了条件。它的历史虽然不长 ,但却代表着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正确方向 ,预示中华文化复兴的新时代即将到来。延安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说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需要协调发展 ,但它对学术相对独立性重视不够 ,又制约了日后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华 《东岳论丛》2012,33(1):5-8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一批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想库.新型专业思想库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注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新需求,还要学习借鉴国外智库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