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语单词成线性排列,看起来不象形但实际是象形。汉语成放射形,变化万千。笔者从英语和汉语的构词角度来说明这两种语言的相似和差异,以形成有趣的记忆法。 相似文献
2.
变译是结合文化语境的删繁就简的变通翻译方法。汉语歇后语的变译要在领会歇后语表层意义和蕴含意蕴的前提下,结合源语文本的语境和语用因素,进行译语的仿拟和改写,从而在归化和异化之间,做到既忠实源语,又找到译语的对等成分。 相似文献
3.
汉语成语翻译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在汉译英时要将它们正确无误地翻译成英语,必须根据它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既要体现成语的生动形象,同时又要让成语的涵义在翻译成英语时不会产生意义分离.针对这一点,本文讨论了汉语成语英译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4.
虽然熟练翻译者会在脑海中积极利用组块(动态),把它视为翻译策略的研究者不多。多数研究者关注的是语块(静态)在记忆和语言教学而不是在翻译中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三种组块,分别是向上组块,向下组块和侧向组块,以及三种组块在汉语成语翻译中的作用。组块可以帮助理解元语,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翻译不对等问题,继而促进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社会主流表达悄然改变,特别是微信、微博,大量网络流行语涌现,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网络洪流,并在文化交流和传播领域快速渗透,使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成为各专家学者全新研究课题。鉴于此,从生态学视角,深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分类,并结合全球文化发展趋势,提出一系列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方法,在传播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同时,为中外网络文化交流提供广阔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文化园圃中,有一朵奇葩,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便是用语俚俗、诙谐幽默、讽喻调侃、趣味横生的打油诗。 相似文献
7.
男人秃顶都该怪妈妈吗?男人对“青丝永驻”不遗余力,有时候甚至达到了荒谬可笑的地步,他们甚至一掷千金也在所不惜,就为了获得那些号称具有神奇功效的药片、药膏和其他各种尚无定论的疗法。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的“倒立”风潮吗?不计其数担心自己将来会变成秃顶的男人,笃信着一种“伪科学”的理论,这种理论宣扬秃顶是由于头皮血流减少所致。于是它的追随者按图索骥,从此对倒立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8.
曾经握过无数人的手。记得有人说过:根据握手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以及可结交程度。以为戏言,因为“一见”才能“钟情”,手上又没长眼睛,怎能据此判断出一个人的内心呢?可是,后来有意无意地就对握手有了兴趣。时间长了,也就总结出了四种握手,权当笑谈,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相似文献
9.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亦称端阳节。古诗日:“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民谣说:“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谚语又云:“端午佳节,菖蒲插屋。”端午节既是凭吊屈原之溺水,又是预防疾病,祛邪除祟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形成了端午曰祭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等习俗。 相似文献
10.
胡适主持中国公学兼容并包,聘请教授不分派系,更不讲究资格,颇有蔡元培的风格。若论学历,沈从文只有小学程度,但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博学多闻,胡适聘请他为学生讲授小说试作。大概有二十多名学生选他课,但他第一天上课时,却发现整个教室都坐满了。这景象有点让他招架不住,站在讲坛上有十几分钟说不出话来。突然,他惊叫一声:“我见你们人多,要哭了!”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曾读过一本苏联心理学家K·普拉东诺夫写的《趣味心理学》,一翻开就着迷了。在这本书的《序言》里,作者价绍了本书的基本内容后,特意推荐了其中第一百九十三页的内容,要求读者马上去读。“然而”,作者紧接着别出心裁地写道:“现在可别读第二百三十页上的故事!”为什么不能去看二百三十页上的内容呢?作者没有说明,仅仅下了这个禁令。我非常好奇,便把书翻到了二百三十页,“禁果分外甜”五个字赫然跃入眼帘.细看内容,作者谈的就是逆反心理,说人们对任何强加于自身的东西总会本能地产生抗拒心理,而不管强加的内容是对还是… 相似文献
12.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了中西文化.音译与意译问题历来是翻译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中外合作交流的加强,汉语与外语,尤其是与英语间的对译越来越受到翻译工作者,甚至普通公众的关注.意译在中西方的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音译的作用也决不容忽视.翻译不但给我们的生活、学习、交流和理解能带来了方便,而且它已演变成人们对快乐艺术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阿依古丽、古丽仙、吾尔开西……在我们周围,总能听到这样一些赋予美丽、智慧之类美好象征的维吾尔族名字。在维吾尔族大家庭里,姓名是联系的纽带。在维吾尔文化氛围中,姓名更是认同的基因。维吾尔人名与维吾尔文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女儿出嫁,做父母的大都想为女儿置备一份丰厚的嫁妆。这似乎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在我国历史上,却有一些名人为女儿准备的是另外的一种“特殊”的陪嫁品,传为千古美谈。明代著名画家沈周与礼部尚书史西村结为亲家。人们想,沈周是赫赫有名的画师,女儿的陪嫁妆奁一定十分丰厚。可是,沈周送给女儿的陪嫁品,却是一只旧竹橱和他精心绘制的山水花鸟画佳作。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有《读通鉴论》、《尚书引义》等名著。他的大女儿出嫁的那天,陪嫁礼品是一只装满书和手稿的红木箱。王夫之对女儿说:“好儿不要… 相似文献
15.
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因素。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对 相似文献
16.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中秋佳节。此时,皓月当空,全家团聚,庭院中摆上香茶,放着菱角、莲子、藕片、月饼等家品。在香烟缭绕的溶溶月光之下,人们对着月宫娘娘虔诚地拜上几拜,然后将一块大月饼切之分食。此时,即使有人外出未归,也必须留下一角,以表示合家团圆之意。中秋之夜,除了祭月、赏月、吃月饼外,祖国各地还流传着许多奇风异俗,极其浪漫而美妙,成为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购买泥白兔中秋前夕,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有很多叫卖泥塑白兔的挑担,木架上挂着各类的小白兔,头戴金盗,身… 相似文献
17.
与中国人的姓名中姓大都在百家、而名却是洋洋大观这个事实恰好相反,美国人的姓倒是千奇百怪,有叫懦夫(Wimp)的,有叫同性恋者(Gay)的,有叫长脚(Longfellow)的,也有叫鞋匠(Shoemaker)的,怪姓无数,而名却相当集中,一般就在1000个常用名里翻花样。传统美国人的取名没有中国人的托福斗雅之说,丰俭随意的人信手从圣经或者希腊罗马神话里挑个大路的,胸有点墨的人可能拜托莎士比亚老先生给取了名,另辟蹊径的人则请来一花一草,想到用家乡流过屋前的潺潺小溪来命名婴儿,算能羡出人一身汗了。 相似文献
18.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因素.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对方一种极好的印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因素.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中式外币趣谈张志煌自秦始皇统一中国铸造“半两”钱,到清末的“宣统通宝”,外国内方的“孔方兄”流通2000多年,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货币文化。由于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生产技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因而其货币文化也影响到周边国家,致使这些国家也仿效采用汉字... 相似文献
20.
李鸿章,晚清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世人多尊称其为李中堂,或以其籍贯称李合肥。杂碎——动物的内脏,有时特指煮熟切碎的牛羊猪等家畜的内脏。怎么?这道菜是用李鸿章的内脏做成的吗?不是的,没有那么邪乎怪哉,这就是道菜肴,一道以人传名的大烩菜。一据传,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政府派李鸿章去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然后出使美国。李鸿章的到访,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