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艺术领域内,“表现”与“再现”一般说来是两种不可缺少的因素,二者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融合与统一,而不是相互对立彼此割裂。在人类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对具体的“掌握”、“反映”,一般地体现为对客体的艺术“再现”。而艺术对具体的“肯定”、“观照”,一般地表现为对主体的艺术“表现”。单纯的“表现”或“再现”是不存在的,表现艺术是不能脱离再现艺术而孤立存在的;同样,再现艺术也不能排斥表现艺术而单独生存。如果说,在艺术领域中,“再现”是“表现”的基础,那么“表现”则是“再现”的升  相似文献   

2.
人性、异化和爱是弗洛姆人本主义思想的三个基本问题,而爱的理论则是弗洛姆人本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归宿。弗洛姆把“爱”看成是消除和克服人的异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的“灵丹妙药”。考察和分析弗洛姆关于爱的根源、爱的本质、爱的要素和爱的能力等思想,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弗洛姆“爱”的理论中包含着合理的成分,其中有可资借鉴的价值;另一方面,这一理论又是不切实际的,具有抽象性和阶级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反"右派"运动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其基本原因是在国际上,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民主运动的过激反应;在国内,对被发动起来的民主要求的错误认识;毛泽东个人的判断和独断心理等.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反"右派"运动骤然爆发,终于演变成了一场深重的民族灾难.  相似文献   

4.
鲁杰“多边主义”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边主义”理论是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新兴领域 ,鲁杰则是其主要代表人物。鲁杰的“多边主义”理论基本借鉴了国际制度理论对“国际制度”的概念界定 ,从学理上初步探讨了“多边主义”的内涵、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等问题 ,并从多边国际制度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国式霸权”的观点。有鉴于此 ,鲁杰的“多边主义”理论为国际关系和美国霸权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维汉同志是党和国家在民族工作方面的著名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对繁荣和发展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然而,他在1961年阐述的关于“社会主义民族”的理论,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遭到错误批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一理论才重新得到肯定,但是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无论在广度深度都显得远远不够。在此,笔者试对李维汉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谈些粗浅认识,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法与金融学的研究作为第三代金融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是现代金融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分为宏观法与金融理论和微观法与金融理论。“法与金融”理论认为,不同的法律起源以及由此产生法律系统的适应能力,在投资者保护方面表现各异,进而导致了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果。  相似文献   

7.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述评陈炳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理论的问题上,阿尔都塞最有影响的是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阿尔都塞并没有系统地探讨国家问题,没有形成自己的系统的国家学说。他在早期著作中几乎没有谈到国家的问题,只是到后期才...  相似文献   

8.
约翰·怀特论述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从基本需求和价值层面讨论了幸福的表现和学校的作为,并对由此带来的道德、成功、工作等与学校教育休戚相关的问题作出一些阐释,也由此引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是在20世纪中期,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而兴起的.它主张事实与价值分离,推崇假设一演绎系统.这场运动在教育管理科学形成中所做的贡献,推动了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管理研究实践的进程.其局限性在于忽略了外部环境对学校的影响,特别是主张事实与价值分离而忽视价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霍尔顿首先对“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命题提出质疑,认为与其说11至14世纪的“封建”时代有因素对资本主义过渡发生作用,不如说公元1000年前的“前封建”遗产更具意义。他重视的是所谓“后封建”时代(15至18世纪)的因素,认为只有后封建国家实行高度有效的中央集权制,又有土地所有者各阶层积极的进取态度,才能导致和完成资本主义的全面过渡。英国的成功自不必说,荷兰、西班牙、法国各有自身的缺陷,普鲁士则可视为后来的成功者  相似文献   

11.
“民族考古学”自产生以来,学术界对其学术史、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学科定位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民族考古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有赖于多学科合作研究的加强。只有多学科学者的多角度研究、多学科方法的介入,中国“民族考古学”研究才能在研究实践基础上有所深化、研究理论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2.
“战后”西方革命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是西方政治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特别是“二战”以后 ,随着西方政治科学的发展 ,西方学者在革命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总体来看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革命的概念、革命的起因和革命的结果。西方革命理论有它自身的特点 ,但是同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相比较 ,其缺陷也是明显的 :在对革命概念的界定上 ,单纯地把暴力与革命联系在一起 ,不能充分认识革命的本质 ;一些学者把视角局限于微观研究 ,忽视了革命的宏观层面 ;在对革命结果的研究上也没有认识到革命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性地论述了经济学的“手“的理论——“看不见的右手“(市场)、“看得见的左手“(政府)、“看得见的右手“(企业)和“看不见的左手“(权力及利益集团)的功能、缺陷及发挥各只“手“的功能所必需的约束条件。认为,要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各只“手“必须各司其职,发挥其长处、规避其缺陷,在其有效边界内运作而不能畸形发育,并处理好“四只手“之间的比例、结构和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我国反贫困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五"时期国内学者的反贫困理论研究文献为基础,基于经济增长、个体发展、制度文化、组织、区域系统以及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体系等视角,对国内贫困研究领域的反贫困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在研究和比较西方反贫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综合性的分析框架。从个体和社会结构出发的社会学研究为反贫困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总体上看,国内现有反贫困理论研究侧重西方反贫困理论的应用研究,对理论本身的适用性重视不够,应提高国内贫困理论研究的本土化、整体性和系统性,为国家反贫困战略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持续系统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文化工业”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历经三代人的批判、研究。本文主要根据本杰明、阿多诺、马库塞的一些原著,首先剖析他们用“文化工业”概念取代“大众文化”这种表述的缘由,接着重点述解了他们如何透过“大众文化”所呈现的大众化、通俗化的表面现象,揭示其根源性的本质特征。文章在逐一分析法兰克福学派所概括的商品化、技术化、齐一化、强迫化诸种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他们对“大众文化”的负面效应的揭露尽管有片面性,但在当前对“大众文化”放任自流的消极主义态度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了解一下那种振聋发聩的分析、批判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诉讼效率的提高、诉讼风险的降低、现实主义的公正观、“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等使诉辩交易的确立既有必要也有可能。诉辩交易既有实现司法主权和更高层次的社会利益的利处,也有重口供、难以充分保障被害人的利益、引发权钱交易等弊端。如何根据我国的司法制度与实践界定符合我国公认需要的诉辩交易尚待进一步探讨,而国内“诉辩交易”第一案及国内涉外“诉辩交易”第一案的实践为进一步研究诉辩交易制度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7.
阿·马歇尔(1842—1924)在其1890年初版的主要经济学著作《经济学原理》一书的绪论中说: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学是旧的经济学。但在第三篇《论欲望及其满足》中,却专门写了一节《消费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虽然他在这里表面上不同意班费尔德的“消费理论是经济学的科学基础”以及杰文斯等人欲望或消费刺激生产的观点。但是在骨子里,马歇  相似文献   

18.
语码转换一直是双语加工研究的热点。采用诸多研究范式考察了语言产出与语言理解层面语码转换加工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并构建了相关理论及理论模型。在回顾抑制控制模型、交互协同模型、特定语言选择假说、特定语码选择阈限假说和双语交互激活模型等语码转换加工理论及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其在转换代价来源、转换代价不对称和词汇选择机制问题上存在的争议,进而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语码转换加工未来研究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以反思国有企业改革而著称的"反思派",是从"市场派"中游离出来而形成的一个理论派别。"反思派"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超越派别之争,理性反思改革;反对新自由主义误导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公正性等一系列基本理论与主张。它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了极其独特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人职匹配理论之“人格类型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职匹配理论是将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能力特点与社会某种职业相关联,以求达到人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个性与职业是否匹配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个人而言,需要根据自身的性格特征选择合适的职业;对于组织而言,管理者需要了解组织成员的性格特征,根据其性格特征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推动组织发展,并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能够使员工的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其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