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东达佳话     
驻西藏高原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十几年来一贯遵循毛主席的指示,发挥了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的作用,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服务。他们处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群众结成了鱼水情谊。群众说:“阿爸阿妈亲,比不上咱们的解放军亲;日光好,月光好,比不上毛主席的阳光好。”在西藏高原上,军民团结的故事,是写不完,道不尽的。这里我们搜集了几个小故事,从这些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情中,可以看出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2.
英语之痛     
黎曦 《中国民族》2013,(12):48-49
英语热在中国“盛行”了30年,将国人从狂热逼到焦虑。最近终于传来各地高考改革从英语入手的好消息,可我在同一时间得到的却是一个坏消息。  相似文献   

3.
“僚”是壮族及其先民骆人、僚人、僮人三个发展时期中承先启后的族称 ,也是中国西南岭南以及东南亚侗台语民族的泛称。“僚”作为族称为什么不读“辽” ,而读为“佬” ,文章认为这是受古越语高频词“咱们”的影响 ,“咱们”一词的壮语读音为“佬”。在某些情况下 ,生活高频词会成为族群的他称。“僚”名的“泛称”和“音变”的局限性是其被弃用和替代的重要原因之一。僚”名能留到今天的印记就是“佬”。  相似文献   

4.
人淡如菊     
茶坊里没有服务生,也没有精心调制得像糖水一样的时髦茶。一些古旧的竹木桌椅,柜台上放着一些茶叶和茶杯,炉子上热着开水。客来,在柜台上放一把零钱,自己挑了茶叶泡了水,挑一个地方,只管坐着,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随便你。茶坊的主人是位四十多岁的男人,总是一个人泡着一壶菊花茶,独自坐在柜台的一角,保持一个似乎不变的姿势。从不在意客人放在柜台上的钱是否和取的茶叶成正比,从没在他脸上看见过波澜。他的生意并不好,常常只有他一个人坐在他的老地方看着外面的艳阳和冷雨。有一天下雨的黄昏,一位女孩闯进来,转了一圈,问他这…  相似文献   

5.
侬智高,中国壮族奉之为英雄;越南侬人、老挝侬人、泰国泰人,也都有关于他的传说,称颂他的英雄业绩。侬智高到底是哪国人,长期给人迷惑,产生了许多误解。本文从历史的角度,以当时人的记载为依据,论证了侬智高为中国广西靖西县东部人,能自圆其说,不失为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音乐自古以来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其与天地同和,且与礼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中国的第一份世界记忆遗产恰恰就是音乐。199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藏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成为中国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珍贵档案,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音响档案。这份珍贵的音乐档案让世界震惊,令国人骄傲。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几代前辈学者满怀对传统音乐的热忱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各项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令国人及世人所瞩目的是,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成绩斐然。中国开始由一个以人治为本的国家,走上了依法治国,以法为本的法制国家轨道。民族法制建设作为中国整个法制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二十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郑茜 《中国民族》2008,(10):68-69
岜沙的苗族少年贾响马也有一个鸟巢。他的鸟巢在树上。是真的鸟巢。这个时候,全中国大概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人,都知道“鸟巢”从此与树没有多大关系了,与鸟也没有多大关系。走在路上,你随便问一个人“鸟巢”是什么?那人一定会说:不就是用钢铁编织起来的体育场吗?  相似文献   

9.
《甘肃民族研究》2006,(1):52-56
这是一个家族的苦难历史,也是回回民族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小时候,经常听到一些回族老人说,他们是苦芦湾的人。“苦芦湾”在何处?为什么老人们对它是那样的怀念?这些问题常常挂在我的心头。这几年,因工作关系,我接触了一些“苦芦湾”人后裔,也看到了一些历史资料,在人们的言谈中,在一些星星点点的文史记载中,我才了解到了“苦芦湾”这个地方,了解到了“苦芦湾”回民的来龙去脉,也更使我明白了,为什么许多回族同胞提起它是那样的辛酸,那样神往……  相似文献   

10.
温州的少数民族老板文/本刊记者红文晓宁老巴对国人来说并不是个新鲜的话题:100万温州人闯荡中国,30万温州人闯荡世界;“股份合作制”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政府文件中是在温州;———这一切已不再是新闻……雷锦森“居危思危”我们到达温州瓯海开发区的雷得利鞋业...  相似文献   

11.
日本侵藏秘史──日本有关西藏的秘密报告和游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日本特务抗战时期在西藏的秘密活动以及在中国内地的日本情报机关对西藏情报的搜集,国内藏学界及研究抗战史的论著鲜有提及。实际上,早在日本侵略东北时期,就曾在班禅喇嘛集团上下过工夭,抗战时期曾向在上海的藏人搜集过情报,又先后有三位化装内蒙古人的日本特务秘密入藏,离藏局均有游记传世。这些游记不仅有助于揭示这一时期日本特务在藏的秘密活动,也为当时藏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现据上述三人的游记,略述生平及在藏活动,以供从事这一时期藏史研究的学者们参考。抗战爆发前后,日本侵略者就把西藏作为渗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是我国人口相对较多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湘鄂黔川边界。据“五普”统计,全国共有803万土家族人口,其中世居于湖南有260万,湖北220万,贵州143万,重庆142.4万,四川3万多人,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土家族同其他各少数民族一样,在创造了灿烂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极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保护和发展包括土家族古籍在内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也是民族古籍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自《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183;土家族卷》编目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按照会议的布置,采取措施,积极行动,千方百计克服人、财,物等方面的困难,认真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编纂工作。截至目前,五省市共搜集、整理、登录(卡)条目2800余条,其中湖北1200条、重庆166条、贵州146条、湖南1200余条。所搜集、整理的条目数与去年(1286条)同期比,增加了一倍多。  相似文献   

13.
苏丹各地部落众多,习俗各异。因此,学者们努力搜集这些部落的民间遗产,了解它们的不无情趣的风俗习惯。这些部落中有一个称作“别扎”的部落,分布在苏丹东部。部落成员都这样说,他们最早的祖先是“巴德金”,意即“勇  相似文献   

14.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针对中美达成世贸协议后国内舆论表现出的一派乐观气氛,世贸组织研究会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薛荣久教授指出:加人世贸确实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这样的“好处”并不是轻易获得的,这需要国人付出更加辛勤的劳动,要将纸面的协议落实下来,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薛教授预测说,至少在加入世贸的前3年里,甚至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国人将经历一段阵痛期,这个阵痛期的表现应该与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相似。对于目前仍有人提及的“民族工业”,薛教授认为这个说法已经过时,不宜再提。薛教授…  相似文献   

15.
时事热评     
娜娜 《民族论坛》2006,(3):14-15
画2050年的饼能充今天的饥?日前,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热腾腾地出炉了。这份报告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前景:2050年的中国将是一个中等发达社会,人均预期寿命逾80岁,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百分之百,人们可以自由合理地流动,按2002年价格居民最低月薪超过1300美元,绝对贫困和童工率下降到零。也许是“幸福”来得太突然,让人一时无法接受的缘故,看到这么美好的“前景”,我首先就想到了“乌托邦”、“空中楼阁”、“画饼充饥”这样的词。到网上一浏览,才发现绝大多数人的想法都一致。看来,国人确实…  相似文献   

16.
许鑫 《中国民族》2010,(2):42-47
2009年,国人继“奥运年”之后再次迎来了一个喜庆之年——建国60周年。不仅如此,大多数中国人也会记得30年前,中美正式建交。至此,中国结束了长达数十年与西方世界“隔绝”的状态。无独有偶,1979年9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政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标准基本援助协议》,自此拉开了联合国机构在华工作的序幕。30年来,UNDP对华提供了约10亿美元资金,  相似文献   

17.
东干是苏联政府承认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自称为“回族”。东干是迁居俄国的中国西北回民的后裔。由于二十多年来的政治原因,我们对苏联的东干人已不太了解了。随着中苏文化与学术交流的展开,笔者同苏联的东干学者建立了通信往来,搜集有关文献(主要是:俄,英,日文的)达一百余万字。下面,试就东干民族的历史及其现状,从几个方面作一尽可能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同大多数国人一样,记者对山地王国——不丹的了解微乎其微。采访这么多年,记者也几乎没有遇到去过不丹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地下的奴隶     
我走进乌鲁木齐六道湾煤矿的住宅区,去访问爱矿工人、放炮手、维族老矿工热衣木·木沙,当他听完了我的话,伸出矿工特有的、带着煤亮的大手,把一盘马奶子葡萄和一盘甜糕推到我的面前,做了一个请吃的手势,然后习惯地用手背抿了抿他那两撇漂亮的羊角胡子,说:“哎——同志!我这点事,不值得一提,现在,在咱们这个社会里,哪一个工人不爱厂,爱矿?咱们是国家的主人了嘛!”  相似文献   

20.
国人与酒———夏家骏谈少数民族酒文化及其他文·摄影\巴义尔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那么酒之于人又是什么呢?夏家骏教授认为,严格地讲,滴酒不沾的人是没有的。为什么呢?酒来自于粮食和植物水果等,无论你吃饭喝药还是大嚼水果,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沾酒”了。酒象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