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亚是伊斯兰教苏非派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亚苏非的早期思想是伊斯兰教苏非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伊斯兰教哲学不能不研究苏非主义,而研究苏非主义又不能不涉及到中亚的苏非。然而,尽管学术界对苏非派的哲学论述较多.但对中亚苏非的早期思想却很少有人论及。笔者不揣浅陋,试就这方面的内容作一论述,祈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极端主义是与伊斯兰复兴相伴而生,当伊斯兰复兴思潮与运动在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深入发展后,伊斯兰复兴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极端化和狂热化,这一表现使得这种伊斯兰复兴发生了异化,蜕变成了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本文基于伊斯兰复兴和伊斯兰极端主义的逻辑关系,对两者分别进行结构理论的剖析,并以独立后的中亚五国为例,总结出伊斯兰复兴和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表现和特点,并提出了防止和遏制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对策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泛伊斯兰主义简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泛伊斯兰主义是近代以来的一股宗教政治思潮 ,又是一场连绵不断的运动。本文阐述了泛伊斯兰主义产生的背景 ,归纳了古典泛伊斯兰主义和当代新泛伊斯兰主义的政治主张、基本特点、活动方式 ,又分析了泛伊斯兰主义与阿拉伯民族主义、凯末尔主义、泛突厥主义以及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互动关系。结论是 :由于伊斯兰教本身就具有强烈地参与政治的倾向 ,各种不同倾向的伊斯兰运动也并非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此 ,包括新泛伊斯兰主义在内的各种伊斯兰运动之间的互动将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态势 ,新泛伊斯兰主义的未来走势十分微妙 ,西亚、中亚政局走向也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4.
早在公元八世纪,伊斯兰教势力,已在中亚地区取得胜利,表现突出的是倭马亚朝屈底波任呼罗珊总督时期,一直到蒙古人入侵为止,大批阿拉伯人迁入中亚定居,尽管当时出现过波折,这表现为喀喇汗王朝灭亡后,伊斯兰教在中亚与新疆的势力遭到沉重打击。蒙古人侵入后,各种宗教势力抬头,中原忽必烈崇信佛教,中亚合赞汗信仰伊斯兰教,并定为国教。帖木儿崛起后,对伊斯兰教更加崇敬,实行了有利于伊斯兰教发展的各种政策,因而伊斯兰教在帖木儿帝国境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着重研究帖木儿帝国初期帖木儿对伊斯兰教的政策及伊斯兰教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无论地缘位置还是其丰富的油气储备都成为各国及各种利益集团博弈的重要舞台,这其中具有传统优势的伊斯兰教对该地区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本文试图通过对伊斯兰国家中最具典型的土耳其与伊朗在中亚的影响与渗透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在中亚的能源合作中的对策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7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伊斯兰复兴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席卷了整个穆斯林世界,成为全人类瞩目的国际大事之一,引起各国政治界、新闻界宗教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不同反应。这场伊斯兰复兴运动在80年代中期相对平静了一段时间之后,自80年代...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于唐初传入中国。 13世纪初蒙古兴起并大规模西征后,东西交通畅通了,数以十万计的中亚、西亚的穆斯林纷纷进入中国。本文根据中国旅行家和西方旅行家的记载,概述元初伊斯兰教在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传播情况,兼论蒙古统治者对伊斯兰教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后子河拱北     
后子河拱北位于青海省大通县后于河乡的拱北,是伊斯兰教四大门宦之一,嘎的林耶门宦系统的第七辈杨道祖的墓庐。嘎的林耶,意为“大能”.是伊斯兰教苏非派在阿拉伯和中亚地区一个较大的教团。相传,清朝初年,穆罕默德二十九世后裔华哲·阿布都·董拉希到河州(甘肃临夏...  相似文献   

9.
沈琛 《中国藏学》2020,(1):49-59
文章通过对伊斯兰史料与藏汉文史料的梳理,结合青藏高原的考古发现,对吐蕃与中亚的商贸往来进行研究。吐蕃输往中亚的商品主要是麝香,因而这条商路又被称为麝香之路。动物皮毛、盾牌、盔甲、金银器等吐蕃商品也在伊斯兰世界非常知名。中亚输往吐蕃的商品包括金银器、织锦、香料等。吐蕃与中亚贸易路线主要有海上和陆上两条,前者须通过西北印度到达印度洋港口提(?),与海上丝绸之路汇合。陆路经拉达克、大小勃律,经大食之门到达呼罗珊、粟特、阿拉伯。粟特商人、大食商人、犹太商人都曾活跃于麝香之路上。  相似文献   

10.
中亚和南亚地区一直都是"IS国"重点渗透和战斗人员招募地。但由于现实及历史条件差异,"伊斯兰国"在这两个区域渗透活动的"成效"及方式存在诸多差异。来自中东的"战斗人员"已先后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建立起立足点并发动多起恐怖袭击,在中亚地区该组织的影响则比较有限。但是,随着"伊斯兰国"在这两个地区渗透活动的加剧,两地恐怖组织的地区整合和跨地区活动都在增长,如果中亚、南亚国家不能协调彼此反恐立场,采取共同行动,瓦济里斯坦—费尔干纳恐怖走廊的真正建成并不是不可想象的恐怖前景。中亚和其周边地区安全形势存在恶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及对我国穆斯林民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敏贤良 《回族研究》2001,22(1):65-69
本文通过研究伊斯兰大兴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兴起的客观原因和伊斯兰复兴运动本身在教育穆斯林纯洁信仰、行善止恶、净化社会风气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出伊斯兰复兴运动与打着宗教旗号从事政治目的个人行为没有关系、和恐怖主义没有必然联系、极少数犯罪分子所从事的恐怖活动也是伊斯兰教所禁止和反对的,且与广大穆斯林群众无关。对人们认识伊斯兰复兴运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亚“苏非主义”的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苏非主义”不仅具有伊斯兰教本身的特点,而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文章从“苏非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传播入手,对中亚地区“苏非主义”与当地的政治、文化、历史风俗相互渗透、糅合的基本特征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洋洲的伊斯兰教王林聪伊斯兰教自7世纪发轫于阿拉伯半岛以来,一直保持着向世界各地传播、扩展的态势。本世纪70年代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广泛兴起,伊斯兰教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活力。在当今国际多极格局中,伊斯兰世界就整体而言尚未构成其中的“一极”,但是,它...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在西北的传播刘富祯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有回、东乡、保安、撒拉、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等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是中国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区。唐宋之际,伊斯兰教伴随着中亚穆斯林的丝路之旅东...  相似文献   

15.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去绕不过去的枢纽地带。中亚又处于地缘政治的十字路口,目前美国、俄罗斯、欧盟和中国在中亚上演的三国四方"演义",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影响重大。对于中国来说,一是如何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实现务实深入合作,至关重要;二是如何与中亚地区的人民实现人心相通,亦至关重要;三是还应认识到,由于近30年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崛起,极端组织一个比一个极端,安全问题将是阻碍丝绸之路经济带通畅最现实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6.
一百多年前,由起义失败而被迫进入俄境的部份中国西北地区的回族人,带着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的回族文化,给广袤的中亚地区输入了新鲜的文化血液,在广泛汲取和融会了多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在那里营造和确立了自己的东干文化。并且发展起了自己具有回族特色的作家文学。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回族文化的品格,深刻认识汉文化因素在以伊斯兰文化为内核的回族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理解回族文化是在参与着中华文化的创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一质的规定性,有着极高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云贵 《回族研究》2012,(4):138-139
伊斯兰文明系人类历史长河中最伟大的文明之一,它无疑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遍及我国10个民族、2 000多万公民。正是缘于伊斯兰教,我国同西亚、中亚、北非各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亲戚关系。中国的穆斯林,尤其是广布全国的回族同胞,自元、明以来,既是沟通我们同"西域"的桥梁,又是中国成  相似文献   

18.
马通 《回族研究》2000,21(3):88-92
“哈尼夫”思潮运动与希拉山洞是早期伊斯兰思想历程的起点,它们与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的早期历史紧密相连.文中通过对史实的追述,探溯了伊斯兰教一神教思想的起源,对研究早期伊斯兰教的历史及其思想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儒为正唐宋元时期,载负着辉煌的伊斯兰文明,落居中华大地的阿拉伯、波斯、中亚各民族的穆斯林移民群体,谨记先知穆罕默德的教导:"你们应该到遥远的中国去求学。"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丰富多彩,他们审视选择,"以儒为正",认为儒学与伊斯兰文化有相通之处,值得学习。仅元代元统元年(1333年)考中进士的回回  相似文献   

20.
蒙·元时期“回回炮”的东传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元时期“回回炮”的东传及作用●马建春宋元之际,随着蒙古人的西征,阿拉伯、波斯、中亚一带的回回人大批远道东迁,这些回回人由于具有高超的文化和优良的技艺,而受到蒙古统治者的赏识与重用。蒙古帝国在它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借重于伊斯兰文化熏育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