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找千家峒     
千家峒千家峒你在哪里?在瑶族的祖辈的传说中,在族谱中,瑶族早先住在千家峒里,后被官府围剿,才开始了漫长的迁徙之路。从中国迁徙到东南亚,从东南亚迁徙到美洲、欧洲……越是迁徙漂泊的民族,越是怀念自己的故地,寻根是他们永恒的情结。令人高兴的是,不久前的5月...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我国边疆民族进行较大规模迁徙的重要历史时期,由于中原地区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边疆民族迁徙的主要方向是中原及附近地区。通过迁徙,一些边疆民族的生活空间得以扩大并接近中原地区,另一些则直接迁入中原成为当地的新居民。原先生活在西藏境内的吐着和生活在青海境内的吐谷浑,唐代就曾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过大规模的迁移,构成边疆民族迁徙的重要部分,对当时的历史发展和民族分布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一吐谷浑,亦称吐浑,唐后期五代又称之为退浑。隋代,其游牧范围“自西平临羌城(今青海涅源县东南)以西,且末(治新疆今…  相似文献   

3.
略论元代屯田与民族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元代屯田的考察 ,论述了元朝境内大量的人口流动、民族迁徙———包括汉族向边疆民族地区迁徙 ,少数民族向汉族地区迁徙 ,以及少数民族之间的迁徙。虽然元朝的统治者实行屯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军粮、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人口的流动、民族的迁徙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一、东北亚古代民族的出现东北亚地区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具备人类发源地的基本条件。目前考古学与民族学界普遍认为东北亚远古人类是从中国中原地区迁徙而来的。大约在5万年以前,即旧石器时代晚期.作为人类东北群蒙古利亚大种族一支的北方蒙古利亚种群由中国的华中、华北向东北、西北、阿尔泰、西伯利亚及通古斯河流域迁徙,到1万年左右,远古人类的足迹遍及东北亚的各地,从蒙古草原到中国东北平原,从古伯利亚到库页岛、从朝鲜半岛到日本列岛。远古人类为了生存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分批、分伙地在各自相当的地域居住下来,他们在劳…  相似文献   

5.
迁徙和城市化是族际交往集约化的动因城市化和迁徙,这两个合乎规律的在客观上相互联系的过程,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正在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也涉及到民族关系这个领域。近年来,苏联学者们不止一次指出,居民的迁徙既同民族过程又同族际一体化有着密切的双向联系。从广义上讲,“迁徙”一词表示居民的空间位移。居民的迁徙基本上符合全社会的经济利益,体现着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特点。在发达社会主义条件下,居民迁徙所带来的民族方面  相似文献   

6.
两汉前羌族迁徙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史料论证了羌族由三苗分离出来后,从原居地——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一带——向北、西北迁徙的历史过程,以及这种迁徙对其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影响。文章还对《后汉书》所述“三危”的位置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7.
高志英  余艳娥 《民族学刊》2020,11(2):53-62, 131-132
傈僳族的历史是一部迁徙史,并在不同时代呈现出其迁徙动因、路径、规模与影响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异同。将民国以前傈僳族迁徙史与藏彝走廊空间拓展联系起来考量,可以深入与细化藏彝走廊的民族迁徙历史与族际关系研究,并反思以往藏彝走廊研究中空间固化或裹足于境内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关于葛逻禄与回鹘的关系问题高永久葛逻禄与回鹘的关系可以以公元840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回鹘从建国到强盛,葛逻禄从弱小到强大,并迁徙中亚阶段。在这一阶段,两者的关系从友好到敌视,从互助到互争的转变。后期是回鹘从覆灭到迁徙,依附葛逻禄时期。这一...  相似文献   

9.
瑶族自发向海外迁徙,约起于明中叶,明末清初加快了速度.迁徙的路线大体是由广东进入广西、云南后再迁入东南亚.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南亚由于战乱,不少瑶人以难民身份迁入欧美各国.瑶族向海外迁徙的原因,大体有人口压力、生计使然,因征调、天灾人祸等而迁徙.瑶族的迁徙是群体行为,事先有过商议,有人先去探寻地点,认为条件可以,才写信歌回原居地动员迁徙.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国外瑶族的分布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国外瑶族的分布与变迁张冠梓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分布广阔的民族。随着一代代瑶民的不断迁徙,如今这个民族的足迹已越过国境,延伸到亚、欧、美、澳等各大洲,成为世界性的民族。本文谨就国外瑶族的分布及其迁徙作一考实。我国是瑶族的祖国,现在仍然是大部分瑶民居...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吐谷浑迁徙的原因和影响。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战争、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以及内地的吸引力是吐谷浑迁徙的主要原因。吐谷浑的迁徙,加快了部落制的解体,促进了民族融合,发展了迁入地的畜牧业生产,同时经过多次迁徙,吐谷浑本身的文化习俗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迁,以后逐渐融入其他民族中。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的桂东北地区是广西人口迁徙较为集中的区域 ,少数民族人口的迁徙占有一定份量。本文主要考察了这一时期桂东北地区回族的分布与迁徙概况及特征 ,并分析它在迁入这一地区后与其他民族所发生的相互影响 ,认为回族迁入为桂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卫拉特蒙古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与历史上卫拉特蒙古人规模性迁徙行为不无联系.其迁徙过程中受生态因素与其社会过程的影响,造就了其文化特征和社会属性.本文从移民与文化认同视角,对历史上卫拉特蒙古人的迁徙与社会文化变迁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金代的回鹘人冯继钦公元940年,回鹘对国为黠戛斯所灭,回鹘人的分布地区发生重大变化。史家多认为回鹘人分三支向西、向南迁徙:一支南下河西走廊;一支西去新疆,以高昌为中心;另一支迁到喀什和中亚①。这三支回鹘人迁徙后分别建立三个政权:甘州回骼、高昌回骼和喀...  相似文献   

15.
对越、老、泰、缅各国的人口分布、支系与称谓、来源和迁徙作了详细的讨论,迁徙海外的瑶族主要集中在这四个国家,且只有盘瑶和蓝靛瑶等2个支系,他们都来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广府人从迁徙之始到发育阶段、形成阶段的文化认同,以及从乡土性到移动性的文化认同。认为广府人作为岭南汉族中一个重要的族群,在其长达两千多年的从北向南的迁徙过程中,在变迁中文化蜕变,实现了新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7.
塞尔柱人自10世纪中期开始向河中地区迁徙,一个世纪后逐渐 迁徙于中亚、中东及西亚.本文认为塞尔柱人迁徙的原因有:南部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的分裂;阿拔斯王朝后期突厥军事力量的兴起;河中、呼罗珊及伊拉克地带的富饶;不断增长的人口;塞尔柱人与乌古斯叶护之间的宗教及权力矛盾.  相似文献   

18.
锡伯族是我国北方不断迁徙的少数民族之一,四次历史大迁徙不仅是改写民族历史的壮举,更伴随着锡伯族文化的迁移和改变.200多年后的今天,迁徙的锡伯族与留守东北的锡伯族繁衍发展,形成了"和而不同"的锡伯族文化.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思考、探讨"四次迁徙"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人口社会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我国汉族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与少数民族妇女从边疆迁徙到内地省区之间的关系.从云南拉祜族和佤族妇女的婚姻迁徙人口统计数据中看到,某些汉族农村出生性别比升高后,逐渐突出的婚姻挤压问题引发了少数民族妇女的婚姻迁徙,并从而使得部分小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面临更大的婚姻挤压和其他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鲜卑族从东北迁往西北的过程及其影响。由于内部矛盾或其他民族的衰落,促使鲜卑各部逐渐迁入西北地区。在迁徙过程中或迁徙后,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新的民族或部族,随着部落的解体,经济生产方式、文化的变迁,为其最终融入汉族或其他民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