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孛儿只斤”──天狼种的标志──关于《元朝秘史》中阿阑豁阿感生神话传说新探之三阿尔丁夫在《新探之一》文中,我证明阿阑豁阿所感不是“光”而是“天狼”①。在《新探之二》一文中,我进一步证明:阿阑豁阿所感的“天狼”不是也不可能是蒙古的图腾,而是后人所搞的“...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我国加入了WTO,一直是一种国内政策的“改革开放”,如今成为 对国际的承诺,步入全新的历史阶段。“入世”不止在经济方面,还会影响到在很多方面我 们都要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是谁主持办事呢?当然不是普通老百姓,也不是市场经济的主 体──企业家和企业集团,主要还是要求政府或首先要求政府按国际通行的规则办事。我所 以非常敬佩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惜付出“ 黑头发谈成白头发”的代价,争取跨进“世贸”门槛,这种非“入世”不可的努力,实际上 表现了要把“改…  相似文献   

3.
编辑月志     
编辑月志历史的深刻在我们面对迢遥时光的回望中真切地映现了出来。过去三十年对于西藏意味着什么?我们此刻面对着一系列数字、一些事例、一些分析性论据──它们或许远不及事实本身动人,但却实实在在从昨天的真实中抽绎而出。唯其充满客观,我们才对历史以如此浩大步履...  相似文献   

4.
一次和朋友聊天,偶然谈到民族音乐,我问朋友:“你知道麦丁吗?”“嗯──不知道。”“那你听过《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歌吗?”“那是50年代就传唱到今的名歌了,我还能哼几句呢……”是呀!音乐作为听的艺术,我们用听觉感受音乐的美,却听不出作者的名字。 麦丁,1927年出生于广东顺德。1952年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从此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音乐创作中,与少数民族音乐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一定要写出好作品,用音乐来歌颂和赞美新的生活,这个愿望就像一曲激昂奋进的交响曲,时刻在激励着…  相似文献   

5.
蔡文姬是左贤王的“姬妾”么?──同林干教授商榷阿尔丁夫林干教授在近著《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①(下简称《新论》)一书中,提出蔡文姬是左贤王的“姬妾”说。。从该书《蔡文姬应该归汉,但不是和亲》一节来看,可将他的根据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蔡文姬在左贤王...  相似文献   

6.
为“洪洞县”“大槐树”的子孙们揭秘──张同忠完成700年前山西大移民研究解国记一、“洪洞县”“大槐树”“老鸽窝”──困惑几百年的谜“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鸽窝。”在晋、冀、鲁、豫、苏、皖、鄂、陕、甘一些地区,几...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网上冲浪,发现休斯顿得克萨斯州大学有个叫吉恩的人居然说他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不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而是来源于非洲!又听说这世界上还存在一个“地球上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理论。这个发现确实让我很惊奇,并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无根之谈。但是,这却引发了我对“地球村”不断发生的种族仇杀的痛恨和厌恶。科索沃、中东、南亚、非洲,还有印尼……人类文明进程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却仍然战火不断,而且多为种族冲突。为什么?为何要仇杀?答案无一例外地都能归到这里:历史积怨。历史积怨也成为仇杀的理由,这是很奇怪的。既然老天…  相似文献   

8.
玛瑙蝶     
朋友寄给我一张明信片,背面是一株蝴蝶树——悬满了蝴蝶的松树,非常漂亮。我于是把它放在写字台最显眼的地方。直到有一天,我再度审视了那松树上的蝴蝶,发现它中间是橘黄与嫩绿,边线是黑白两色,尤其美丽的是那对玛瑙色的翅膀。我忽然觉得它似曾相识。那不就是每年从阿拉斯加定期迁徙的玛瑙蝶吗? 弱不禁风的玛瑙蝶,由阿拉斯加飞越重洋的遥迢路,飞去寻它生生世世不能相忘的那一株“古老的情人”。谁能看见三千里外莫名的招引呢?谁能明白飞在太平洋上水天一色之外的那种“寻树”的心情呢? 只有蝶儿自己知道。它们生就的美丽仿佛只为…  相似文献   

9.
伤痛的草原     
每个蒙古人,不管生长在哪里,心中总有一片草原,那是物质填不进的空旷。正是这块心灵的空旷,塑造了蒙古人独有的精神境界和鲜明的民族性…… 近些年,总能听到或看到草原遭破坏的消息,让我这个不是蒙古人的人也感到了失落和伤痛。我不是蒙古人,但我热爱这个民族,他们自由豪放又悲悯的气质打动着我。想象中的草原神奇瑰丽又苍凉悲苦,是诗境也是禅境。 当然,面对衰败的草原,最痛心疾首的还是蒙古人。草原不光是他们世代生活的场所,也是他们精神的家园。我曾经在想,是什么让蒙古人有那么深的民族情结呢?我的答案最终锁定草原──是…  相似文献   

10.
自的看惯了母亲喝茶。她总说那是她惟一的嗜好,接过我们买来的茶时,她常自责地笑道:怎么我就改不了呢?非要喝这一口! 那时太穷,买不起“茶”,她只喝“茶叶末一。四毛钱一两的花茶末,被我记得清清楚楚。后来有钱了,“茶”却消失,哪怕百元二百元一两的花茶,色浊味谈,沏来一试,满腹生疑。干脆再买来塑料袋装的便宜货,与昂贵的高级花茶各沏一杯,母亲和我喝过后;都觉不出任何高下之别。苦笑以后,母亲饮茶再也不问质地价格;我呢,对花茶全无信任,一天天改向喝绿茶或者──姑且说“粗茶”。 提笔前意识到:以中国之辽阔,人民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应该把中国搞好”──记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白族院士王希季本刊记者贾光杰如果你要问,这位空间技术领域的功臣何以具有如此经久不衰的报国热情,听了他的回答或许会令你深省、自问——平时,若是看到有人能让风筝飞上天,就觉得已经很不一般。那么,能让...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曾有过成人礼 成人礼又称“成丁礼”,是人生习俗中的一种礼俗。通过了成人礼仪式,便意味着受礼者在人生旅途上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年阶段。目前有关研究者都认为:世界上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成人礼这种人生习俗,如汉族历史上的“冠礼”等等,只不过具体内容与形式不同罢了。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民族已渐渐淡化了这一礼俗。世界上目前也仍有不少民族保留“成人礼”,但其形式、内容及意义也已有了很大变化,有的完全以新形式替代。 纳西族的成人礼一般称作“穿裤礼”与“穿裙礼”,是我国进…  相似文献   

13.
《甘肃民族研究》2006,(1):52-56
这是一个家族的苦难历史,也是回回民族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小时候,经常听到一些回族老人说,他们是苦芦湾的人。“苦芦湾”在何处?为什么老人们对它是那样的怀念?这些问题常常挂在我的心头。这几年,因工作关系,我接触了一些“苦芦湾”人后裔,也看到了一些历史资料,在人们的言谈中,在一些星星点点的文史记载中,我才了解到了“苦芦湾”这个地方,了解到了“苦芦湾”回民的来龙去脉,也更使我明白了,为什么许多回族同胞提起它是那样的辛酸,那样神往……  相似文献   

14.
怒江峡谷肯定是中国大地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神秘之地了。假若意识不到这一点,还做什么新闻记者呢? 赶紧背上相机!何况那里正有一个传奇性的节日在等着呢──它叫“澡堂会”。 幸运并且让人惊讶:峡谷里的妇女,并没有对记者向她们伸过去的镜头报以羞涩──这时,一个妇女正和一群同伴在峡谷里的一眼温泉中洗浴呢。她的上半身赤露在水面,没有遮拦;然而正如人们在后来的画报上看见的──比她的赤裸更加天然的,是那一脸如同孩子一般的灿烂至极的笑。 你肯定会惊讶──这个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曝光和记录着一切──包括最神秘的…  相似文献   

15.
你难道不想来这里看一看吗?──只要坐车沿209国道穿过举世闻名的公路奇观矮寨坡,往西行,然后,那片神奇的“百里苗乡”就展现在你的面前了──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2005,(5):43-48
内蒙,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是一个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因为这里在悠久的历史时期中,一直是游牧民族生活和活动的历史舞台,而这对游牧民族的历史活动又是中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活动,在世界史上也不能没有它们的篇章……恩格斯说:“世界史是最伟大的诗人。”我们在内蒙地区看到了这个最伟大的诗人的杰作。出现在这个杰作中的不是莺莺燕燕,而是群鹰搏击,万马奔腾。在世界文学的文库中,哪里能找到这样波澜壮阔、气垫豪放的诗篇呢?——翦伯赞《内蒙访古》  相似文献   

17.
广角镜     
是民族关系,更是政治隶属关系最近一期的《中国西藏》杂志发表署名文章说,流亡国外的少数西藏分裂主义者鼓吹“西藏独立”的一种论点是:在中国历史上元、清两朝,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民族关系,即藏族与蒙古族,藏族与满族的关系,而不是西藏地方隶属中央政权的政治关系。文章以大量事实说明元、清两朝代表中央政权,绝不是仅仅代表蒙古族和满族的王朝。如果说蒙古族在建立元朝、满族在建立清朝之前,与藏族的关系是民族  相似文献   

18.
叶梅 《中国民族》2013,(4):76-76
阿凡提的毛驴丢失了,他每遇见一个人,都要说一句:“我要感谢真主!”妻子不高兴地说:“丢了驴不知懊悔,反而逢人都感谢真主!”阿凡提笑眯眯地说:“老婆呀,我怎么能不感谢真主呢?多亏真主保佑,如果我当时骑在驴背上的话,岂不是连我也丢了吗?”  相似文献   

19.
龙翠梅  石素莲  黄娟 《民族论坛》2006,(8):F0004-F0004
一个年轻人在海滩上漫步,看到许多小鱼因退潮回不了大海,在沙滩上蹦跳。于是,他把小鱼一条接一条丢回大海。有人看见了,不解地问他:“你这样一条一条的丢,哪一天才丢得完呢?”他笑着回答:“如果我不丢,它们都会干死。我丢一条算一条,每一条都是一个生命啊!”  相似文献   

20.
在西藏有一条人人皆知的隐语──“打狗”。我们无法考究“打狗”一词的出处,文献中没有记载,只是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意思是指男子在夜间外出找女子的行为,有人撰文称其为“打狗的恋爱方式”。具体地说,在西藏农区养看家狗,在牧区养牧羊犬。夜晚有男子想与意中女郎约会,就要闯过牧羊犬的防线,如果没有这点胆量就休想赴约,而要闯过狗们的防线就要打狗,于是就有了“打狗”一词的说法,它象征着“幽会”。往往,晚牧过后或许是皓月当空,大地上撒满一片奶液,整个村庄进入宁静而朦胧之中。小伙子们便走出各家院落,集中到牛羊圈内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