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2010版《国家安全战略》是奥巴马上台以来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从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该报告在军事战略、反恐战略和对华战略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该报告以美国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弱化布什时代的"先发制人"和"单边主义"战略,追求外交、军事与安全的结合。报告反映了奥巴马政府在新的战略形势下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进行调整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2.
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然而长期以来,中美关系时好时坏,始终处于不冷不热、不近不远的状态。在中美关系中,美国一直居于强势,美国对华政策对中美关系状态有决定性的影响。美国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国家,意识形态在美国对华外交中的运用是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威胁论"是理解冷战后美国对华外交战略调整的文化线索.冷战后,"中国威胁论"持续充斥美国朝野以及各类传媒,涉及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中国威胁论"引发美国在战略上对中国的重新定位,并导致美国对华外交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政策的调整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削减对华日元贷款,改变日元贷款的提供方式,改变对华ODA的实施内容等。这些调整的原因或目的是:对中国崛起的遏制,对政治、军事大国目标的诉求,迫于美国的压力等。这反映了日本外交资源的贫乏和外交手段的拙劣。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美国社会文化对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影响,探究美国军事战略调整背后深层次的文化渊源,不仅能找出其变革的必然性,而且有助于理解和预测美国军事战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军制定应对军事战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摘要】 太平洋战争期间,中美之间存在的"陆空战略"之争,实质上是中美间关于对华军事援助重心的争论。由于后勤条件的限制,如何使用有限的军事援助,成为中国战区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这场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优先改善中国战区的后勤,还是尽快以中国为基地发动对日本本土的空袭。受到这一争论的影响,美国对华军事援助的重心发生了多次转移。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中美军事同盟关系,开罗会议后中美关系一度极为紧张,美国的空中战略是极为重要的原因。1945年中美军事合作进入最佳时期,美国放弃空中战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对华战略服从于其全球战略.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总体上在动荡中不断向前发展,其战略定位对未来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冷战结束后中美战略关系的变迁入手,剖析对华战略演变的轨迹及导致两国战略关系变迁的若干促动因素以及制约因素,分析了两国战略关系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探讨中美关系中的宗教因素,从中美两国在宗教观念方面存在分歧,以及宗教因素在美国对华外交历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两大视角出发,考察宗教因素在美国对华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围绕 1995— 1996年的李登辉访美及随后的台海危机、1998年的克林顿访华和 2 0 0 0年的对华PN TR ,美国媒体有大量的报道。通过对这些报道的统计、引用和比较 ,本文实证分析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积极、消极和模糊影响。指出在中美关系起伏不断的情况下 ,媒体的积极影响是短暂的 ,消极影响是经常的 ,但可以争取对中国客观、中性的报道。中美关系的现实是美国媒体影响作用的背景和基础。媒体主要是反映而不是决定中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 ,双方关系一直起伏不断 ,时好时坏。到底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 1世纪 ,双方关系的前景怎样 ?本文通过分析中美在当今世界的战略地位 ,美国的对华战略意图及不同政策主张 ,中国的对美政策 ,提出了制约中美关系的实质性因素 ,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未来双方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卡尔霍恩系统地提出了"海军第一"的军事思想,把海军建设放在军事建设的首位。他全面论述了"可扩大的军队"的思想并制定了相关计划,要求对民兵加强训练,加强美国的战备工作。他在任期内对美国的军事体制进行了多项改革,促进了军队的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始终与军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纵观张学良的戎马军旅生涯,他对提高军队战斗力、改善军队素质、造就军事人才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在军事技术教育方面,张学良强调要训练精兵强将;在军队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张学良强调要为民族争生存;在军纪风纪教育方面,张学良强调要造就文明之军人;在军队文化教育方面,张学良强调要培养有文化的士兵.张学良的军队教育理念是其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诠释着他抵御外侮、强国富民、抗日救亡、复兴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是美以关系的晴雨表。以色列建国伊始,美国就通过援助拯救了这个新生国家,从而奠定了美以关系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主要以经济援助为主,军事援助所占比重很小。进入60年代,美国对以援助总量和援助结构均发生明显转变,美以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转变是冷战背景下美国对以色列乃至整个中东战略的调整,对中东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865-1900年是美国军事发展的转折时期.在此期间,美国军队完成了职业化建设;建立了完整的军事教育体系;开展了军事理论和科研工作;改革了人事制度;建立了国民警卫队和远洋海军.军队在国家内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还建立了海外作战体制,为海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藩镇节度使——唐军事变革的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学者从政治、经济、阶级、兵役制度等多个角度对唐藩镇节度使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而从唐军事战备变革的角度来看,藩镇节度使则是军事进攻战略向军事防御战略变革的产物。藩镇节度使掌握地方兵权,是出于对游牧民族骑兵飘忽不定地袭扰进行战略防御的需要;藩镇节度使掌握地方财政大权,是减轻中央财政压力,解决边防驻军后勤供应的需要;藩镇节度使拥有地方行政权,是更有效地执行军事防御战略任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唐代军籍虚占与军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军籍勘简趋向于军额限定 ,中唐以后 ,额内兵与额外兵并存 ,但军籍虚占、窜名挂籍、军功虚冒之风 ,普遍存在于各道诸军之中。军费漏洞愈益严重。这些现象导致唐廷财政亏空 ,进而成为国政之弊。唐政府采取的弥补措施软弱无力、不济于事  相似文献   

17.
反秦农民起义军的兵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秦末农民起义军的兵种、武器、领导、军法和奖惩等兵制作了系统的探讨;在此基础上,与秦王朝正规军相比较,提出反秦农民起义军实行将军统兵制、监军制、部曲编制和设立禁卫部队,是秦王朝等军事集团体制的翻版。但反秦农民起义军素质低下,装备低劣、缺乏良将和军纪不严、赏罚不明等,这些兵制上的不足是陈胜农民起义军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冷战时期,美国与印度尼西亚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着密切的军事关系。1991年帝力事件后,美国政府行政部门在国会的压力下中止了对印度尼西亚的军事援助。1999年8月东帝汶公投独立后,印度尼西亚军方及其支持的民兵对东帝汶进行了攻击,美国国会对两国军事关系进一步作出限制,两国军事关系跌入低谷。“9·11”事件后,随着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及力量平衡的微妙变化,美国政府行政部门积极推动恢复两国的军事关系,在印度尼西亚有巨大利益的美国大公司和印度尼西亚政府也都积极游说美国政府行政部门和国会。这些因素促使两国军事关系实现了正常化,美国全面恢复了对印度尼西亚的军事援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民用高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民用高科技资源为军事需求服务成为军队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探讨了民用高科技资源为军队建设服务的可行性,并指出了制约民用高科技资源应用于国防建设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快民用技术为军队建设服务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的过程中,军事领域在军事思想、文化、作战方法、组织编成和武器装备等方面都面临着信息化的冲击,需要及时的转型。通过研究美军的信息化军事转型,分析其经验和教训,由此对中国军队的信息化转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