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数千年王朝更迭史中存在十分突出的“二世现象”。该现象引人注目之处在于:绝大多数新王朝建立后,国家政权不是“二世而亡”,便有“二世之乱”。这种或亡或乱的“二世现象”,不仅反映了王朝更迭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专制社会权力传承的一种独特类型,折射了中国政治规范的两难状态和约束乏力。此外,“二世现象”还通过史籍、谏诤作为史鉴参与中国历史演进,成为中国政治活动内在的一个因素。因此,从“二世现象”入手,探讨中国数千年政治权力传承的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秩序要不要维护?这个本来是我国宪法多次肯定而不容置疑的问题,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却不准人们作肯定的回答。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四人帮”要破坏社会主义秩序,搞乱全国,乱中夺权,复辟资本主义。所以在那个时候,一切敢于维护社会秩序,反对“四人帮”制造大乱的人,都被他们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一九七六年初,“四人帮”在辽宁的那个死党用“朝衣”的名义,在《红旗》杂志上大骂广大干部和群众是“哭资本主义秩序”的“哭丧妇”。紧接着,“四人帮”的御用工具梁效又在他们控制的学报上  相似文献   

3.
<正> “四人帮”横行时,吕后红得发紫;“四人帮”垮台后,吕后臭不可闻。历史上的吕后到底是个什么人?今天到底应该如何评价?江青歪曲、吹捧、自比吕后是为了实现她的政治野心,需痛加批判。过去通行的做法是把相差两千二百多年的两个人捆起来一齐打,为批判江青就打倒吕后。这在表面上看来是很“旗帜鲜明”的,但这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这种批判方法实际上还在影射史学的迷魂阵里翻筋斗,带着“四人帮”制造的枷锁造“四人帮”的反:江青是以吕后影射自己,而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有元一代是中国戏剧姹紫嫣红、婀娜多姿的鼎盛时期,这是文学界公认的事实.但是,元杂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学者们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虽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并不全面,仍有商兑之必要.一、生活安定是元杂剧繁荣的重要原因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元杂剧作家分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方今已亡名公才人”、“方今才人”三类,文学史上习惯于把“前辈已死名公才人”算作前期,“方今已亡名公才人”、“方今才人”算作后期,而元杂剧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治国治军,贵在赏罚。韩非称赞“赏与罚”是“邦之利器”,主张“信赏必罚。”赏与罚又必须以法律为准绳,法律就象称轻重的秆,量长短的尺子一样。所以商鞅说,“法者,国之权衡也。”一切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无不以赏罚严明而兴,反之,一切昏庸无能的国君也无不因赏罚失当而亡。汤武之兴,桀纣之亡;赢政胜法,灭六国而统一天下,二世胡亥失法,滥施淫威而速亡国;隋文帝杨坚,执法严明,统一了从东汉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隋炀帝杨广因私废法,贪图享  相似文献   

6.
一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中,记录了一个女性“去夫亡”的案例:女子甲去夫亡,男子乙亦阑亡,相夫妻,甲弗告请(情),居二岁,生子,乃告请(情),乙即弗弃……。整理小组认为,“去夫亡”即“离夫私逃”。女子甲以非法的方式私自逃离夫家,之后再与乙结合。从秦简记载看,当时这一类已婚女性逃亡甚至逃亡后再婚的情况或并不少见,如:女子甲为人妻,去亡……。(《法律答问》)甲取(娶)人亡妻以为妻,不智(知)亡,有子焉……(《法律答问》)“为人妻,去亡”亦即“去夫亡”,而“娶人亡妻以为妻”则是“去夫亡”之后再婚,同于“女子甲去夫亡……相夫妻”条。另据…  相似文献   

7.
<正> 战国秦汉之际,秦始皇统一中国,完成了政治、经济、文字诸方面的统一,但在学术思想方面,究竟应怎样结束百家争鸣的局面,选择哪一家来作为统治思想呢?秦始皇的选择是法家,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诗书百家语,结果失败了,二世而亡。汉武帝反其道而行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四人帮”散布的“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谬论通过开展全国性的批判,已经没有市场了。但而今,知识与良心的关系,人们是否认识清楚了呢?我的答案是“未必”。最确凿的证据就是,关于良心的问题虽然不象“四人帮”横行时期成为学术讨论的禁区,可是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良  相似文献   

9.
西汉王朝的统治,到了武帝末年,已经危机四伏,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几乎重蹈亡秦旧辙。然而秦朝短命,二世而亡,汉武之后却出现了昭宣之治,汉祚得以延长将近百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我以为,除了其它原因外,昭、宣之世积极推行休养生息方针,并为贯彻这一方针整顿吏治,选用“良民吏”,是个基本原因。汉宣帝刘询长自民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他在位二十五年间,竭力安定社会,整饬吏治,力求解决武帝末年以来的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了生产,从而一改武帝末国家“盛极而衰”的局面,使汉代社会出现了“吏安其职,民安其业”的小康局面。本文拟就宣帝在吏治整顿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试作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吞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可是,与秦始皇“联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的主观愿望相反,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仅仅时隔十五年,这个封建王朝就在陈胜、吴广首先发动的农民起义的急风暴雨中被推翻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秦王朝迅速覆亡,历来众说纷纭。这个问题本来是可以讨论的,但是“四人帮”窒息了学术上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正> 用人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强弱兴衰的大问题。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靠人才。有了人才,政治就清明,国家就振兴;没有人才,政治就昏暗,国家就衰败。他说:“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无),则其政息。”(《中庸》)但是,人才是难得的:“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治国之臣)十人’。”对此,孔子说道:“才难(人才不易得),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论语·泰伯》,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认为卫灵公无道,而没有亡困,是因为他任用了“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究问》)。人才的重要,于此可见。在春秋末期的社会大变革中,孔子针对世卿世禄制度,提出具有革新精神的举贤任能的用人思想,并根据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总结出一些重视人才、识别人才、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12.
金代文学家李纯甫生卒年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纯甫字之纯,号屏山居士,是金代后期的重要作家之一。他在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金室南渡以后屡入翰林,连知贡举,文人学士景附风靡,一时号称“当世龙门”,对金末文学颇有影响。金亡  相似文献   

13.
黎池 《云梦学刊》2002,23(4):40-41
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儒家欲以德治统一全国;奏二世而亡,汉反思法治,德治独尊地位奠定;存天理,去人欲,理学把德治引入禁欲主义的歧途。  相似文献   

14.
一、事物的不可分性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语还是矛盾的一种属性?在过去十多年里,相当一部分人的回答是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这种看法之所以会出现,是由于林彪、“四人帮”长期歪曲对立统一规律,片面地、孤立地宣扬可分性影响的结果。在“四人帮”及其一伙泡制的哲学小辞典里,不可分性被不加分析地、笼统地说成是否认矛盾、取消斗争、抹煞转化;一讲不可分性,就免不了用“阶级调和”、“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融合,”等词语来解释。多年未,这种排斥不可分性,夸大可分性的实际结果,在实践上  相似文献   

15.
试析东汉政权长期“倾而未颠,决而未溃”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政权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系统一王朝享国久长的朝代之一。除光武、明章三世60余年出现中兴大治局面外,百余年间君道暗乱,戚宦交相秉政,一直处于衰败境地。尽管如此,东汉政权的统一局势却并未发生很大变化,长期保持着“倾而未颠,决而未溃”的局面,百余年间绵绵不至于亡。究其原因,首先一大批“肆直”官僚士大夫前仆后继反对戚宦专权的斗争对东汉百余年间“衰而不亡”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作用。其二,东汉政权长期“衰而不亡”的另一原因是下层社会秩序的相时稳定,“朝纲虽替,虐不及民”。其三,东汉政权之所以能长期维持“倾而未颠,决而未溃”的局面,与东汉一朝始终以儒学作为统治思想及其所形成的“教化”“风俗”之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四人帮”这伙人,是一帮“假革命的反革命”,是假左真右的极右派。几年来猖獗横行的形而上学,就是这帮人卖力鼓吹出来的。“四人帮”的形而上学,主要表现在“假”和“绝”这两点上。“假话说尽,坏事做绝”这句话,曾被用来形容过林彪集团,而“四人帮”的形而上学,其假和绝比林彪是毫不逊色的。这种形而上学,是地主资产阶级的复辟势力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我们只要拿张春桥篡改、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方法,同历史上那些修正主义者的方法作个比较,就可以看得更清楚。六十年前的老修正主义者考茨基之流,相形之下还是比较简单的,他们无非是用资产阶  相似文献   

17.
“四人帮”这伙本来不读书、不看报,对历史一窍不通的江湖骗子、政治流氓,几年来一反常态地大抓研究历史。他们是真的关心研究历史吗?否!他们抓史学不过是这个反革命黑帮阴谋活动的一个构成部分。古为帮用的阴险目的,篡改影射的卑劣手段,唯心主义的思想本质,就是“四人帮”所谓史学的显著特征。 (一) “四人帮”所谓的“研究历史”是包藏着阴险的反革命祸心的。  相似文献   

18.
等号的妙用     
等号,在数学上不过是表示两个等量间关系的符号。可是,等号到了“四人帮”手里却有了奇妙的用途。 比如,他们要为篡党夺权扫清障碍,便用等号串成这样一个公式:民主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人=民主派=走资派。而走资派又都是“不肯改悔”的。于是,民主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就均在“卡吃”掉之列,方法就是“一斗二批三枪毙”。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19.
1980年,《随笔》第11集《“九儒”说略考》一文认为,“四人帮”把知识分子咒骂为是“臭老九”,是来自谢枋得所云的“九儒”。我看并非如此。宋末爱国诗人谢枋得所言的“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是说“儒”的社会地位低下,竟在娼之下、丐之上。如按这种说法,“儒”的社会地位如此低下,“四人帮”为何还要丧心病狂地加以镇压呢?“四人帮”之所以要残酷地迫害知识分子,根本原因是出于他们篡党夺权  相似文献   

20.
東字,甲骨文、金文中常见,有诸形。《说文》曰:“東,从日在木中。”“从日在木中”固然可鲜为日東繁升于林中,然又何尝不可鲜为日西于林中呢?况且、二形也与“从日在木中”并不相干,许说谬矣。故近世学者认识到:東字,与西、南、北诸字一样,虽用指方向,但字形本身并不显示方位,借音而已。那么,它的初义是什么呢?在甲骨文中,“東”或用指地名,如:“于東三小”(粹编·四六三),“東受年”(同上·九o三);或用指方向,如:“自東西北逐(水口)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