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张建军 《学术研究》2012,(4):14-21,159
由蕴涵怪论引发的实质蕴涵合理性辩护问题,既是当代逻辑哲学的重要课题,也是逻辑基础教学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化解怪论定理之"反例",是实质蕴涵合理性辩护的重要途径。以往的化解路径可以较好地应对"第一类怪论定理"问题,但难以化解关于"第二类怪论定理"的"严峻反例"。运用"形式蕴涵"理论重新审视实质蕴涵问题,可以为怪论定理之"反例"提供一条新的化解路径,使"严峻反例"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从而使经典逻辑真理的普适性得以维护。  相似文献   

2.
所谓“蕴涵怪论”本是永真式即逻辑真理,何以近百年来被不少人当作“怪论”?人们举出的“蕴涵怪论”的反例是否成立?这是两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的回答是:第一,逻辑真理之所以被当作“怪论”,原因在于误读,对逻辑公式的意义不是按照逻辑语义学的观点解读,而是按照语言语义学或逻辑语形学的观点解读;按照逻辑语义学的观点解读,任何“蕴涵怪论”都不足为怪;第二,“蕴涵怪论”的反例不能成立,凡是“蕴涵怪论”的反例都蕴涵逻辑矛盾,凡是试图“举出反例”以证伪“蕴涵怪论”者都注定陷于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3.
弗雷格提出实质蕴涵思想的最初依据实际上也是蕴涵命题前后件之间的相关性,他所引以为据的"如果太阳现在已经升起,那么天空乌云密布"并不是毫无条件联系的假言命题,他是由这种相关性经过抽象论证而过渡到了实质蕴涵的,但他的论证并不是逻辑有效的.弗雷格的思想对现代逻辑以至于现代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罗素把实质蕴涵的思想明确地贯穿于他的逻辑体系并且还提出了一个关于实质蕴涵的形式化定义,由此,实质蕴涵的意义完全成了一种人为的规定,它不仅不能正确处理自然语言中的假言命题,而且也不能正确处理自然语言中的假言推理.判断一个条件句的真值最主要还是要看该条件句的前件和后件之间有没有条件和结果的关联.判定条件语句真假的复杂性要求判定者必须具备超出形式逻辑范围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蕴涵是逻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近年来,我国逻辑界讨论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定义及其逻辑联结词的问题,由于传统逻辑教学中引入数理逻辑,引入真值表,又讨论了假言命题蕴涵与实质蕴涵的关系以及蕴涵真值表是否完全  相似文献   

5.
略论语义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蕴含是逻辑的蕴涵理论应用于现代语言学所产生的结果 ,它的作用在于分析自然语句的语义及其相互关系。语义蕴含、隐涵和蕴涵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的概念。语义蕴涵更多地依据义素分析 ,它属于语义学 ;隐涵的分析主要依赖于语境和合作原则 ,因而属于语用学 ;蕴涵作为逻辑概念 ,主要是指实质蕴涵 ,它仅仅反映命题之间形式上的真假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这一思想蕴涵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一思想中的资本运动逻辑是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破坏的根源,及解决这根源的社会关系变革的必然性等观点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以工业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历史性的实践关系视阈,从主体的能动实践活动过程的角度,及现实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哲学思路,对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的理论价值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深刻把握蕴涵命题逻辑性质的基础上 ,借助自然语言生动灵活的表达方式 ,在其创作中丰富多彩地使用了蕴涵命题 ,其思维艺术无比精湛。在完整式上 ,他着力通过变换联结词 ,恰当自如地进行蕴涵命题思维 ;在省略式上 ,他着重结合语境 ,言简意赅地表达蕴涵命题的认识信息。凡是鲁迅作品中的蕴涵命题 ,无一例外地实现了逻辑形式、思维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完美统一 ,从而为汉语逻辑思维艺术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8.
如果把条件句作实质蕴涵的解释,则会出现违反人们直觉的怪论.格赖斯认为蕴涵怪论确实堤不令人满意的,但却是真的;他利用会话含意理论对蕴涵怪论进行了辩护,指出为什么蕴涵怪论给人的感觉是荒谬的,但却是真的.从总体上说,格赖斯用会话含意理论对蕴涵怪论的解释是合理的,但是,这种辩护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会话含意理论对蕴涵怪论的辩护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它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半篇为“蕴涵怪论”的“反例”平反:从莫绍揆、林邦瑾、冯棉举报的所谓“反例”都可推出矛盾,症结在于举报者陷入“析取错觉”,运用反证法可以证明“反例”不反,其真实身份都是永真命题或有效推理.后半篇评析了张建军求助于形式蕴涵的“‘反例’化解路径”:他否认“反例”是命题逻辑公式代换例的观点违反逻辑常识,他的“山寨形式蕴涵”化解不了“蕴涵怪论反例”,其症结在于迷信直觉.  相似文献   

10.
对模态逻辑的哲学思考,首先是对基本模态范畴的思考.有两种关于必然的理解:形而上学的必然和逻辑必然,这两种必然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是不确定的.在逻辑必然中,我们又有实在世界的逻辑必然和普遍的逻辑必然,普遍的逻辑必然蕴涵形而上学必然.而蕴涵、可能世界和关系是模态的另一类范畴,就其形而上学的意义而言,模态逻辑是在不变的蕴涵范畴基础上形成的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