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气节”为儒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并作为士阶层人格价值取向的道德标准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精神。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气”与“节”。晚明社群重视培养社群成员的“气节”品性是基于当时社会现实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明代万历中叶以后,阉人专权,朝政日趋腐败,东林君子在与阉党小人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气节”与顽强斗争精神成为士林表率,社群继承东林“气节”,成为与阉党小人斗争的主力,对社群文人立身处事具有很大影响。(二)社群重视对社群成员“气节”品性的培养还在于士风日下、世风日腐,这也是社群倡导“气节”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社群重视士子“气节”品性的培养,社群成员之间也以气节相砥砺、气节成为社群文人立身处事的基本道德标准,在当时形成一种砥砺气节、注重士品的社会风气。这一时期文学家的思想心态既呈现复杂多样性,又呈现动态流变性。这一特殊文人心态的形成,与明清易代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以及随社会变化而性质发生变化的文人社群不能说没有关系,特别是社群文人群体多种形式的文学运作对他们的思想心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气节的本质、功能和历史经验、时代特征入手,提出树立和保持国民的高尚气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当代国民,应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形成既具有传统民族品格、又具有伟大时代精神特色的国民气节;当代国民气节教育,应以正确地解读金钱、享受、致富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努力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振兴中华民族的今天,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永葆“礼仪之邦”的美名,是炎黄子孙的神圣责任.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数千年悠久文化的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有着极具特色的习尚礼仪、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以刚健有为、崇尚气节、重义轻利、当仁不让、“忧”先“乐”后、宽容达观等为特征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这些习尚礼仪、价值取向使中华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名.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承、光大.  相似文献   

4.
崇尚气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内容。崇高的民族气节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尊严的体现,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中国共产党人是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优秀继承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民族气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道德观念属于文化范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统道德观念得到不断挖掘,显现了令人夺目的光彩.通过对传统道德观念内涵的阐述,分析了传统道德价值观念“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公”、“忠”精神以及伦理关系的价值与应用,并从两个方面就如何加强现代道德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道德观具有文化契合关系.儒家道德观即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它以推行仁政的政治道德意义和敬天顺时、行“天地一体之仁”的道德观念意义,影响并形成中华民族的心理气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吸纳并弘扬了传统道德精神,引导中华民族走一条与自然环境、与世界各国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有利的国家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日本文学史上的汉诗中,表现中国传统道德的占有一定比重,反映了中国文化对日本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忠”、“孝”思想,崇尚高雅、注重气节精神和淡泊明志、超然物外情怀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确立的基础:耻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确立,必须建立在耻感教育的基础上。中国传统道德论道德责任感对耻辱感的依附,中国传统道德论根基于良心的耻感对道德自制力的磨炼,启示着我们思考大学生缺乏耻感的现状,以及耻感与现代社会公德“气节操守”的关系。加强大学生的耻感教育:一要增设专题课的理性教育;二要抓好讨论辩论;三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四要抓好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中的重要道德范畴 ,自古以来人们就赋予了它很高的价值 ,在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 ,诚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 ,诚信由一个传统道德范畴上升到了制度建设的层面。因此 ,在诚信严重缺失的情况下 ,必须深谙其原因 ,并从加强教育和法律规范上入手 ,进而使诚信机制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一向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整个人类社会优良道德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道德精华,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从比较严整的含义上说,美德是指高尚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是对个人或群体良好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道德品质的概括,也是对这些品质所具有的道德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订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这揭示了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1994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到很重要的位置.在《纲要}}颁布之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号召“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所谓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以下简称传统美德),我们理解主要指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以德防腐”思想中所包含的思想教育、道德教化和作风整顿等,是建设和捍卫党和国家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的精神和人格气节,以及他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是民族历史中永恒的正能量,永远鼓舞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在当前反腐败新形势下,毛泽东“以德防腐”思想,不容置疑地值得我们发扬与传承。  相似文献   

13.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揭示了“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强调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原则。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特邀5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视角对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进行解读和论述。其中,杨须爱教授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华民族政治传统与实践、中国通用文字、中华典籍等四方面最能体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郝亚明教授认为“创新性”是理解中华文明历史延续的密码,是理解中华文明当代复兴的钥匙,是理解中华文明未来走向的指针;严庆教授认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中国人追求团结内聚的信念、捍卫国家统一的气节,也内在地决定了各民族与国家共命运的选择;青觉教授认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突出表现为接纳多元与尊重差异、开放对话与交流互鉴、多元融合与求同存异的核心原则,汇集于“文明以止”的信念;马忠才教授认为中华文明的“和平性”缘于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的优良传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14.
气节是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坚持和贯彻。保持在正确的政治原则、道德原则上的坚定性 ,是革命气节的核心。本文概括了气节的若干明显特点 ,对新形势下共产党人保持和发扬革命气节的要求进行了论述 ,指出了发扬革命气节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总书记“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我党关于治国方略的重大完善和发展,它的提出使道德建设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就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几对关系作以简要分析。 一、道德建设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先辈在解决温饱的物质实践中创造了灿烂深厚的传统文化。那种“内圣外王”的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报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贯穿了重理想、重情操、重和谐的传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美德。它们覆盖了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当前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道德生活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其原因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新”道德观念的多种谋合、混淆与矛盾同时存在,纠葛难辨。存在这些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它是由道德的历史继承性特征及中国的国情决定的。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奉献精神     
重于奉献,轻于索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传统伦理思想在对待人我关系上,强调重视他人,在对待人与群体关系上,强调重视群体利益;在对待奉献与索取关系上,强调重视奉献。北宋范仲淹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一直为世人所传诵,这关键就在于它表达了我们民族所一直推崇的先人后已,重于奉献的奉献精神。在我们民族中,这种传统美德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哲理和人生准则,甚至演化为民族的气节。无论是在灾难深重的环境,还是生死存亡的时刻,中华儿女置个人利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伦理的变革时期,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道德遗产,已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以辨证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本着对待文化遗产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原则,对传统美德的批判继承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1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之一,它的形成、发展、变化最终是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核心价值体系时,应该以继承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我们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的主要文化载体是传统的道德文化,传统道德文化的民间世俗化和学术神圣化使之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认同度最高,而且最为稳定并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形态。齐鲁道德文化是传统的主流道德文化,其核心部分“五常”,具有与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念相沟通,并向现代主流价值观念体系发展转化的潜质。  相似文献   

20.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新世纪提出的治国方略。我国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国家,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德治传统,仍然对今天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