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是地地道道的波兰人,金发碧眼、风度儒雅,从骨子里热爱中国,愿为推广波兰文化和宣传中国文化行走云间。他,荣获华沙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专业博士学位,将《庄子》、《列子》翻译成波兰文;为华沙博物馆编写了《中国艺术收藏》一书;为波兰人学习汉语编写过教材《汉语说和写》。  相似文献   

2.
子月 《人才瞭望》2009,(8):108-108
奥运期间,有一首歌最流行,那就是《北京欢迎你》,其中有这么一句歌词:“第几次来没关系,有太多话题”,但就拿故宫来说,有一些小细节,要是问个为什么,还真不一定有人能回答上来。  相似文献   

3.
两年前,我来中国作讲座,飞机上除了俄罗斯人之外,还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中国人,他们中有一个中国人提议一起唱一首叫作《莫斯科-北京》的歌曲,歌词与旋律从记忆深处浮现,整个机舱的乘客一起唱着:“俄罗斯和中国是永远的兄弟国家。”  相似文献   

4.
《阴翳礼赞》是谷崎润一郎的随笔代表作,也是谷崎论日本文化的名作。《阴翳礼赞》从日本建筑美中的阴翳美出发,衍生探讨了家居、艺术等与文化的关系。谷崎在《阴翳礼赞》中强烈表现出回归传统的审美意识的愿望。他在文章中强调了日本民族审美的独特性,主张礼赞阴翳和日本的传统美。《阴翳礼赞》体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观点,而审美情趣与文化又有着紧密的关联。本文从《阴翳礼赞》出发,通过分析形成阴翳美这一日本传统审美情趣的原因,试探究从中反映出的日本人的传统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与《文化苦旅》一样,《山居笔记》里蕴含的仍是剖析时代替变的深刻反思,透视社会文化的悠悠坦言,体现出的还是作者在中国文化苦旅上作文化求索,并以此为己任的“文化独行侠”形象,还是他那纵横捭阖的笔力,还是他那恬淡平和娓娓道来好读而耐读的行文风格,还是他那既...  相似文献   

6.
邹韬奋被誉为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之一,但没有一种称誉比“文化战士”更足以概括他的生平。从他投身文化事业第一天起,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在为实现民主,反对专制,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和争取民族解放而不停地战斗着,生活书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大众生活》、《生活星期刊》以及他撰写的数百万字评论、报道、著述就是他最有力的武器,而亿万万不甘心作“亡国奴”、渴望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国人民就是他最坚定的战友和盟军。韬奋1895年11月5日(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十几日)生于福建福州一个没落的…  相似文献   

7.
知名残疾人篆刻家刘训礼,原是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配件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二十多年来,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惊人毅力,克服了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顽强地攀登篆刻艺术的高峰。如今他是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外名人研究会艺委会特级书画师、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入选1987年浙江省首届篆刻展、海峡两岸篆刻展、北京2000年第一届国际绘画书法艺术大展、2005年国家博物馆“百年盛典”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等,并获奖和被收藏。作品还发表在《中国书画报》、《上海文化报》、《西泠艺报》、《书法报》、《书与画》等多家报刊、杂志上。由其担纲领刻的《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8.
他来自纽约,是闻名遐迩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他讲课很幽默,举止滑稽,中国的俗语名句随手拈来,“之呼者也”不时脱口而出。我们在捧腹之余,佩服不已。博士名叫:苏迪然进入他的房间,扫视书架,映入眼帘的是老舍、巴金、《废都》、《北京人在纽约》……“30年代,中国的作家灿若群星,他们深深地吸引着我”,博士说道,“这时,如鲁迅、茅盾、郁达夫、曹禹……等一批中流砥柱大都拿出了传世之作;丁玲、沙汀、萧乾……也都崭露头角。”30年代正值中国文化的多事之秋,新文化运动的余热未退,“左联”文学的方兴未艾,西方思潮的涌…  相似文献   

9.
《人事工作者之歌》应征歌词优秀作品选登为加强人事干部队伍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人事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周口地区人事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人事工作者之歌》歌词。征集启事刊登后,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在短短一个多月里,收到各界来稿230多篇,可谓揽玉万峰,...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05,(7):16-16
泰德(TEDUtoft)美国爱荷华大学新闻和戏剧专业毕业供职单位:《中国日报》子报《北京周末报》在《中国日报》的工作对泰德来说非同一般,不仅是因为身在异国他乡,而且这也是泰德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全职工作。泰德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读书时的一个教授是《中国日报》创建时的第一位外籍专家,经她的介绍和推荐,泰德没多犹豫就踏上了中国这个他还从没来过的、相当陌生的国家。在《北京周末报》里,泰德是唯一的一个外国人,所以他每周要完成20个页码的编辑和改稿工作,内容涉及体育、时尚、人物、艺术等等;同时,他还要参与报纸新一期内容的选题策划。…  相似文献   

11.
姜昆简历:姜昆1950年10月19日出生于北京、汉族,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原籍山东黄县。1966年初中结业,1968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5年参加全省曲艺调演。1976年到北京参加全国曲艺调演,并调入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从事相声表演。历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团长兼艺术总指导、全国计划生育委员会理事、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1993年4月当选为中华曲艺学会会长。1996年当选为第四届中国曲协副主席。是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77年与李文华创作并演出相声段子《如此照相》。后创作并演出的著名段子有:《如此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仝小林顶着一串头衔:中国中医药学会博士学术研究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医学宣传顾问……这些头衔不仅是荣誉的标志,更是他学术成就的象征─-43岁的他,己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主编和撰写《疑难病中医治疗及研究》《糖尿病最新中西医治疗》、《肾脏病660问》《中老年常见病康复指导》等著作7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  相似文献   

13.
乔纳森·基茨是美国《连线》杂志专栏作者,《旧金山杂志》艺术评论员及小说家,最近,他突然名声大噪,因为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地球出售火星矿泉水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哈佛大学声名赫赫,许多学子都以能考上哈佛引为自豪。一时间,访问《哈佛女孩》、《哈佛男孩》什么的颇有卖点,但人们或许并不知道,哈佛大学本身就有着浓浓的中国文化色彩,处处闪现着中国面影。一位中国著名现代文学学者不久前在那儿做了半年访问学者,他就是南京大学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5月10日在北京接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优秀高校青年教师朱寿桐。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朱寿桐教授出生于江苏盐城大丰县一个农民家庭,中学毕业后种过几年田,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也是国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学者。他的研究课…  相似文献   

15.
最近华语乐坛小天王林俊杰发了他的最新专辑《曹操》,感觉这张新专辑与上张《编号89757》相比,编曲少了些华丽花哨,歌词少了些天马行空,音乐倒是更含蓄,内敛,仿佛回到了JJ最初的音乐感动。  相似文献   

16.
在许多人的眼里,龚羽飞的“塞纳河”(法文LaSeine)多少有些莫名其妙:开发经营的文化艺术品很东方、很中国,且以“敦煌”冠名,而展销厅却取了一个很西方、很法国的名字。LASEINE,本是法国的一条风情之河,它是法兰西甚至欧洲文化的象征,本与东方文化风马牛不相及,但是龚羽飞将其与“敦煌”联系在一起自有她的道理:塞纳河流淌的是诗意、浪漫、艺术和文化,敦煌抒写的也是诗意、浪漫、艺术和文化,尽管两者内在涵义不同;塞纳河是欧洲文化开放、新思想、新艺术不断碰撞诞生的象征,而敦煌则是东西方文化、思想。艺术的交汇点,两…  相似文献   

17.
<正>启功(1912.7—2005.6),中国书法家、书画鉴定家。长于古典文学、古文字学的研究,曾在辅仁大学任教。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著《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论书绝句百首》等,出版《启功书画留影集》以及多种书法选集。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群星璀璨,启功先生无疑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颗。他在学术和艺术诸领域都卓有成就,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杰出贡献,他高尚的文化品格更让人们永远怀念和崇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拟定的校训,也是对他一生成就和高尚品格的精确概括。  相似文献   

18.
舒伯特的《小夜曲》,其旋律优美流畅、细腻抒情,与歌词结合紧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其作品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通过《小夜曲》分析这位“艺术歌曲里的领军人物”舒伯特的创作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即使奥逊·威尔斯只拍了《公民凯恩》、《安倍逊大族》和《上海小姐》,他仍然有资格在电影史的凯旋门上刻上他的名字。1941年,美国电影《公民凯恩》的诞生,把一位杰出的电影艺术家──年仅25岁的奥逊·威尔斯推到了辉煌灿烂的艺术史的最前沿。在美国乃至世界影坛,奥逊·威尔斯无疑是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在戏剧、电影方面成果赫赫,而且在新闻、广播、电视等艺术领域里也卓有成就。不论是查理·卓别林,还是希区柯克,其贫困卑微的童年记忆与艰辛曲折的时事境遇始终是他们艺术探寻之路的后天动力。但奥逊·威尔斯却更象个天才,…  相似文献   

20.
刘昕 《人才瞭望》2003,(10):8-9
2003年9月18日,辽海出版社、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读者俱乐部在北京展览馆召开的2003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现场,隆重推出了由辽海出版社刚刚从美国牛津出版社引进的《领导》一书的中文版。作为本书中文版的译者,我在会上介绍了翻译本书的过程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的一些强烈体会和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