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间喜剧》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总集,恩格斯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我认为,这个历史是以金钱来描绘的,金钱是《人间喜剧》所表现的最广泛、最成功的主题。 巴尔扎克经历了法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年代。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没有给予他特殊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它的主题 恩格斯1884年在《致玛·哈克莱斯》的信中,提到巴尔扎克(1799——1850)在他的庞大的有系统的杰作《人间喜剧》时说:“他……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到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  相似文献   

3.
我国诗史源远流长。在这绚丽多彩,灿烂辉煌的诗歌发展史中,汉乐府诗是一朵芬芳的奇葩,一颗瑰丽的珠宝。它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相比,都是民间创作,“《诗经》本是汉以前的《乐府》,《乐府》就是周以后的《诗经》。”乐府直接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二者相距时间不长,都是我国诗歌史上早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但是,我们从乐府诗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法来看、较之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先秦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诗经》产生的周代是中国社会历史的一个关键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成为中国社会生产的主体,这种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价值观念、思维特点。基于这一观点,文章从该书中诗歌所展现的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各个文化层面进行剖析,认为《诗经》已经涵盖了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各层次的基本内容,标志着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2页)。要理解和领会这样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历史巨著的深刻意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识和懂得它的作者──这位“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同上)的思想和创作,则更困难。所幸的是,巴尔扎克在一八四二年《人间喜剧》正式出版的时候,同时为人们留下了那篇阐述他创作《人间喜剧》的思想和理论的著吕论著──《〈人间喜…  相似文献   

6.
《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上古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等等都有直接反映。它不仅是后世诗歌体的发轫之作,更是一部反映先民生活的百科全书。通过对《诗经》的解读和研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诗歌发展史的本体特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发现并体认先民们的智慧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我们呈现了古代中国的早期文明与文化,尽管几千年来中外学者都对《诗经》研究做出过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诗经》的理解和阐释仍存在许多疑问和纷争。本文试图运用历史阐释学理论,探讨和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三个《诗经》英译本对《诗经》文化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小说,指出“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列宁则称赞“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是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文学作品的最大价值,是他们的作品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作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一生坚持为文学的真实性而斗争,他的几百篇短篇小说和戏剧,构成了俄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社会现实生活的缩影。而其中他后期的代表作之一《装在套子里的人》,  相似文献   

9.
《诗经原始》是近代诗经学的一部名作,也是云南历史上一部重要著作。它的价值在于:突破了《诗大序》和朱熹等前人的旧说,把《诗经》从牵于具体历史事件和"诗教"的旧说拉回到诗美学的道路上来。但它也有一些倒退,这与作者的封建卫道思想和生活见闻的局限有关。  相似文献   

10.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人们首先想到的不能不是先秦时期的群经诸子。而在一定意义上说,群经诸子之中,最能体现中华先民致思幽微的,应该首推群经之一的《诗经》。《诗经》作为反映我国上古社会风貌的一部诗歌总集,不仅是中国文学历史繁荣的一个源头活水,也是我们借...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创作的两种现实主义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贾平凹的《秦腔》和余华的《兄弟》这两部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的具体分析来探讨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的创作趋向,在这两部有标志性的作品中,《秦腔》可以称做是一种模拟社会、模拟自然、模拟生活本来面目“法自然的现实主义”;《兄弟》是以夸张和怪诞的手法创作的怪诞的现实主义。这两种审美风格的出现呈现出:新世纪小说重新回到现实社会,重新关注我们当代生活的一些关键问题,关注我们当代生活的精神状态的趋向。同时,也提示我们对文学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整个《诗经》反映了周民族以农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的农业生产情况。《诗经》农学思想极为丰富,在我国农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的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重农、保农"的农家乐思想、浓厚的农时观、精耕细作的耕作技术思想、多种经营思想、仓储和农产品消费思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诗经》作为反映周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女性生活状况和社会历史地位。《诗经》的作者、编纂者、注释者三者共同完成了《诗经》中女性形象的角色及其所昭示的社会意义。本文拟从德与色、色与礼两个方面加以讨论,以见出女性意识在流变的历史中的变迁,由此获得对《诗经》中的女性在这种流变中所处的地位更清晰的判断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理论研究不能从概念出发,但概念不清又常常造成理论上的混乱。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写了近一百年,从首次发表到现在也有五十年了,但信中提出的典型环境这个概念却仍然没有得到准确的解释。这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的理解。这是一个难题,就连哈克奈斯本人几乎也没有理解恩格斯的本意,她在回信中说:“理解信中在这方面(按:即‘关于其中的现实主义的不足之处’)的一切疑难问题是很困难的。”事隔九十多  相似文献   

15.
王统照的《一叶》写于一九二二年,它不但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而且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就王统照的全部小说来看,它的创作方法很明显是现实主义的,但他早期的短篇小说,则比较复杂:有的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有的认为是浪漫主义的,还有的认为是象征主义的……。《一叶》虽然也吸收了其他创作方法的某些表现手法,但它基本上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澳门《行政》总44期上发表文章指出 ,在中葡两国史料未通过翻译为对方历史研究人员充分掌握之前 ,一本澳门史的编写不可能具有科学性和历史真实性。既然我们承认 ,澳门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地 ,那么其500年沧桑也应由两国学者根据双方的史料来撰写。这样 ,才可能有一部不带定语的澳门史 ,即一部有共识的澳门史问世。近年来 ,澳门、祖国内地及葡萄牙对史料的发掘、整理及出版予以一定的重视 ,尤其是澳门基金会在此方面起步较早 ,成绩逐步显现。澳门基金会策划、出版的史料计有 :《葡中关系史料汇编》、《中葡澳门交涉史料》、《马楂多…  相似文献   

17.
解释历史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历史”著作的部分篇章中,真实的历史仅仅是指历史规律的“表现”。《共产党宣言》勾划出一幅向共产主义螺旋式前进的图景。就这一著作构成对历史的“解释”而言,它远远超出马克思的大多数的其他著作。当然,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找到某些指导性的原则,例如:“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但是,作为一部为斗争而撰写的著作,《宣言》采用了“命定主义”的词句说:“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本身  相似文献   

18.
一 清代雍乾年间,中国古典小说由写英雄传奇到写社会生活的历史发展趋向于成熟。其标志是:杰出的刺讽小说《儒林外史》和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红楼梦》相继问世。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另一部以河南方言土语写成的长篇小说《歧路灯》。 关于《歧路灯》,蒋瑞藻于民国初年在《小说考证》中作过如下评价:“虽纯从《红楼梦》脱胎,然描写人情,千态毕露,亦绝世奇文也。”  相似文献   

19.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唯一的一部《诗经》学文献。本文对争议较大的陆《疏》作者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作者当为三国吴陆玑。陆《疏》的出现是三国时期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陆《疏》解释《诗经》名物而不干涉诗意的做法,开拓了《诗经》文献的研究视野。陆《疏》关于《诗经》传授情况的记载,为解决《毛诗序》作者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史料分析认为,《毛诗序》作者当为子夏,卫宏又做过进一步的整理。陆《疏》开创了《诗经》学名物派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以文学作品材料作为史料,这是历代史家治史的传统。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戏曲、小说,古代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都可作为研究相关时代历史的史料。从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大量引述《诗经》等文学作品为史料,到近代史家以文学作品为史料者,灿若星辰,举不胜举。近代郭沫若、陈寅恪等史家以文学作品与其他史料互证研究历史,突破了传统史学方法的局限,扩大了史料搜集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