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小农经济取代农奴制封建经济,资本主义大农业取代传统农业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小农经济是落后反动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农业不代表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农业形态,在价值取向上强调土地国有和社会化大生产;在政治取向上强调尊重小农私有观念与农民利益;在科学取向上强调农业小生产.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联合小土地生产经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初期的必然农业形态.  相似文献   

2.
家庭农场产生于土地规模流转的基础上,是现代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基于皖南平镇粮食家庭农场的调研,总结了家庭农场的三种生成路径:资本大户分包、返乡青年创业以及农村种植大户转化。现阶段家庭农场呈现出主要劳动力来自家庭内部,原始积累来自农业之外,规模具有伸缩性及促进分工细化的特征,其实践体现出农业生产“无雇佣化的商品化”过程,即家庭农场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农业商品化的程度,另一方面依然以家庭劳动力为基础,少雇佣且无雇佣经理人。家庭农场是小农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现阶段家庭农场的发展宜注重小农经济的连续性,政策上给以家庭农场规模弹性的空间并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户的生产变迁,其社会经济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户的生产、生活和交往范围日益扩大,日益成为"社会化"小农.农户的"社会化"对农村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农村公共服务网络却远不能满足农户的需要,形成了农户需求和公共服务网络的内在矛盾,需要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网络来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Bootstrap-DEA方法对2014—2019年粮食型、养殖型和蔬果型三类家庭农场的动态效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粮食型动态效率逐年递增,养殖型家庭农场由于环境规制,要素配置不均,动态效率逐年下降,而体现蔬果型家庭农场动态效率的各种效率均较为低下.对动态效率收敛进行检验表明:蔬果型家庭农场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收敛,而粮食型家庭农场与养殖型家庭农场存在条件β收敛,人力资本存量、农村水利设施与电力设施共同显著影响这两类家庭农场的收敛,且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大于水利设施与电力设施.此外,粮食型家庭农场的动态效率收敛还受到农村道路设施、社会化服务完善程度和生产补贴政策的显著影响,而养殖型家庭农场主要还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程度与农村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基于此,建议加大对职业农民的培训与培养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构建新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合理确定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小农生产方式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目前小农生产方式的现状是:农业生产经营处于小规模经营阶段,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没有改变;农业生产工具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水利设施、农村道路交通及农村生活设施相当落后;农村社会化、农业组织化程度低,政府对农业的物质和财政支持力度小。导致目前小农生产方式存在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历史及体制上的、政策法规上的、市场经济在农村发育不健全方面的、政府经济手段有很大偏差以及农民心态方面等原因。  相似文献   

6.
支持哈尼梯田存续千年的家庭经济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的经济功能是其他各种社会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文章通过对哈尼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家庭经济的分析,指出在传统哈尼族社会中,家庭的经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下,农户家庭通过多样性的生计,尽量提高农业生产的产出价值;同时,通过家庭内部和家庭间生产与消费的平衡,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维持了社会经济的自我运行.农业经济的维持是哈尼梯田系统的景观结构与民族社会存续千年的根本保障.在自然与社会都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哈尼梯田作为遗产应当更为强调其传统意义上经济模式和文化体系的保护、维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改革以来具有特色的理论和政策概念。适度规模经营的合理性来源于农业经济和政治社会两个层面。在中国长时期保持"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这两个层面均应兼顾。对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农村的比较研究表明,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实现方式是"中农-家庭农场",其经营规模具有"适度"的特征,其经营模式兼顾效率和公平,引领农业现代化。国家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上,要明确支持新兴的"中农-家庭农场",构造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曾经寄期望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然而,在现代农村社会中,大量农村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外出打工的经历塑造了农村青年种地活动的现代习性,如主观意识层面对种地经济活动的排斥、时空距离上与种地活动的事实性隔离以及现代经济理性计算形式对种地活动的否定等.年轻劳动力的缺失,致使老人农业生产安排结构出现了重大的改变,如种植结构形式的变动、外界力量的依附加重、耕作规模的变化等,进而将中国小农农业置于更加不利及不确定性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两个层面把握小农经济的涵义,即从生产关系层面与生产力层面。他们论证了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的特征,即生产过程的孤立性、生产方式的简单性、社会关系的封闭性、生活水平的低下性和思想观念的保守落后性。综合小农的生活状况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小农经济必然走向灭亡,这是马克思给现代小农经济和小农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0.
贾谊从汉初社会矛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了重农思想,他认为封建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危害到小农经济的健康成长,因而主张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反对工商业者以"末"致富,富而奢侈浪费,互为攀比,破坏了生产与消费的平衡,削弱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部门的地位;稳定粮食的生产,增加粮食的积贮对赈灾备荒,加强国防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封建国家允许私铸钱币的政策,导致了采矿、冶炼业的膨胀,不利于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传统社会的冬学主要是在农村进行识字教育与思想启蒙。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希望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故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因此,冬学不再是单一的文化教育,其更加注重农业技术的普及教育,把培养农民正确的生产观、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作为冬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具体实践中则是通过新技术替代传统生产方式,进而实现对农民传统思想观念的改造。1950年代开展的以思想教育与农业生产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冬学为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传统农村社会改造提供了技术—思想—社会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依法保护农民权益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农民权益保护立法至关重要.当前,农民权益保护立法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欠缺和不足.应进一步加快农民政治经济权益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的发展从政策保障、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方面为农民企业家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加速农村经济社会的分化,促进农村经济精英的产生,加速农民企业家职业化、社会化过程,促进农民企业家的文化认同,促进农民企业家自身能力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民集体行动效率低下的根源在于农民集体行动成本高。提升农民集体行动效率的关键在于降低农民集体行动成本,而乡村社会资本有利于降低农民集体行动成本,提升农民集体行动效率。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供给是当前典型的农民集体行动,其效率提升取决于乡村社会资本。从乡村社会资本维度来看,安徽省桐城市F村诚直为本的乡村社会信任、忠恕仁义的乡村社会规范及拓展的乡村社会网络是村民低成本、高效率自主修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湖南省祁阳县的农户融资调查,不仅将农户个人信息、劳动力人数、家庭生产经营及收入支出信息等因素,而且将人们长期以来忽视的农户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农户从事经济活动类型等影响农户融资行为的因素也包括进来,重新设计与整合农户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运用多元Logit模型对农户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家庭成员最高文化程度、劳动力人数、农户从事的经济活动类型、家庭收入、社会资本情况对农户的融资行为有较显著的影响,而农户是否担任村或乡镇干部对其融资行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新的不稳定因素随之产生,尤其是土地、山林权属纠纷、农民权益、组织建设、农村治安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法制观念淡薄、防范机制缺失、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密切相关。当前,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干部和农民素质、创新稳定机制,才能有效保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1—2017年中国稻谷主产区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价格对稻谷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倒逼效应”和“累积效应”。研究发现,稻谷主产区平均生产技术效率较高,达到0.8385,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价格与稻谷生产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由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倒逼效应”,平原地区劳动力价格对稻谷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由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累积效应”,相比前期,后期累计形成的较高的劳动力价格对稻谷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减弱。在农村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应重视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兰考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兰考县五乡五村为例,对2003—2009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进行考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提高耕地规模经营和利用率、增加农业收入、改善社会关系、形成主导产业生态化等方面,与小农经济具有质的区别;其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村两委主导型、能人带动型、公司+协会+农户型、股份制公司型等四种合作社类型在结构和功能上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内因在于农民合作发展与农村能人带动的对立统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对立统一的本质规定,外因在于以宏观政策为主导、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外部环境、条件的改善。本研究提出了国家应坚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实践方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安徽的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超过一半,而粮食占种植业的比重又接近一半。因此,粮食对于安徽农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支柱的作用。无论是从全国来看,还是从长远来看,粮食生产不可忽视,尤其是优质粮更是如此。“卖粮难”只是地区结构和粮食优劣品种结构不均衡的表现。只要我们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抓好流通,使农民的小生产、农产品的小流通转化为大生产、大流通犤1犦,粮食这个支柱是稳固的。安徽不应较多地削减粮食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地区取得了综合发展,而经济发展的轨迹是斯密定理和杨格定理交替作用的过程,不断地重复着"分工深化—市场扩展—分工深化"的循环。根据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当交易效率上升时,则人们会选择高一些分工水平,通过众多不同农户之间的分工,使得利用专业化经济和利用迂回生产的效果能够兼顾,从而提高农民和农村地区的交易效率。对我国农村地区1979-1999年的实证分析也说明了农民人均收入与商品化程度及分工水平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