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粉碎“四人帮”人民喜洋洋,革命向前进,生产大跃进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特大喜讯,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全国各条战线,革命战鼓频敲,生产捷报频传,广大干部和工农群众从内心里发出共同誓愿:把“四人帮”干扰破坏生产耽误的时间夺回来!以实际行动拥护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个抓革命促生产的高潮,正在全国扎扎实实蓬勃兴起。抓革命,促生产。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给我们制定的伟大方针。这个伟大方针,科学地反映了革命和生产、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唯一正确的方针,是正确处理革命和生产两者关系的强大思想武器。长期以来,“四人帮”喊着“革命搞好了,生产就自然而然上去了”的谬论,轮着  相似文献   

2.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在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鼓舞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一派蓬勃兴旺的景象,一个“抓革命,促生产”的热潮正在全国城乡掀起。长期以来,王张江姚反党集团为了篡党夺权,极力推行一条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阻挠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们疯狂抵制毛主席制定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拚命扼杀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前,我们必须深入地批判他们那条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彻底清算他们破坏革命和生产的罪行。“四人帮”为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别有用心地歪曲革命和生产的关系,在理论上制造混乱。他们散布了许多谬论,其中之一就是所谓“革命重要,生产无关紧要”。张  相似文献   

3.
王张江姚反党集团散布的“革命搞好了,生产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以下简称“自然论”)是与毛主席亲自制定的“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根本对立的,是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观点、修正主义的谬论,必须给予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抓革命,促生产”与“以改革,促发展”,是毛泽东、邓小平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社会发展思路。其差异表现在提出的前提、基本内涵、实践结果等方面。两种思路的转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在理论认识方面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5.
张月 《南都学坛》2009,29(1):123-124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成为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关键时期的路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在正确分析国际环境及我国国情后,毛泽东一再强调发展生产,强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在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及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等一系列事件后,毛泽东再次强调阶级斗争,希望通过"抓革命"来"促生产",主张首先抓好"革命",以此推动和促进生产的发展,结果反而导致中国的经济发展陷入低谷,最后陷入"左"的泥沼。  相似文献   

6.
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回避的两大问题。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环境的实际,提出了革命战争为主,经济建设为辅,二者地位随革命发展而转换;抓好经济建设有利于巩固革命战争的主体地位,保证革命战争和革命胜利;抓经济建设也应打“人民战争”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确性已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于今仍具有重要启迪意义。本文对此作一初步研究,意在弥补对此研究较为鲜见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革命时期的扫清障碍、建设时期的早期探索、改革时期的初步确立与新时代的推进拓展四个阶段,其中,毛泽东领导了革命时期的扫清现代化两大障碍与建设时期的中国式现代化早期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与事业的拓荒者、先行者与奠基者。他终其一生心系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致力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他主张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反对不顾中国国情照搬旧式民主革命与苏联革命模式,反对不顾中国国情照搬西方现代化与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他在革命时期主张以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扫除实现现代化的两大障碍,以革命解放生产力;新中国初期主张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推动国家工业化,以革命促进生产力;在晚年为革命与建设的关系所困扰,幻想以“抓革命促生产”并导致了严重失误。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认识,经历从“国家工业化”的“一化”,到“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的“二化”,到“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三化”,再到定型为四个现代化的过程,这表明他对后来二十大报告所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显著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探...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基础和思想源泉。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转移中形成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与此同时,形成和发展了有独立科学体系的邓小平教育思想。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革”前邓小平有关教育问题的论述是属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范畴。邓小平教育思想体系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文革”后期对教育的整顿;第二阶段:“文革”结束后对“两个估计”的拔乱反正;第三阶段:亲自抓教育的改革。邓小平教育思想有其时代性、突破性、实践性的特点。其科学体系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中,“赶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概念。毛泽东在总结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革命的兴衰成败中提出赶考话语,并提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坚持“两个务必”。习近平高度重视毛泽东提出的赶考话语,提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坚持“三个务必”,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习近平以史为鉴,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赶考话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结合”。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大同观是他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立足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批判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果。从历史逻辑看,毛泽东的大同观存在一个道德理想层面的连续性特质,这一连续性特质成为毛泽东大同观的鲜明特色。从理论逻辑看,毛泽东大同观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是一种一以贯之的“常态”,而绝非孤例。从现实逻辑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仍然应当批判继承传统大同思想和毛泽东的大同观,继承其中蕴涵的理想主义精神,批判其中的乌托邦成分,在现实物质生产和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建构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合理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伟人把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都定位于社会主义加现代化,然而在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和模式上却有所不同.由于对社会主义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毛泽东以"抓革命"来"促生产",最终没有找到实现其理想的合适途径,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以改革开放为手段,实现了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目标和模式的有机统一,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从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谋划了许多富有哲理的政治策略。毛泽东政治策略思想的理论来源包括中国传统政治策略思想的熏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策略思想的启示;毛泽东政治策略思想的现实根据包括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对中国革命建设实践中的教训的反思。毛泽东政治策略思想主要包括:将分清敌友作为革命的首要问题;给民众以物质利益和精神寄托,以动员民众参与革命与建设;采取既统一又独立、既团结又斗争的方式建立统一战线;因时代条件不同制定适宜的国际斗争原则等。毛泽东的政治策略思想具有阶级性、人民性、中观性、相对性、灵活性、博弈性等特点。毛泽东的政治策略思想具有多方面的现实价值:政治策略的谋划必须为工农大众服务,以民为本;政治策略必须以贯彻政治战略为目标;政治策略应根据政治战略的变化适时调整;政治策略的制定应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毛泽东科学阐述了两个革命阶段相互间的关系,批判了在这个问题上的“左”右倾错误倾向。毛泽东的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步骤和规律有了比较全面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坚持的科学发展就是对过去不够科学的发展观的变革。科学发展不再是“抓革命,促生产”的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而是长期的改革开放;不再是脱离实际的“大跃进”,而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不再是“以钢为纲”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而是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斯诺在1960年、1965年和1970年先后三次与毛泽东交谈,主题涵盖了新中国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国际关系和意识形态等,并通过报道形成广泛的影响力。斯诺对毛泽东的成功采访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斯诺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从质疑真伪到重建信任的过程,并进一步形塑了他厚重的人民观、革命的历史观和独立的价值观;斯诺在观察新中国和采访毛泽东之后作出“粮食困难不是革命的终结”“现代文明的基础正在奠定”“中美关系将在合作与竞争中共存”以及“中国这个伟大民族在时间空间上达到顶点”等历史预判,表现出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洞察力。  相似文献   

16.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在全国军民热烈欢呼我们党又有了英明领袖华主席,热烈庆祝粉碎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的伟大历史性胜利的时候,我们工人阶级愤怒声讨和批判“四人帮”疯狂地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猖狂反对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滔天罪行。“鼓足千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毛主席根据马列主义的原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在一九五八年提出的。它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全国人民要求改变我国“一穷二白”面貌的迫切愿望,是我国经济建设唯一正确路线。在这条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亿万革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了社会主义事业,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事实证明:贯彻执行这条总路线,就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根据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了“抓革命,促生  相似文献   

17.
政治和经济、革命和生产的相互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如何对待政治和经济、革命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到能否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能否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为我党制定的"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正确地解决了政治和经济、革命和生产、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胜利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但是,长时期以来,自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王洪文、张春桥、江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在后革命时代,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毛泽东认为:一个是以建设为主题的革命,即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一个是以阶级斗争为主题的革命,即“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直至“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则认为:一种是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的革命,一种是生产力方面的革命。改革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分别是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革命重心实现了从阶级斗争到发展生产力的战略转移。后革命时代的革命观逐步确立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观念,这是对传统革命观的超越与发展,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张载“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特色,从“知”和“用”两个向度全面考察。研究认为,张载“天人合一”思想既具有精神境界意义,也蕴涵了对社会秩序和自然伦理的诉求,是儒学史上天人之学的重要理论源头,也是今天阐发“天人合一”命题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肯定了人口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革命加生产”等观点,形成了毛泽东人口理论;然而,当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显现的时候,毛泽东毅然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主张,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今天我们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应当以史为鉴:既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自己的人口统筹道路,又要坚持把人口理论与国情结合起来,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来指导中国的人口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