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新常态下的宿迁地区,技工院校包括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不少弊端,导致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有一定脱节。所以本文对当前宿迁地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探索和研究,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2.
杨勇 《职业》2023,(22):58-60
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挑战。在新形势下,各院校有必要探究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重点探究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并提出几点完善建议,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鄂 《职业》2017,(18)
电子商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对接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技工院校促进学生就业的要务.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4.
唐禹 《职业》2021,(2):40-41
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也越来越旺盛,PLC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运用.PLC课程是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对技工院校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技工院校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因...  相似文献   

5.
刘涛  柴建伯 《职业》2020,(3):70-71
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基地,担负着培养社会所需高级技能人才的重任。本文介绍了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把信息化技术与德国双元制行动导向教学法有效结合起来,为技工院校探索出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创新、总结实践,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王丽华 《职业》2022,(17):39-41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刻不容缓。苏州技师学院不断创新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先进理念,在人才培养中不断探索与实践,采用“5+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7.
陈丽 《职业》2017,(10)
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引进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对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主要的人才需求为产品设计研发人员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企业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技能人才的重任,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技工院校需要调整课程结构,探索教学改革新思路、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能直接上岗的专业技能人才.本文针对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生源不足,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等问题,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从学校办学理念和企业需求出发,探索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马思茜 《职业》2013,(21):142-144
技工教育以培养“第一线、应用型、零距离”的高技能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技工院校专业技术教学中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目前专业技术教改的主要方向。文章结合服装行业的现状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对技工院校培养服装行业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高丽 《职业》2017,(33):70-71
技工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技能教育、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主阵地.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的重要办学特色.校企合作一方面提高了技工院校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两者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互利共赢.近年来,校企合作模式对云南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对创新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云南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实际,对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0.
卜宪存  刘鑫鑫 《职业》2024,(6):44-46
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工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无法真正满足行业企业生产需求。为此,技工院校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真正实现技工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目标。本文着重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余姝侨  宋志德  李敏 《职业》2022,(24):8-11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推进,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由传统培养模式向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转变,以期培养出更符合现代化产业需求的新型人才。本文以深圳技师学院应用生物学院为例,重点探索双创教育对培养技工院校工科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作用,以期为技工院校工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实施人才订单培养推动校企合作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职院校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的困境分析 随着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和发展,我国对熟练技工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就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企业生产所需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模式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的产、供、销一体化运作.在市场的强劲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订单式培养近年来大行其道,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订单式培养模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高职人才培养的模式成为让社会、企业和求职者共同忧心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订单培养模式的优势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订单式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出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欣  王红英 《职业》2016,(9):81-81
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技工教育工作者探讨和改革的热点,针对技工院校的特点,切实有效地培养符合企业要求、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是学校和专业发展的重点。本文以园林专业为例,探讨了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胡红燕 《职业》2023,(20):55-58
2022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十四五”末实现“百千万”目标,明确了技工院校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性,帮助学生从学校到就业岗位紧密衔接。为实现《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点进行提炼,探索技工院校培养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的路径,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曲家民 《职业》2017,(2):36-37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加快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开展好科研工作.技工院校科研工作是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保障,是推动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培养"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手段.因此,开展好科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技工院校开展科研工作以来,教师积极参与技工院校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种种问题的研究,解决了很多技工院校教学、学生管理、学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解决了许多生产工艺中的问题,为社会、学院发展培育一批教学、科研人才.但是,在科研工作激励中,技工院校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吴卿  沈伟 《职业》2022,(7):77-79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探索和实践信息化环境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技工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笔者所在技师学院长期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特点,探索了信息化环境下技工院校应用新型教学模式的做法,阐述了信息化环境下技工院校新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徐春 《职业》2023,(10):50-53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是各行业从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也是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技工院校从规模上已经占据很大的比例,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以满足各个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但是,技工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鉴于此,技工院校要创新教学模式,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作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核心要素。本文在分析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技工院校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策略,以期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赵会军 《职业》2014,(8):75-76
技工院校只有创新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本文以职业教育的社会背景和学院现状为切入点,从开设实验班、实施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教师配备、学生评价模式及学生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9.
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技工院校提倡的创新教育模式是教学场地与实习场地一体化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此,本文提出,在技工教育实训场地中直接建立企业现场管理,能够切实提高技师学校人才培养效益.  相似文献   

20.
柴彩果  梁海利  刘颖 《职业》2022,(10):47-50
本文通过对技工院校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的调研,查找当前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依据行业企业需求并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点,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校企融合、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实现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