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大正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
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著作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美学思想.研究古代诗论中的美学思想,对于今天的诗歌理论研究和诗歌创作,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蒋孔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国古代的艺术和美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由于它们深受宗法礼教与小农经济的影响,因而表现出许多有别于西方的特点。中国从殷周时代开始,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宗法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维系统一的,一是小农经济,二是宗法礼教。因为是小农经济,一切自给自足,无假外求,因而是封闭性的。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帝力于我何有哉!”一切很满足,缺乏希腊人那种向外奋斗的精神。反映他们生活的,主要是一些诉说民间疾苦或者儿女私 相似文献
3.
陈大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2,(1)
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著作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美学思想。研究古代诗论中的美学思想,对于今天的诗歌理论研究和诗歌创作,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任情率真的审美理想中国古代诗论很重视诗歌言情的特征,认为诗歌必须表现诗人的情感,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在孔子那里,已经认识到诗歌具有一定的情感因素。《毛诗序》中就明确指出诗歌是情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侠义小说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良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83-86
侠义精神乃人类善良天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先秦儒、墨、道、法四大思想流派以及汉初《史记》侠义观的撮要勾勒,论证了中国古代侠义资源的丰厚性。正是在这种丰厚资源的基础上,萌生了中国最早的侠义小说《干将莫邪》和《李寄》,开辟了中国侠义小说的源头。对《干将莫邪》和《李季》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也指出了它们客观存在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5.
21 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4):15-18
从健全现代美学建构的整体要求出发, 21世纪中国美学研究必须看到社会现代性追求在美学目标体系上的局限性, 避免在对“社会本体”的确认中淹没“个人本体”的存在意义; 应充分肯定审美现代性问题的理论重要性, 重新认识超越一般社会规定性和集体意志之上的个体存在价值。而探讨并实现传统思想体系与中国美学现代学科建构之间的有效对接,通过开发、 利用和转换本土学术资源, 使中国美学真正找到对外进行平等有效的学术沟通的对话性根据, 实现由传统向现代、 资源向成果的形态转换,进而形成真正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 则是21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又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崔明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一、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评价标准 对民族英雄的评价是学术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但又有较大分歧的问题。之所以会有分歧,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没有对称作民族英雄的标准作明确的科学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艺心理思想三题刘述均,宋广文在我国古代浩繁的经史文典中,有丰富的审美心理和文艺心理学思想,象凝神、神思、静观等,就反映了古人对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心理学观点,现分别作些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些探讨,权当抛砖引玉之用。一、凝神“遍观众画,唯... 相似文献
8.
9.
10.
周均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6)
泰纳三总体一规律的出发点和从历史出发、从科学出发两大方法论原则,奠定了社会学美学的理论基础,揭开了西方美学由“形而上”转为“形而下”的序幕。泰纳促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联姻的理论探索有强大的历史动因、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美学发展的内在依据,但在具体尝试上有严重失误。 相似文献
11.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近距离映照的馈赠——中国当代电影美的现实性在电影创作中,如何描绘生活?选取题材时距离生活近一些好,还是远距离的再现更能获得成功?这是一个在电影界认识不一的问题。经过沉淀,回过头来看,态度客 相似文献
12.
李克和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Z1)
一、“务头”之谜 “务头”,是我国古代曲论中一个“千古难明”的谜,围绕它人们争论了数百年,官司一直打到如今。 “务头”一词,最早见于《中原音韵·作词十法》。周德清提出,“要知某调、某句、某字是务头,可施俊语于其上”,并反复强调“务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曲家突出“务头”便“如众星中显一月之孤明”。然而,究竟什么是“务头”,周氏却没有回答,他所举的定格四十例,评语中论及“务头”的有二十五处,对“务头”的含义也始终未着一字。可见,“务头”这个概念一开始便是模糊的。 相似文献
13.
陈志椿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易传》美学二题陈志椿《易传》是对《易经》最古的解释、引申和发挥。《易经》和《易传哈起来称之谓《周易》。《周易》一书,自汉代始尊之为“六经之首”,至清代纪晓岚编就《四库全书》,仍以《周易》置十三经首位,可见《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其根本原... 相似文献
14.
秘燕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4)
古代希腊堪称西方美学思想的摇篮,在其多咱多样的形式中几乎蕴含着以后西方美学发展史上各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古代希腊美学思想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公元前五世纪古典时代前期,属于古希腊早期美学思想时期,主要哲学家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从公元前五世纪古典时代至公元前四世纪,属于古希腊鼎盛阶段美学思想时期,主要哲学家有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古代希腊早期哲学家的学识渊博,爱好广泛,既谙熟哲学,潜心研究自然科学,对文学艺术也怀有浓厚兴趣。特别应该指出,他们联系文学艺术实践,探讨了美的本质、美 相似文献
15.
刘树元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用汉字记录的乐歌总集,是辉煌灿烂的中国诗歌的泉源。其中含蕴的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文艺。从美学的角度,对《诗经》做一些粗浅的研究和探讨,以求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古代苏美尔人的原始思维特征 ,以及这种特征对审美思维的影响 ;论述了处于审美观念发生早期的苏美尔人的重要的审美观念 ,揭示了苏美尔人以生命力旺盛为美、以有益于生命生活的事物为美的审美思想的基本特点 ;论证了苏美尔人因渴求生命永恒而产生出来的、同死亡必然性抗争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7.
陈沐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89,(2)
魏晋南北朝时期爱好神仙方术的社会风气很盛。由《山海经》、《穆天子传》发展而来的《搜神记》系东晋干宝所撰。其中以神祗灵异的故事为主,也有一部分富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李寄》为名篇之一。对于李寄斩蛇的英雄事迹的描述虽不免粗疏,仍不失为童年时期的古代微型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佳作。它以相当大的艺术魅力,广泛流传,激动着历 相似文献
18.
19.
栾俊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9,(1)
一、童心、童情与童趣 电影艺术欣赏的承受对象是比较广泛的,与有的文艺相比,它不受年龄大小,文化水平高低的限制,它以鲜明,直感的视听艺术直接感染于观众。对于少年儿童观众来说,因其视野较单纯,对其它文艺美时接触少一些,因之,对电影艺术更为喜爱。但就目前的电影创作来看,尽管我国有三亿之多的儿童,而能按照他们年龄特点,审美能力创作的电影作品甚少,能有为少年儿童观众,也为成年人观众共同喜爱的儿童影片更少。当代电影艺术发展的这种不正常现象,固然与某些物质条件不足,经济效益低有一定的关系,但当前应该主要解决的还是创作意识的偏狭。 相似文献
20.
吉玖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当代中国,有一大文化景观,这就是近年来域外各种社会科学理论,过时的与正走红的,中世纪的与现代派的,被大量选译。学者案头,闹市地摊,无不以有数册点缀为荣;书生议论,市民闲言,亦无不以出典于某氏某论为据。这其中,被翻译者,成摆设者,常议论者,不能不说以美学为最,大有一枝独秀、“我花开后百花发”之势。于此情此景中,偶然得读《中国少数民族古代美学思想资料初编》(以下简称《初编》),不能不叫人有几许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