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尹淑红 《社科纵横》2004,19(6):56-57
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已进行了多年的改革 ,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过很多国有企业改造模式 ,这些改造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列举了这些年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主要模式 ;着重分析了如何选择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模式以及各种模式交叉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最后对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在不同模式中的利益分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造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如今国有企业是各国经济中普遍的现象,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存在国有企业。但是研究国有企业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国有企业”本身的概念不清。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生产单位。如果按这一说法把“最大化”作为标准,很显然会把一大批公认的国有企业排除于外,因为多数的国有企业都不可能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基本目标,更准确地说,它们的基本目标主要在于社会效益或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现在许多国家把国有企业称作“现业”、“事业”、(Undertaking)和“政府服务”(GovernmentService),以示与私入企业相…  相似文献   

3.
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难点的探讨与建议周献光国有企业推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为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近年来,通过股份制改造试点,确有许多国有企业已在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企业在形式上完成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初步完成转型,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竞争主体之一,积极参与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独特的巨大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今天,中国的国有企业的大部分都分布在垄断行业中,这些国有大型垄断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体系中存在的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是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的工具和手段。它们在国民经济具有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其分布领域存在缺位及越位问题。基于此,优化国有企业分布,应严格国有企业进入市场管理;放宽民企准入门槛,引进市场竞争因素;增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提高其社会声誉;关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国有企业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之一议王欣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探讨是当前我国经济学界的理论热点,围绕它各方学者纷纷发表不同意见,而其争论的焦点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核心问题的设定。它大体可分为两种意见:第一种,是认为企业改革的核心在于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6.
试论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都淑华王金平国有企业与银行之间规模巨大的债务问题,是阻碍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重要因素。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不仅使企业的日常经营难以为继,而且在沉重的债务压力下,企业产权重组与资产结构的调整、股份制改造等各项改革也很难深入。...  相似文献   

7.
波兰国有企业改革的两种理论[波]3.萨多夫斯基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是否需要对国有企业全面实行私有化?一种意见认为,国有企业根本不能成为市场主体;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国有企业不仅能改造成市场经济主体,而且必须这样做。这两种意见是波兰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通过改造(赎买、公私合营)民族资本,没收官僚资本以及国家投资兴建新企业等方式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为国家做出了辉煌的成就。到1992年,50万个国有企业拥有固定13000亿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在国有企业推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改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改革措施。国有企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外部选择既不是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不完善的表现,也不可能取代国有企业的制度改革,相反,外部选择和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企业治理结构都是保证国有企业性质和绩效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二者形成事前选择与事后监督的动态制约体系,才能克服国有企业中的制度失灵和管理者行为的不一致性问题.事实表明,国有企业管理者行为的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在于国有企业制度不完善,因而改正的办法是深化制度改革,而不是简单地代之以强化外部选择.  相似文献   

10.
白永秀 《唐都学刊》1997,13(3):9-13
本文分析了有关陕西大中型国有企业亏损的诸多观点,认为管理水平低并不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体制,并阐述了陕西大中型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股份公司的权利结构中,经过“财产初始所有权—个人股权—法人产权—法人产权进一步分解”的演化,初始所有权不断弱化。股份公司内部的权利制衡机制与外部市场制衡机制能够克服初始所有权弱化并保障财产初始所有者收益的最大化。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极不规范的根本症结在于基本产权关系结构安排不科学。应当在坚持国有企业公有制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促使全民所有制通过国有经济完成总财产的人格化,再由国有经济通过组织单个国有企业完成总财产的具体人格化,实现国有企业基本产权关系的重组。文章最后就我国国有经济与现代公司制度的对接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赵定东 《社会》2006,26(3):99-117
大型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出现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转型适应发生了障碍,其根源在于单位习性的惯性作用和社会认同的自弃制约。单位习性源自国有企业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施行的影响;社会认同的自弃行为则是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脱节的现实表现。转型适应有同化、整合、分化和边缘化四种表现形式。同化、整合是转型适应的良性状态;而分化和边缘化则是其恶性状态。分化和边缘化的产生是由于体制内社会国家责任过重、社会保障项目过于全面等因素的影响。就社会政策的导向效用而言,社会保障必须把握一定的度,否则就会导致保护懒惰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的本性是什么?王宝作,张唯东对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的本性不甚了了,决不会有正确的国企改革思路。在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但还没有发达到可以进行"按需分配"之前,各个生产单位之间必然存在着独立的经济利益。这时,生产单位之间的社会分工与协作的经济联...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的转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它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文仅就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如何确立企业的法人财产所有权问题谈一些看法.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确立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效益低下一直是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国有企业本身不是企业财产的所有者.因此,这就使得企业的财产只能由各级政府委托各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6,(10):67-71
政企关系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国有企业中的政企关系基本内涵包括三对关系,分别是政治维度下的治理者与工具关系、经济维度下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以及本质维度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多维度、多层次的政企关系最终规定了国有企业的双重性特征,这种双重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身份的双重性、管理的双重性和价值追求的双重性。从政企关系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最优选择在于寻求政府与市场的均衡点,通过类别划分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以管资本为主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公共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曹宇明 《创新》2008,2(2):94-96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释放人力资源的创造力。通过精简机构、创新激励手段、加强岗位培训、拓宽人才引进途径、建立特色企业文化等措施,改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李年新 《探求》2001,(3):40-42
近年来,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职工与企业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事实上,国有企业的改革之所以如此艰难,恐怕与企业、职工的关系没有理顺,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无关系。据有关资料反映,近年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已经降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点。因此,在当前以股份制改造为主要形式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理顺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已经成为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稳步发展的一个焦点。 一、目前国有企业改革中职工与企业夫 系存在的问题 国有…  相似文献   

18.
企业制度建设中经济与文化的整合——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思考朱乐尧周淑景国有企业改革不只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个文化问题,涉及国民心态、价值观念的更新与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基础的强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否则,收获的就难免不...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外市场变化 ,必须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目的在于提高我国国际经济竞争力 ,也是目前企业摆脱困境 ,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关键环节。要善于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掌握核心技术 ;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要完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赵永杰 《社科纵横》2010,25(6):35-37
辽宁省是我国国有经济发展最早、比重最大的省份,研究辽宁国有企业能力成长对我国国企改革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长期计划经济导致的组织惰性是制约辽宁国有企业能力成长的主要因素。组织惰性的产生源于路径依赖,而企业的路径依赖,从深层看是文化的自我强化。基于这一逻辑,创新组织文化、构建互动机制、建设学习型组织、管理建设性冲突以及跨越组织的边界是克服组织惰性、促进国有企业能力成长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