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外交机构的近代化 ,体现的是近代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整合。辛亥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主要在于它在国家体制上有过重大变革———从封建专制制度变为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正是在资本主义政体逐步确立的过程中 ,通过对旧的外交机构进行改造 ,经过破旧立新 ,完成了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的历史使命。辛亥革命不仅使中国的外交机构完全实现了近代化 ,而且使得一批专业化、技术化的新式外交官登上了外交舞台 ,开始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朝没有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主要依靠三种方式处理对外交涉事务:临时派遣钦差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前去地方办理中外交涉事务;与各藩属国以及西方各国之间的交涉由礼部负责;发生在广东的中外商务交涉,清政府则委托特权商人——行商办理。这种外交上的委托制逐渐形成一个传统外交模式,成为清朝政府在外交近代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惰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始于晚清,完成于民初,外交机构也历经了总理衙门、外务部、外交部。总理衙门和外务部在外交机构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封建统治大框架内进行的外交机构变革充满了矛盾和对抗,直至清王朝统治结束,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的使命始终没能完成。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建立共和制,在国体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北京政府对外交机构进行彻底改造,最终完成了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清末,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步步深入,地方官员办理外交事务者逐渐增多,并且范围不断扩大,进而两司发展为近代中国独特的地方交涉机关。两司作为地方行政事务的主管机构,在地方外交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政府利用两司办理外交事务,既能贯彻其外交在外的行政方针,又能满足其天朝上国的虚骄心理,更解决了地方无外交机构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使外国列强更多的侵略要求得到了满足,突出的一点便是它们获取了在北京派驻公使的权利,从此可通过各自的驻京公使直接对清政府施以压力,加强对中国的影响和控制。清政府与外国列强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已无法避免。1861年1月,咸丰皇帝批准奕诉等人的奏折,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主管外交与通商事务,首任总理大臣即为恭亲王奕诉。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外交机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中外关系。尽管它的成立有着复杂深刻的时代背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并受到封建组织原则的影响,但从人们观念形态和中国政治体制近代化的变革来看,仍可谓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6.
建国之时,毛泽东和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和实施"另起炉灶"的外交战略,成为新中国在当时最重要的外交方略之一."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不承认旧中国的一切外交机构和外交人员,不承认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不承认外国原有的一切外交机构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新中国要成立新的外交机构,拥有新的外交人员,与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从根本上否定了旧中国外交的合法性.新中国坚定地实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战略,是在当时条件下维护新中国主权与尊严而采取的正确的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另起炉灶”的外交战略理论李久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建国之时 ,毛泽东和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 ,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提出和实施“另起炉灶”的外交战略 ,成为新中国在当时最重要的外交方略之一。“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不承认旧中国的一切外交机构和外交人员 ,不承认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不承认外国原有的一切外交机构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 ;新中国要成立新的外交机构 ,拥有新的外交人员 ,与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表明 ,新中国从根本上否定了旧中国外交的合法性。新中国坚定地实行“另起炉灶”…  相似文献   

8.
1840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门户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他们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在中国进行翻译科学书籍、开展科学研究、创办学校以站稳脚跟。特别在农业科技方面,他们把西方实验农学理念带入中国,为中国的农业近代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外交机构是一个国家对外联系的重要部门 ,我国的外交机构与中华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个朝代中 ,外交事务作为国家政务的重要一环 ,外交人员都设有专门的中央机构和相应的地方机构管理 ,不同的历史时期外交机构和外交官的编制、品级和职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简单考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直至19世纪末,西方法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也终未能改变清政府对其扼制的政策。清政府对西方法文化传播政策的根本改变,是在进入20世纪后。清末修律从法治原则、立法观念、司法制度等方面,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末西方法文化政策在法制近代化方面仍存有诸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闭关时代的中国,一向不与外国有平等的外交往来,也不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及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逐步侵入,迫使中国开放大批的通商口岸,清政府才不得不审时度势,设置了分掌南、北通商和交涉事务的南、北洋大臣,以适应中西关系的新变化。 据《光绪会典事例》卷1220载:“设办理江、浙、粤、闽、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大臣,以江苏巡抚兼领,为南洋大臣;办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大臣,为北洋大臣。”  相似文献   

12.
公共外交也是一把双面刃,若使用不当,会带来负面作用。本文试图分析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探讨公共外交过程存在的问题。政府外交机构可以促进公共外交主体多元化,加强政府公信能力建设,提高有效沟通能力,促进公共外交进一步发展,在国际上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3.
晚清的巡防营李英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致力于建立常备新军的同时,还建立了中国半近代化性质的军队——巡防营。巡防营实质上是清末防军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从防军发展而变化为巡防营基本上代表了清末军制发展变化的一条线索和重要方面。本文主要对巡防营改编成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总理衙门的设立,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总理衙门的设立原因、制度架构及运行机制三个层面的梳理,认为总理衙门的设立不仅使清政府具有了近代职能,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还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框架,打破了一定的成例,开启了清末政治制度改革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前,基于战略选择的局限性、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与成功的实践经验,晚清对日采取的"以夷制夷"战略具有必然性与可操作性。可见清朝未能成功避免战争爆发是有其他原因的。正是由于战争前45天晚清政府错误的外交思想,简陋的外交机构与混乱的党派斗争等因素影响,导致了晚清不仅未能避免战争,而且也未能充分进行军事准备。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 ,清政府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而被迫进行了三次改革 ,这些传统内的变革却开启了超越传统的变迁 :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工业化 ;戊戌变法扳动了中国社会意识近代化的阀门 ;清末新政迈出政治近代化的步伐 ,但三次改革却没能使中国近代化持续地“化”下去。原因在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才是近代化的保证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封建统治者进行的自我更新有其局限  相似文献   

17.
薛福成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维护了国家利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为外交官树立了恪尽职守的榜样,对近代外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他又有着种种不足:天朝观念的残留、对西方的幻想、以夷制夷的局限.其外交思想对当代外交也有诸多启示:对国家利益的诉求要与时俱进,重视地缘政治思维,坚定不移地融入国际社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8.
日俄战争结束后,与日本的交涉事务成为清政府善后外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此役的主战场暨争夺目标之一,奉天也是清政府处理战争善后工作的地方行政单元。身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的赵尔巽,同时也是该项工作的参与者与地方主持人:在协助中央政府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之余,还要为维护国家利益而与日本驻奉天军政当局展开交涉。这些外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侵略势力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利益。重新梳理交涉的来龙去脉,既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对中国东北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觊觎与侵略,又可以深刻感受到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转变,以及在处理这些事务过程中的艰难抉择与种种无奈。  相似文献   

19.
外交决策在外交工作中起着核心和大脑的作用 ,对外交工作起着指挥部的作用。当代中国外交决策机构由最高决策机构和行政决策机构两个层次来决定外交路线和方针及重大、一般和偶发外交事件的处理。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主要因素有 :中国根本的国家利益、国际大背景和趋势、国内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地缘、民族历史、宗教文化等因素 ,新中国成立 50年的外交决策成绩是令人瞩目的 ,它保证了国家的成长、壮大 ,避免大规模战争的伤害 ,促进了国家经济和各方面建设和发展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  相似文献   

20.
宗书 《老友》2006,(12)
2006年,中国外交的又一个丰收年。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和实践渐入佳境,多边外交精彩纷呈,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回顾2006年的中国外交,亮点、成就可圈可点;打开中国外交新图景,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灿烂夺目的画卷。多边外交亮点频现今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当首推多边外交取得的丰硕成果。今年多边外交有三大峰会颇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