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是落实国家发展规划,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是用全球视野谋划辽宁未来的发展战略.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针对目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中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创新发展与大学生创业双赢的战略,是建设和谐辽宁经济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取得的成果入手,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高校毕业生就业与需求存在的问题。对辽宁沿海经济带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区域就业矛盾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辽宁沿海经济带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后,经济建设成效显著,沿海重点区域不断壮大,呈现出全域开发开放的新格局。然而沿海经济带并未形成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建设局面,以低碳经济作为支撑的制度政策体系更是尚未完整建立。发展低碳经济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影响深远,它既是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切入点与必由之路,也是加速发展的助推器。辽宁沿海经济带应积极培育低碳产业,推广低碳生产,建立低碳经济的制度支撑体系,增加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预算支出,构建低碳技术研发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力争把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的现代生态文明城市群。  相似文献   

4.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五点一线"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辽宁沿海与腹地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发展的实际,辽宁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不仅要依托扩展模式,更要依托产业延伸模式;要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的牵动机制和推进机制,需要建立经济合作组织、"飞地型产业区"、加强港口建设和强化港口与腹地的经济关联度。  相似文献   

5.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各有优势,大体可分三类:大连为最好,盘锦和营口次之,丹东、葫芦岛和锦州为较差的一类。为此,提出实现"五点一线"经济发展战略,改善辽宁沿海经济带投资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各地纷纷兴建具有产业优势和地区特色的基层产业区。通过分析辽宁沿海区域基层产业区科技人才现状,明确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基层产业区科技人才战略中的优势地位,进而创建基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基层产业区科技人才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连云港沿海经济带发展的SWOT分析,认为连云港沿海经济带具有加快发展的优势与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连云港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以软、硬环境营建为基础,以沿海城市群,沿海产业、港口建设为载体,以思想、制度、政策、科技为保障,将实现连云港沿海经济带的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环境形势的研究,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环境执法的困境.提出了制定海洋执法法规、规章,加强海上执法能力建设,建立信息反馈体系,加强后勤保障体系等改善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执法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加快建设沿海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旨在促进江苏沿海的景观道路、生态修复、城乡建设、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等方面整体提升,进而带动江苏沿海乃至全省的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化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态风光带、人海和谐的蓝色经济带。针对江苏在推进沿海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构筑自然和谐的生态风光带、建设令人向往的特色城镇带和打造更高质量的蓝色经济带等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开发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是辽宁省加快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经济振兴,人才优先。因此,一支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是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保障。辽宁省现已将开发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列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首要任务。文章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过程中制定的人才政策措施,分析并研究辽宁省目前的人才政策措施及其相关文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提出对未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人才发展规划及人才政策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辽宁共有六个主要港口,是东北三省重要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口岸,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深入发展,对港口间的竞争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港口间发展不均,重复建设,分工不明,盲目竞争等问题也愈发严重,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严重阻碍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许多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港口群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区域性港口群协调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整个港口群的核心竞争力。辽宁港口群以地方政府主导型的港口联盟形式,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强有力的合作协调机制和高效运行机制,是关系辽宁港口群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甚至促进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为辽宁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辽宁沿海经济带丰富的土地资源、产品配套能力和人才优势使辽宁成为了新的外资聚集地,而目前的商务口语课无法满足市场对高级商务谈判口译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辽宁经济状况的分析,针对市场的需求提出了在辽宁高校开设商务谈判口译课程的构想,并尝试着提出了商务谈判口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的互动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的互动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并且呈现出区域不均衡状态.因此,要加大政策倾斜和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沿海经济带内引外联的作用,完善区域城市等级规模体系;在选择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建立围绕主导产业的行业间工会与协会;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软环境建设,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的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14.
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推动辽宁全面振兴新的战略支撑,旅游业是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旅节庆既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宣传和推动社会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文旅节庆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的文旅节庆进行调查,并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大连市的文旅节庆综合水平显著高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其他5市,且大连市的文旅节庆综合水平处于“良好”状态;(2)大连市文旅节庆的数量、规模、知名度、特色、创新性和效益等方面都优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其他5市;(3)丹东市、锦州市、盘锦市、葫芦岛市和营口市文旅节庆的综合水平都处于“中等”状态;(4)辽宁沿海经济带文旅节庆的效益较好,而文旅节庆的创新性是各指标中较弱的一项。为了提升文旅节庆的发展水平和积极作用,辽宁沿海经济带应采取以下措施:(1)挖掘资源内涵,打造特色节庆;(2)创新发展,打造精品节庆;(3)适应市场,增加参与性节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都建立了文化产业园区,并呈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文化产业园区在其发展实践中还存在产业定位不清、园区市场开发力度不足、企业融资困难等不少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从优化园区产业定位、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金融支持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使辽宁沿海经济带文化产业建设上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问题,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创新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障碍性因素,提出将产业集群化作为区域内调整核心战略、完善高端人才培养制度、完善政府职能等建议。研究结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从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伴随着沿海交通条件的改善,自驾游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滞后的基础设施,严重阻碍新兴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辽宁沿海各市的旅游资源和自驾游基础设施的调研与分析,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提出行车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与办法,进而不断提升辽宁沿海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区的建设.需要解决城市化建设的相关问题。通过对沿海经济带城市化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该区域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城乡隔离体制、扩大城市规模以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几方面提出加快沿海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其素质的提高能促使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都取决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合理使用。因此,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寻找影响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加快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快了辽宁沿海对外开放的步伐,辽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昭示着辽宁沿海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力度更大。辽宁原本生态问题如辽西北土地沙漠化、渤海污染、河流污染、滨海湿地萎缩等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本文从辽宁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家发展战略影响下经历的均衡和非均衡发展过程的分析,对环境污染和自然失调进行了哲学反思,提出科学发展观与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