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2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70周年纪念日。《讲话》明确指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对以后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当时,在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有不少人,为保证参会人员的代表性,毛泽东特别邀请三位在延安颇有影响的人物——鲁艺院长周扬、东北作家群代表人  相似文献   

2.
<正> 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同志应成仿吾之请去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发表演说,这就是那篇有名的《毛泽东论鲁迅》的讲话.1940年元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1942年,在《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毛泽东都一再论及鲁迅.建国之后,在《论十大关系》、《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等文中,毛泽东又对鲁迅作了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毛泽东热”的方兴未艾,如何用研究的、发展的眼光在二十世纪文化思潮中审视毛泽东文艺思想已成为当代文艺研究的一个热点。1992年6月18日——6月22日,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与大庆师范专科学校共同主办了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学术讨论会,展开了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当代”为中心议题的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4.
文艺的主体性原则由近代启蒙运动创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艺主体性的释读显然具有积极的超越性和重大的重建性。如何使文学艺术家了解人民、熟悉人民,不单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毛泽东对此问题的见解超越了当时一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权威,对今天现代性视域中重建文学艺术家与现实生活关系,文学艺术家与人民大众关系的理解仍具有范式意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代表了东方马克思主义创建文艺主体性、重建现代性文化理解的强劲而富有个性的声音,而且也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无法突围自身传统和语境的超越。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语境中,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现代性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下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当全党和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开展整党和清除精神污染之际,迎来了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时候,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基本原理。认真学习毛泽尔文艺思想,就觉得更有意义。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刘勇  汤晶 《新华文摘》2022,(1):92-94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成为对中国文艺发展前途的经典论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理论开始形成自己的体系,并由此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延安文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  相似文献   

7.
70年前,1942年5月在陕北的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经典著作,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42年的中国,抗日战争进入艰苦卓绝的决战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建  相似文献   

8.
1990年5月22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市广播电视局、西安晚报社等联合召开了西安市文艺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48周年座谈会。50多位活跃在我市各条战线上的文艺工作者,欢聚一堂,开怀畅谈。重温《讲话》精神,进行认真的回顾、反思和总结,研讨了今后怎样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繁荣我们的文艺创作,推动我们的文艺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 今天,我们甘肃社会科学界的同志聚会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是很有意义的。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新文艺的实践中形成并经过长期历史考验的科学理论,《讲话》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五十年前,这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光辉的文献发表,照亮了我国革命文艺的前进航程,指导了我国数十年来的革命文  相似文献   

10.
<正> 1943年10月20日,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首次公开发表的第二天, "中央总学委"发出学习《讲话》的《通知》,《通知》中说:《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的事业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是毛泽东同志用通俗语言所写成的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教科书.此文件决不是单纯的文艺理论问题,而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具体化,是每个共产党员对待任何事物应具有的阶级立场,与解决任何问题应具有的辩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