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欧宗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1):118-121
壮族口述作品所塑造的壮族形象概括起来大致有6种,它们都属于正面的形象,是壮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3.
张余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1):29-32
钟敬文先生早年就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地进行中外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在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得以恢复后,钟敬文先生除了自己撰写了一系列民间故事比较研究的论文外,以更多的精力关注和指导中国民间故事比较研究的整体推进和队伍建设,引导中国民间文化"向世界敞开心扉",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壮族歌圩当代流变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晓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4):93-97
壮族歌圩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壮民族的社会理想、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歌圩在当代的流变态势、流变规律、流变原因作整体把握,从文化自觉、审美多元化的角度探讨歌圩流变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欧宗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4):98-101
历史文献在对壮族的书写中大致塑造出了六种壮族形象,它们都是书写者根据汉族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一种模式化的方式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黄秉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2):81-86
壮族有自己的文化根系,有典型的文化生态美的范式,与其他民族文化种群一起构成岭南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群落.而在壮族文化根系中,首先是其重生文化根系,它表现为对生命之根、生命本源的独特看法和理解,从而形成了壮族色彩斑斓的古代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8.
黄秉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5):92-96
壮族文化生态的竞生之美表现为壮族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和对自身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其典型形态是壮族歌圩.壮族文化生态的竞生之美在张扬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保持着对自然物的尊重和崇拜,没有产生人与自然严重对立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核心序列”是民间故事的计量单位。一个民间故事中最高级别的缺失为“核心缺失”,核心序列内部的功能项遵循“核心缺失发生——针对性行动——结果”的逻辑顺序。对应于一个核心序列的情节为“核心情节链”,它在语言层生成的文本才是“一个”故事。一则口头传统中的自然文本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核心序列,多个核心序列之间为前后相续的衔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苗族民间故事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口头形式进行传播,具有悠久的历史.苗族民间故事不仅蕴含着苗族人民自古以来的审美理想,也是苗族人民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瑰宝.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苗族民间故事的地域性进行了研究与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自然崇拜、始祖崇拜、师公教、娅汪女神四个研究专题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壮族民间信仰研究的已有成果,探讨了壮族民间信仰研究的独特价值,对比了壮族民间信仰研究与全国民间信仰研究在研究动态和研究取向上的差异,并将其视为今后研究的突破口,认为壮族民间信仰研究有以下发展趋向:继续深化对民间信仰"壮族模式"的研究、加强对壮族民间信仰复兴和再造的研究力度、注重对民间信仰仪式实践的考察;并认为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将会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2.
13.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杰舜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2)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佛经中包含大量印度故事,它们伴随佛经汉译传入中国,蜕化为中国各族民间故事的血肉.康居部是哈萨克草原最早信仰佛教的民族,古代康居高僧很早就从事佛经译述,使许多源于佛经的印度故事在现代哈萨克口头文学中世代相传,至今仍有踪迹可寻.哈萨克族民间故事的超拔想象、深邃智慧和奇诡构想,正是融合中印民间叙事艺术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布洛陀》与壮民族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明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2):97-100
作为壮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开天地造万物,并带领壮民们进行生产劳动,发明创造,反抗压迫,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的社会力量,使壮民族得以生存与繁衍,发展成一个文明开化的民族.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来看待布洛陀信仰,不仅可以追溯到壮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关系,而且在弘扬壮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壮族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上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民间故事结构形态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守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5):47-51
中国民间故事的情节结构较为繁复,母题富于流动性,素为中外学人所关注.从历史文化内涵、文学传统和审美意趣等方面对这一形态特征的构成进行探讨,可以探寻到中国民间叙事艺术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范宏贵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119-124
我国壮族与东南亚国家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等5国的20个民族有亲缘关系,其中与越南的岱族、侬族、拉基族、布标族、山斋族关系尤为密切,从历史记载、语言、家谱、传说以及现在的通婚状况都可说明他们的兄弟情义.由于中国和越南民族识别的标准和方法不同,族称不同,有些人不了解他们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壮族的语言特点上进一步探究壮族对本民族的自称,能更准确地了解到壮族到底将自己的民族自称为什么民族.壮族的民族自称按壮语的表达习惯应为"陀族".壮族现有族称,是因为汉族按壮族人对大象称呼的语音,用汉语近似读音字来指认的,其原义为"大象民族".探明壮族族称原义,符合壮族的民族心理习惯,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也有利于壮族人民正确理解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