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个地区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了政府、企业、个人三个不同主体的最终收入。GDP的三者收入构成是基本的分配关系,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通过近年来的相关资料对我市政府、企业、个人分配构成的主要特征做初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收入主体分类的认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李连友采用何种收入主体分类研究分配关系,是分配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我国从未对此作过统一规定,只是经济界出于宏观经济分析的需要,习惯上将收入主体区分为国家、集体和个人三种类型。长期以来,从三种收入各自占社会总收入...  相似文献   

3.
李荣荣 《浙江统计》2004,(6):11-11,16
一、什么是GDP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中文一般译为国内生产总值(或地区生产总值),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从生产角度看,GDP等于全社会的总产出扣除中间消耗后的余额,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规模、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从收入角度看,GDP等于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它能够反映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初次分配关系.从支出角度看,GDP等于全社会的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支出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合计,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需求规模、需求结构.理论上讲,从不同角度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国内生产总值三者分配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进行的分配,它反映经济分配的基本状况。三者分配的结构特征、变化趋向不仅直接影响经济收益的分配,而且间接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我省国内生产总值三者分配格局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城市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消费与投资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也是 社会经济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格局发生了的变化;二是个人之间的分配格局发生了的变化。这种变化所带来的社会现象之一就是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高收入群体的收入不断增加,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相对不断减少。因而,收入不断增加的高收入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 为了解高收入群体的基本情况,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于2000年7月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浙江、广东、云南:陕西、湖北、辽宁等10个省市…  相似文献   

6.
刘宇 《广西统计》2001,(6):7-8,4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按生产法计算,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之加即为国内生产总值。按支出法计算,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国内生产总值全面、综合地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同时还可以反映国家、集体、个体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收入分配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收入分配的透视□贺铿郑家亨邱晓华郑京平收增入分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收入分配内涵十分丰富,本文主要讨论国民生产总值(GNP)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并根据收入...  相似文献   

8.
柏培文 《统计研究》2015,32(10):56-64
本文实证考察上市公司许继电气、格力电气和四川长虹的双层分配关系的公平和效率问题。从公平性来看,许继电气在2003年之前存在资本偏向分配,之后存在劳动偏向分配;格力电器一直存在资本偏向分配;四川长虹主要表现为劳动偏向分配。在管理层和职工之间,许继电气和格力电器存在管理层偏向分配,而四川长虹在2008年之前存在管理层偏向分配,其后存在职工偏向的分配。从收入分配关系影响来看,资劳收入比对企业效率没有显著影响,而高管员工差距对企业效率的存在负面影响。从经验数据来看,当兼顾公平与效率时,许继电气、格力电器和四川长虹综合指数最高年份分别是2004、2003和2006年。鉴于上述情形,企业应当根据现实情况从治理机制上进行改进,实现较好的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松萍 《浙江统计》2008,(5):31-31,39
一、温州初次分配的现状 初次分配是把企业作为分配的主体,将企业的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的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基本的分配关系。温州作为开放较早、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情况既具有全国性的普遍特征,也带有民营经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和谐、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有利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福利水平,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本文对收人差距拉大的作用和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一些看法。一、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作用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杨京英  何强  于洋 《统计研究》2012,29(12):18-23
本文介绍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探索和研发的生活质量指数(YBLI),包括其构建背景、研究意义、指标体系以及测算方法;利用OECD公布的其成员国生活质量指数得分数据,深入研究了OECD成员国生活质量指数、物质生活条件指数和生活品质指数的统计特征,以及三者与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关系。结论表明:物质生活条件指数随收入的上升而提高,但生活质量指数和生活品质指数随收入上升的趋势却呈非线性特征,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较GDP更好的测算社会进步的方法,推动统计报表制度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吴琪  王持位 《统计研究》1984,1(4):18-24
建国以来,我国工业计划统计的综合指标始终以工业总产值为主。去年,国务院在一个文件中明确规定,把工业净产值作为主要指标。工业净产值是工业新创造的价值,它在任何范围内没有重复计算,可以综合反映增产和节约两个方面的成果,因而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工业生产的规模,适于作为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产出指标,用来研究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把工业净产值作为工业综合指标体系中的主要指标,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合作经济收益分配统计的一整套方法制度起源于50年代农村单一经济的合作化时期,长期以来,是农村统计的一项综合性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这项工程曾全面地提供了农村经挤发展各方面的重要信息,对农村经济的管理和发展,对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在宏观决策和微观运用等方面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传富 《统计研究》1989,6(1):50-51
一、统计数字不实的主要原因 (一)人为干扰,弄虚作假。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仍然存在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以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国家对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经营者为了本单位和个人的利益,人为的干扰统计数字。如为了多分成,往往多报产值、利润;为了逃避或少纳奖金税少报奖金,或将向职工发放的实物、饭票等工资性收入不纳入统计。  相似文献   

15.
GDP是一个国家(地区)当年新创造的价值,通过收入和分配机制由国家、企业、个人三个利益主体共同分享这块蛋糕。确定三者之间合理比例关系,对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试图利用有关资料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市的经济、财政以及税收进行不同层面的结构比较分析,以揭示几个城市不同格局和特点,为增强我市的财政收入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核算 是指对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利用所进行的计量;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进行的计量;对经济运行中形成的总量、速度、比例、效益所进行的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部门、企业在一定时期拥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怎样利用它们进行经济、科技、社会活动;取得多少成果、形成多少收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积累与消费比例如何;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部门与部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比例是否协调;纵向、横向比较,发展变化如何,等等,都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计算.这种测量和计算,就叫国民经济核算.它是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原因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增长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却依然存在。在中国由低收入向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问题是关系到13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问题,受到发展经济学家和转轨经济学家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浅析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GDP的分配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比例都不是把握得很好。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并实行低消费、高积累的发展战略,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职工工资几十年不变动。分配上实行统购包销,积累上通...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 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分析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农业发展缓慢、“民工潮”冲击社会等问题同时,收入分配问题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作为我国最大的社会阶层的农村居民,其收八分配状况如何?这是我们在考察全社会的收入分配关系时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考察,一是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关系,二是农村居民在全社会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20.
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其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还是很低。为实现“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本文对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收入——财产(生活型和投资型)——财产性收入三者相联关系的观点,分析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财产和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和值得关注问题,并发现财产性收入增长受家庭财产、居民个人因素、经济发展、制度安排和投资市场的影响,最后有针对性提出增加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