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名 《领导文萃》2013,(16):79-82
刘少奇是毛泽东最得力的助手与第一个接班人,曾在二十余年间受到毛泽东格外的倚重、信任。复杂激烈的党内斗争中,毛泽东之所以笑到最后,最高领导地位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得以最终确立,都有刘少奇殚精竭虑的汗马之功。刘少奇也因此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全党二把手。但毛泽东的信任似乎有一个前提,这位二把手不能插手军队,或者说拥有自己的"山头"与"嫡系将领"。刘少奇虽然曾做过  相似文献   

2.
<正>领导干部要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思想武器,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如何进行自我批评;第二,如何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批评,特别是有些偏颇甚至是不正确的批评;第三,如何正确地对别人展开批评。我们不妨看看毛泽东同志是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三个问题的。一、自我批评:"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多想自己缺点"毛泽东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3.
思想转变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信仰确立是心理与实践的艰苦跋涉与挣扎的结果。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也不例外,他将巨大社会使命的内在驱动力转化为了对于现实政治目标的直接追求,走过了一条曲折而独特的思想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一方面积极吸纳"有字之书"的思想教诲,身体力行,修学储能,另一方面热心游学交友,关注并践行时政,受教于社会这个"无字之书"。通过艰难的的试探、实验和比较,勇敢地否定过去,超越自我,最后确定了对唯物史观的信仰,并以此为突破,确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4.
正党员干部学好哲学,拥有这个"精神武器",能使我们在思考事情和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主观思维更接近客观实际,对工作、生活和学习大有裨益。毛泽东是全党重视并下苦功学哲学的典范。1938年,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会在延安成立,毛泽东任组长、陈云任副组长,四五十名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参加,学习地点设在中组部,每两周开一次会,每次半天。当时,毛泽东对哲学的研究,废寝忘食。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这样记述:"毛泽东是个认真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的价值分配研究——基于中间产品定价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义飞  李仕明 《管理学报》2004,1(3):260-263
通过建立价格决策的静动态博弈模型,简化各企业的成本函数和市场需求函数等假设条件,对独立企业、且不存在统一"权威"的供应链的中间产品的价格确定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了不同企业分别拥有中间产品价格和产量决定权,即不同的博弈权力的分配,如何影响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利润分配,从而得出了谁具有价格决定权,谁将获得更大的利润,企业独立的定价权力使得供应链整体利润不能达到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正1947年,人民解放军即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关键时刻到来之际,毛泽东一连问了4个"敢不敢":"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我们敢不敢进攻大城市?进去之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规战、攻坚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要吃、要穿,面临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共产党敢不敢负起责任来?"毛泽东问周围人的个敢不敢强调的也不仅是态势更  相似文献   

7.
正一般来说,一把手对决策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且对集体决策方案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正因为如此,一把手在使用这种最终决定权或者在发挥集体决策的导向性作用时应慎之又慎。特别是对于通过集体决策形成的方案,应尽最大努力维护其权威性,不能因为一些干扰信息而草率地动用其最终决定权或通过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阎长贵 《领导文萃》2010,(24):62-66
<正>毛泽东和江青都是发展变化的。1930年代,即毛泽东和江青恋爱结婚的时候,毛泽东是革命领袖,江青是进步青年,他们的结合有什么不可?看待毛泽东和江青的结合,一定要有平常的眼光和平常的心。对毛泽东和江青的婚姻,现在相当权威的书上说是"错误的选择"、"失败的选择",中央政治局对毛、江结合有"约法三章"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如何认识建国初期毛泽东发动的对电影《武训传》以及赞扬这个电影和所谓“武训精神”的批判,在学术理论界仍是个争议颇大的问题,既有基本肯定的,也有基本否定的。本文试图联系当时的复杂背景,再深入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东极为重视家风,他在家风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三有",即有教、有爱、有严格要求,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子女不能有任何特殊毛泽东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和家属是出了名的。据毛泽东的卫士回忆:毛泽东的两个女儿李敏、李讷在北师大附中学习时,为了不让校方特殊照顾,家长栏填写了保健医生王鹤滨的名字。毛泽东还要求两个女儿上学、回家,一律乘公共汽车,严令不让车接车送。毛泽东对唯一留在身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最后一个生日 1975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最后一个生日.这天,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来了.她们平时都很少有机会来看望父亲,但每逢父亲过生日,那是一定要来的,她们都带来了对父亲的祝福.  相似文献   

12.
<正>一怕泪。毛泽东曾对贺子珍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第一就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他也忍不住要掉泪。二怕血。听起来似乎有点儿不可思议,毛泽东身经百战,指挥战役大大小小何止千百次?战场上哪次不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毛泽东的亲  相似文献   

13.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尤其是"异地高考"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异地高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有众多利益群体在这个问题上展开博弈。本文首先从政策内容上进行分析,涉及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两个层面;其次结合实际分析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完善异地高考政策,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问题意识主要包括三个重要内容:提出问题意识、分析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意识。在提出问题方面,毛泽东不仅提出"问题的实质是矛盾"的重要论断,而且从对现象的沉思、对论断的反思和对趋向的展望三个方面解答了"如何提出问题"。在分析问题方面,毛泽东在提出"分析问题的实质是暴露矛盾"的同时,以阶级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利益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和实践分析方法为核心科学分析了时代问题。解决问题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分析问题的落脚点。毛泽东以辩证方法为核心,实现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建构了兼顾目前境况和长远趋向等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在1972年对我说:"我们大家的老朋友蒋介石委员长不赞成这个。"他一边说,一边挥了一下手,这个手势也许指我们的会晤,也许指整个中国。在我1953年首次会见蒋介石的时候,这位  相似文献   

16.
王学泰 《决策》2001,(8):22-22
"精兵简政"不是个陌生词儿,三十年前,这个词儿连小孩子都是耳熟能详的.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就有"精兵简政这个意见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这样的句子.而<为人民服务>是"老三篇"之一,那是人人都要背诵的,所以大家都知道了1942年在延安的时候,曾经搞过"精兵简政".20世纪50年代以来,也搞过"机构精简",但始终未能走出"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怪圈.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读到胡松涛的《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该书仿佛画出了一幅别开生面的"语言地图",引导人们去巡看毛泽东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一些突出"坐标",因而也会勾起人们对现当代中国话风文风的万般思绪。毛泽东风云一生,立志改变,事实上确实改变了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东西。看起来不是那么轰轰烈烈的话风文风,就是他用力甚多的一个领域。他年轻时学师范,想改革教育,认为"非将国语  相似文献   

18.
因为姜文、陈逸飞合作“崩盘”而停机的电影《理发师》在今年1月终于解散剧组,算是给纷扰了一年的这个事件划上一个句号。这种结局据说主要是由于二者在艺术主张上各执一辞,互不相让,最后宁可结束合作也不愿妥协。从管理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在该片中担当主演和监制的姜文的身份可视为高级雇员(有文章称为知识员工),作为第二大投资方和导演的陈逸飞则是实际上的管理者,而失败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管理者授权不明,即没有明确影片的艺术最终决定权归属。最早源于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的授权概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领导…  相似文献   

19.
诤友     
张治中是毛泽东的一个净友。 建国前夕,就国名问题,毛泽东提出中央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张治中则认为“共和”这个词本身已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何必重复?不如干脆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觉得此话有理,就建议大家采纳。  相似文献   

20.
问:人们都感觉到毛泽东关于由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转变问题上的决策,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是有变化的,如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听说在这个问题上有争论,愿听听您的看法。答:不能说没有变化。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解释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时,提出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然后再以和平方式向社会主义转变。这里所说的过渡时期,按照《新民主主义论》的阐述,是指有个新民主主义社会。在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期间,针对有人提出将社会主义前途问题写人会议文件的建议,毛泽东认为,“这也是急性病,人家1917年十月革命搞了十五六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