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非毛化"思潮借口时代的变化,试图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和当代价值,制造思想混乱,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极大危害。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对于驳斥"非毛化"错误思潮,坚定党的理论自信,巩固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挖掘阐释其当代价值,要与深刻揭示历史虚无主义"非毛化"错误思潮的实质结合起来,与正确评价党的历史结合起来,与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历史虚无主义者借口“重评”历史,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甚至抹杀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造成人民的思想混乱。它违背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颠倒历史的主流与支流,片面摘取现象否定本质;滥用史料分析方法,把“文献中的历史”等同于“现实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是是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实用主义。它的“历史选择论”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根本对立的、非科学的。为对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准确把握我国近现代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3.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坚定"四个自信",应正确理解和把握四大辩证关系:坚定"四个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改革开放前后两段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与社会主义的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坚定"四个自信"与坚持对外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树立科学自信观。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之前,我们一般讲"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现在又加上一个文化自信,构成了"四个自信",而且讲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为什么这么强调文化自信呢?我的体会是,从历史和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进程中,厘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要求,通过掌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权,加强党组织建设及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坚持人民至上、坚决依靠人民群众、坚定维护人民利益和增强"四个全面"话语体系传播、认同和融入等措施,进一步从实践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作为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理论的集大成者,其理论丰富性和独特性兼具,影响深远。尽管有局限之处,但其"意识形态无历史""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教育AIE的支配地位"等概念的提出,对于消除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内存在的"意识形态淡化论""意识形态中立论"以及"意识形态虚假论"等理论障碍和现实误区,厘清"今天我们是否仍需建设意识形态""我们需要建设何种意识形态"以及"采取何种途径建设意识形态"等问题,更加有效地开展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解答上述问题,当从明确意识形态建设意义、完善意识形态建设内容和优化意识形态建设途径三个方面进行回应和关照。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网络时代特别是移动网络的极速发展,海量信息冲进人们的视野,使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激烈。意识形态领域是我们党的"政治领地",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动员广  相似文献   

8.
政治社会化不仅静态地反映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亚文化之间的关系,而且是两者之间动态的稳定器。在"国家—社会"关系的变迁中,可以发现,产生于"国家—社会"关系一体化时代的单向管制型政治社会化模式难以适应"国家—社会"分离的现代化环境。因此,政治社会化的稳定器功能正在弱化,亟须对单向传递模式进行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引导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亚文化在异质化的历史条件下相互对话,进而共同建构能为社会亚文化普遍接受的主流意识形态。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在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亚文化之间建构衔接机制。这就需要关注次主流文化的建设,而建设次主流文化的核心是建设两型文化:创新型文化与参与型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理想信念状况具有一定渗透作用,这种渗透是通过学术研究渠道和媒体渠道进行的。现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渗透中存在不足之处,要弥补这一不足,必须将新型"意见领袖"元素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型"意见领袖"引导平台。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领导权与加强党的建设和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但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历史中形成的领导地位,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导权,并不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时期会自动生成和强化。随着经济新常态的生成,意识形态领域正在并将继续产生新变化,因此党需要准确判断时代的变动规律和意识形态的变动趋势,根据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要求,切实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从而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凝聚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砚 《领导文萃》2009,(10):40-42
整个改革开放时期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并一直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进入新阶段,文化领域在流行保守主义与复古主义思潮的同时,历史虚无主义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存在的"历史与我何干"的心态和玷污抹黑革命英烈的谣言,就是因为忘却和无视革命历史从而产生的历史虚无主义造成的危害。深入挖掘革命历史档案有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是关乎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教育借助我国近现代以来先辈创造并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宣传和教化,使受教育者自觉产生对党史国史的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继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理解。广东作为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广东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主要有: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红色社团;红色网站等,有效增强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健康政商关系的重要论述,具有严密的逻辑架构,从历史维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文化维度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从理论维度阐释了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内涵,从实践维度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做好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促进"两个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要经过意识形态的培育、认同、强化和践行四个阶段。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着重大挑战:新兴媒体促使社会要素发生质的变革,网络信息全球化解构了现有意识形态传播模式。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在尊重意识形态领导权形成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强大的经济支撑,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敢于发声、"亮剑",丰富意识形态传播载体,培育高端人才,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依然至关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高度重视宣传手段建设和创新,是每个宣传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文章通过对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的解读,对医院的政治宣传工作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历史虚无主义以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价值为靶点进行主观的、刻意的以及病态式的失真阐释,并以虚化历史价值为失善指归,而且这一思想毒瘤正以软化或慢性的侵入方式削弱我国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与理想信念、思想境界与党性修养、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因此,要以"向真""向善"的批判性意识涵养我国领导干部的历史思维辨析能力,以坚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历史书写向我国领导干部提供理解参照和知识维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整体性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个体碎片化并建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价值诉求的历史样式。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侵害,昭示人类进步之必然。  相似文献   

19.
"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话语呈现出碎片化拼接叙事、情感和信念高于真相、对"后真相"的极化认知等舆论特征。网络"后真相"话语的流动性、群体性及其暗含的"视角创造事实"的特质,不断撕裂着社会舆论的共识价值,从而造成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困境,主要表现为网络"后真相"话语滥觞造成共识价值的瓦解、非理性倾向造成敏感议题的不断激化、舆论封闭场域对多样性认同渠道的阻塞以及政治冷淡主义使大众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疏离。在这一背景下,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的路径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批判和强化宣传的单一手段,而应该采取包含认知策略、平台策略、话语策略、治理策略在内的系统性措施,以期避免网络"后真相"话语给意识形态带来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革命文化是其重要的来源之一。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二者是辩证互动关系,因此探讨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播革命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