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贤妻是宝     
马驰 《老人天地》2010,(12):45-45
这天,单位一位同事去医院,回来告诉我说:“在医院我看到你妻子了,正陪你家老太太看病呢……”见我有些愕然,同事又赶紧说,“听大姐说,你母亲没大问题,就是腰有点疼,拿了点药。你放心吧。”我听了又惭愧又骄傲,惭愧是母亲生病做儿子的居然不知道,骄傲是因为有这么懂事贤惠的好妻子。  相似文献   

2.
越爱越胆小     
妻子怀胎十月,终于到了预产期.为了安全也为了方便,我让妻子住进了医院.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妻子始终没有临产的迹象.医生说预产期已过了7天,不能再等了,建议马上剖宫产. 一大早,我就被医生叫去进行术前谈话.医生把一张打印好的手术风险单递给我,严肃地向我讲述着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看着单子上密密麻麻的说明,我的手心里早已冒出一层汗.  相似文献   

3.
前几日,我打电话问候母亲时,察觉到了母亲嗓音里的异样,得知她感冒了.我打算请两天假,回去看看母亲.母亲一再阻止,怕耽误了我的工作."放心吧,不会耽误的啊."说完,我挂断了电话. 看见我来,母亲自然高兴,张罗着要给我做好吃的,父亲也推掉了与老伙计们的棋局,等在家里迎接我.母亲照例是大厨,我和父亲负责打下手,饭菜很快就上了桌.吃过饭后,我们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聊天,一家人其乐融融.傍晚时,李阿姨来叫母亲去跳广场舞,母亲笑着说:"闺女在呢,不去了."当时我正在玩手机,赶紧说:"我在也不影响你去跳舞呀."母亲摆摆手说:"你专程请了假来陪我,我哪能自己去跳舞?"我说不过母亲,只好由着她去.  相似文献   

4.
我的外婆     
其实这个外婆并不是我真正的外婆,嫡亲外婆是外公的结发妻子,在母亲十岁的时候就病故了.这之后外公又娶了一位富家女,但在我年幼时也过世了,所以没有什么印象.外公的第三任妻子,虽是明媒正娶,但并不和二太太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外公和二太太住着洋房,开着洋车,这位三太太住在上海霞飞路上一个小亭子间里.虽然过去也有下女伺候,但生活远不如二太太奢侈和挥霍.我所说的外婆就是这个住在亭子间里为外公生育了三个子女的三外婆.  相似文献   

5.
中秋节     
李彦祥 《老年人》2005,(12):31-31
中秋节临近,各酒店都打出了“中秋月圆人更圆”的广告。饭桌上,母亲对着电视上的广告自言自语:“要是在酒店里过中秋节,当然好啊……”我听了,马上说:“明天我就去酒店联系。”不料,母亲却坚持不肯,还说她是随便说着玩的。妻子接过话,说去酒店就是玩嘛。母亲急了,涨红着脸辩白:  相似文献   

6.
经商第一天     
下岗以后,为寻找生计,妻子八方奔走,几经周折后,终于在一家综合商场租到一节卖小百货的柜台。虽然收入菲薄,但总算又能“开支”了,妻子闹了三个月的心也终于平静下来。那天晚上,妻子对我说:“明天我去进点货,你先去卖半天,我大约中午就回来。”我在高校工作,教...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大福     
流沙 《女性天地》2005,(11):27-27
我们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和儿。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又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活。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  相似文献   

9.
越爱越胆小     
正妻子怀胎十月,终于到了预产期。为了安全也为了方便,我让妻子住进了医院。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妻子始终没有临产的迹象。医生说预产期已过了7天,不能再等了,建议马上剖腹产。一大早,我就被医生叫去进行术前谈话。医生把一张打印好的手术风险单递给我,严肃地向我讲述着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看着单子上密密麻麻的说明,我的手心里早已冒出一层细汗。  相似文献   

10.
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我根本没有时间去锻炼身体。所以,人到中年我就患上了颈椎病、高血压、高血脂。为了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我决定挤出一点时间锻炼身体。早起晨练,时间上行不通;双休日去健身房,又觉得不划算。怎么办?妻子建议:"要不,你就去做个‘夜跑族’吧?"夜跑族?见我一脸迷惑,妻子解释说:"夜跑族,就是指想锻炼但苦于没有时间的一类人,他们选择夜晚进行跑步锻炼。"我开玩笑说:"靠谱吗?别再被人当作精神病抓了!"妻子指  相似文献   

11.
正问:前不久,我骑摩托车搭载着怀孕的妻子去县医院做孕期检查,返回途中直行通过十字路口时,差点与一抢行左转小轿车相撞。我因紧急避让猛向右拐,连人带车摔倒在路边,侥幸人未受伤,便相互留下对方车号各自回家。原以为就没事了,不想妻子回家不大一会儿即出现腹痛且有下红症状,经医生诊断为"先兆流产",又打针又吃药地折腾了好几天,结果还是没能保住胎儿。我找到小轿车的车主,要求他承担一定责任,他以车子未碰到我妻子为由拒绝。请问:遭遇惊吓跌倒流产,能不能索讨  相似文献   

12.
因为婚后不能生育,为了挽留住婚姻,妻子想到了通过"借种"来延续丈夫的香火,然而,当妻子精心设计的借种目的实现后,却发现…… 拯救爱情,"大义"妻子要给丈夫"借种" 1998年5月1日,经人介绍,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西安分公司上班的陈明义和在当地一家中型医院工作的李晓红认识,李晓红既漂亮又活泼,陈明义虽然相貌平平,但老实善良,两人对对方都很中意,几个月后,就结为了夫妻.婚后不久,陈明义的妈妈就暗示李晓红,趁自己身体还算硬朗,尽量早些要孩子.可李晓红觉得自己年龄还小,拒绝了母亲抱孙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郭睿  王向葵 《当代老年》2014,(12):20-21
母亲住院的日子,妻子在调休之后,又请了30多天事假,白天全程陪护母亲,夜晚为母亲洗衣做饭,非常辛苦,却无怨无悔精心服侍着母亲,即使单位因为她请的事假扣掉了5000多元薪水,她也毫不可惜。母亲住院的日子,我白天上班,忙于公务,夜晚通宵陪护母亲,头发迅速变白,有时候也感到特别困倦,但为了母亲能够早日安康,我心甘情愿地服侍着母亲!  相似文献   

14.
张志松 《老年世界》2008,(10):24-24
母亲出院后,隔三差五地还要上医院去检查。好在离医院不远。父亲就买了一辆轮椅推着母亲去。 那天,我在父亲家里吃过饭,父亲慢条斯理地对我说:“我明天想买辆三轮车,是那种小小的、红色的三轮车,你看怎么样?”我一愣,问:“您买三轮车干什么?”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京戏     
1父亲去世后,我接母亲来郑州小住。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我带母亲去这家茶馆听京戏。舞台太小、段子老套、演员的唱功也一般,但母亲很满足,她说,已多年没有这样听过戏了。我知道,自母亲结婚以后,她对京戏的迷恋只能寄托于那一台小小的电视,而她能独占电视的时间又少得可怜。如今,她的生活里只剩下她和一台再也没有人去争抢频道的电视机。母亲的电视机永远定格在戏曲频道上,我不知道除了京戏,母亲这一生还真心喜欢过什么。  相似文献   

16.
雪含冰 《老年人》2008,(6):27-27
医生说,假如没有什么奇迹出现的话,母亲的生命只有三个月了。所以,不管父亲怎么赶我们,我和弟弟妹妹都不愿离开,执意轮流在医院守候她老人家。但医院有规定,不允许家属长久留在医院,所以我们只能在探视时间进去看母亲一眼。就这样三个月过去,幸运的是,母亲竟然没有一点要去的迹象,面色反而比先前好了许多,父亲再次催促我们回去上班,说有事就打电话给我们。  相似文献   

17.
永恒的母亲     
我的母亲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我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相似文献   

18.
母亲今年八十岁。十年前,我的女儿出生,母亲便从乡下来到我家,帮忙照看孙女。母亲照料孩子太有经验了,她一生不仅养育了我们七个子女,连三个哥哥的几个子女都是母亲照看大的,有母亲在家,我和妻子感到工作和生活上并不因为有了孩子而增添了不便。  相似文献   

19.
<正>来自读者的困惑: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照例是个洋溢着温馨的日子,这是属于全世界母亲的节日。这一天,我带母亲去医院做了半年一次的身体检查。母亲的乳腺有些增生,这让我非常紧张,生怕发展成乳腺癌。我不知道从乳腺增生到乳腺癌之间的路程要多长,我又该怎样爱护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20.
人生点滴     
在一个忙碌的清晨,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先生来到医院,为他大拇指上的伤口拆线。老人说,他很着急,因为9点钟他还有另一个约会。护士看到老人不断地看表的样子,就提前帮他拆线。护士一边拆线,一边问老人:“你这么着急,是不是还约了别的医生呢?”老人说:“没有,我只是需要到养老院去和妻子共进早餐。”护士又问:“如果去得晚一点,你妻子是否会不高兴呢?”老人说:“我的妻子已经不再认得出我是谁,5年前她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在养老院住了一段时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