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林 《科学咨询》2024,(2):65-68
中国传统社会是“家国同构”式社会,“国”和“家”紧密相连,修身、齐家方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是家庭(家族)的传家宝,良好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风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因子”,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对于加强党员干部廉洁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等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  相似文献   

3.
盐城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拓展教学的内容载体、发挥新四军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政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通过健全红色文化资源课堂教学体系、营造红色文化资源校园育人环境等,构建“四位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贾晶 《办公室业务》2022,(20):188-19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既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家风文化、红色家风文化,又注重赋予时代内涵以新意。这要求我们要在守正创新中把握习近平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观的哲学意蕴,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析习近平领导干部家风建设观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家风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深厚文化积淀,是中华文明家庭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达,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厚重感,闪烁着文明的印记与时代的光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不同的场合,对家庭、家风、家教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围绕家风建设发表的讲话,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认真梳理与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建设思想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涵养优良的家风,率先垂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领导干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往往是核心人物,应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从严治家,从细管家,形成守德、守纪、守法的家庭风气。无数事实说明,良好家风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是做人为官的"保险栓"。(1)培育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纵览历史圣贤,无不看重家风建  相似文献   

7.
<正>家族训诫与家风传承,是中国社会的特有的历史和文化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社会而言,家训家风是凝心聚力、价值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家族而言,家训家风是延续家运、防范衰败的有效保障;对个人而言,家训家风是安身立命、修德润身的人文底蕴。学习研究古圣先贤的生活智慧与家训家风,借鉴其中精  相似文献   

8.
董必武的红色家风,是董必武在齐家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吸收借鉴祖辈世代相传的家庭美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为:立志勤学、诗书相继的学习观;朴诚勇毅、勤俭持家的生活观;淡泊名利、谦虚低调的做人观;勤劳务本、服务人民的事业观;寓爱于严、不搞特殊的治家观。这一红色家风呈现出了理想引领的崇高性、言传身教的示范性、家风与党风政风的关联性、继承和超越的创新性、个性与共性的相容性等显著特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学习和发扬董必武的红色家风,对于推进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衡量一个家庭幸福的指标很多,其中家风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家风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对子女教育的一种方法。中国的家风文化源远流长,上至西周的"周公训子"、春秋时期的孔子"庭训"、五代十国的《钱氏家训》,延伸至明清的《朱子家训》《曾子家训》,再到近现代的《傅雷家书》等。关于家风的称谓也很多,如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与家国情怀在理论逻辑、价值逻辑、情感逻辑以及实践逻辑方面有着高度契合性,对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丰富了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样态、为家国情怀教育提供了新的素材、增强了家国情怀教育的现实向度。高校应从三条路径推动抗疫精神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夯实课堂阵地,讲好抗疫故事,激发家国情怀热情;改善育人环境,营造浓厚氛围,增强家国情怀自觉;重视实践养成,学习先进典型,强化家国情怀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古语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风正,则民风淳。何谓"家风",它是指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对个人、对社会都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  相似文献   

12.
疫情战场是检验领导干部领导力的试验场。从抗疫过程中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领导力表现可以看出强大领导力来源于为政以德和家国情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且以其感召力与示范作用而明显地影响着领导力和管理效力。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家制度体系的背景下,提高领导干部领导力,应重视为政以德和家国情怀,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领导干部领导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科学的理论体系提升领导干部领导力;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以治理规范保证秉公用权、清廉为政。  相似文献   

13.
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形成的有利于国家建设的优良作风,具有独特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内涵。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故事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能够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其文化自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问题27:谈谈树立良好家风的经验体会。时限:6分钟。出题思路: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齐治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不能治家,怎能治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家风,决非小事,它既集中反映家长的真实品格,又涉及执政党和人民政府的形象,直接而强烈地净化或毒化社会风气。因此,家风欠佳且未能切实改正者只能下台。本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组成部分,家族内部的传统文化也是其中之一,而家族式的传承更给了这种文化一份稳定的传承保障,对人们的价值观影响更是深远。因此,如何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优良家风进行传承与创新,将传统优良家风转变成符合新时代条件下的新型家风,这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李汉 《决策导刊》2011,(6):46-48
红色文化犹如一座座精神丰碑,彰显了最优秀的精神、情怀和理念。用红色文化强化监狱民警队伍建设,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党的光辉历史,理解和懂得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的作风,  相似文献   

17.
正回首革命岁月,总有一些文字可以镌刻山河,总有一些精神足以振奋人心。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家风建设提升至国家治理的高度,人们越来越重视家风建设。"革命先辈家书家训丛书"编写组编写的"革命先辈家书家训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年版)收录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领袖、革命先辈、开国元帅和革命英烈的家信130余封、家训50余份。该丛书以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真实的手迹全方位呈现了父母子女及亲人朋友之间的真情交流,彰显了革命先辈们的家国情怀。该丛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家训巷帙浩繁,蕴含丰富的家庭德育思想精华。新时期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可从中汲取的现代启示可以概括为“四个重视”:一是重视家庭教育,主要体现在封建皇帝亲自撰训教家;二是重视家庭德育,传统家训文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传统家庭道德教育教科书;三是重视家庭子弟自立精神培养,培养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自立;四是重视朴素、内敛、谦和的家风培育,避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心性的荼毒。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在大力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下,要树立优良党风,建设一支有思想、有力量的党员队伍,切实做好党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要件,是一个人精神建设的第一环境,对个人道德修养与高尚人格的培养产生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力度,构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长效机制,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风文化,赋予党员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建设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正>策划人语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是家庭为子女们树立的价值准则,更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良好的家风是可以与人相伴一生的正能量,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的作用。他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