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动力,以技术开发与交流为基石,发挥先进装备制造专业群的区域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水平,以促进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实践进行装备制造"芙蓉工匠"人才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2.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引领未来制造业创新发展关键性技术和基础创新平台,将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制造业体系,是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最重要的应用革命创新。智能制造的出现对于我们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当前国家对智能制造的规划、标准、示范项目等已经逐步落实并推广实施,然而,在匠人培养部署上仍有欠缺。立足智能制造的人才布局现状,梳理智能制造产业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探索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产业学院符合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发展趋势,是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推进校企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有力举措。笔者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检测产业学院为例,分析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检验检测产业人才培养新路径,以期把现有政府监管部门、检验检测行业、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主体结合起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产教价值、利益、治理、育人、文化、情感等多元素共同发展,从而培养更多能从事现代信息化额检验检测技术、高端智能精密仪器使用与维护以及实验室设计与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端技术人才,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拔尖的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食品化学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其在创新班的教学与实践是衡量新工科研究和实践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班的特色,探究了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和考核机制,以期为新工科浪潮下创新班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工作作为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各大高职院校都在不遗余力地大力开展相应工作。专业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载体,其建设和发展是保证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专业建设发展是涉及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师资团队、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且国家大力提倡高职专业群建设,如何在专业群发展的背景下做好专业建设和核心要素发展工作成为各大高职院校的主抓工作。高职院校基于"四合、四共"校企合作模式开展专业群视域下的专业发展核心要素的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发展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当今世界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应重点关注美育教育的补充作用,通过完善美育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五育"融合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工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架构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机械行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需要大量合乎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新工科建设思路探讨机械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新形势下机械工业的挑战和人才需求,探讨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8.
李俊 《经营管理者》2012,(9X):270-270
国际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外向型旅游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外向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从"专业+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外向型课程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完善、外向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外向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以适应国内、国际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国现代的职业技术教育应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培养具有较高质量意识、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工匠型人才,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而实现转变的关键在于工匠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通过对"订单式教育"在现有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总结了目前订单式教育的不足,提出了工业4.0背景下的新时代"订单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体系,有效践行了高职教育"工匠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高职教育在实践制造强国之路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的导向。  相似文献   

10.
李慧超  朱晓晨  赵爽 《科学咨询》2022,(10):238-240
随着中国新一轮技术革命和行业改革的兴起,“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新型工科背景下的学科专业交叉不断融合、新型专业不断涌现,这要求高等学校必须为未来培养更加多元化和复合型的卓越人才。在此背景下基础俄语知识与理工科内容相结合,其中一门重要课程即是理工俄语阅读课。该类课程的教法探究从教师自身提高、夯实语言基础、拓展学科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实践实习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再者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析其教法。从而为理工俄语阅读课程教学助力添彩。  相似文献   

11.
<正>四川经济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2018年,四川省推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提出了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旨在通过加快建设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构建起四川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概念提出来后,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各高校工科专业的发展目标,而实验室又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所以近几年各高校出现了大力建设实验室的情况。在高校增加实验室建设投入后,实验室固定资产数量大大增加,但学校投入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力、物力并没有增多,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更好地进行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际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各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目前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行政管理层面和学院管理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重点服务中国制造2025,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需要,围绕强化工业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发展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调整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例,详述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通过调整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改革,使人才培养更符合行业企业的需求,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新四化"趋势的逐渐形成,汽车行业对综合性应用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该文分别从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三个方面探讨了课程体系改进的内容和方案,使车辆专业学生具备"新四化"的知识体系和综合素养,满足新时代本科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点的新工科正在加速发展,对新工科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新工科视域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为了解决当前高等学校双创教育不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跨学科交叉性不足等问题,文章以宿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例,研究新工科视域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新模式,并将此种模式运用于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改革进程中,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吴琦伟 《决策》2015,(Z1):60-61
华强北的快速崛起源于山寨制造,山寨制造意外地为深圳培育了超强的电子制造能力,深圳拥有了可以迅速产业化的核心竞争力。如同世界IT业经历了"硬件-软件-硬件"的发展过程,深圳亦然。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深圳参观了一个不为众人所熟知的地方——柴火创客空间,创客空间代表了电子制造业乃至深圳产业升级一个新的方向——智能硬件制造。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深圳之所以成为智能硬件制造的新高地,恰恰是  相似文献   

17.
建设哈尔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提高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培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训设施设备水平的高低。哈尔滨市应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和职业院校专业布局统筹规划,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建设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打造可供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需要的公共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8.
严玉波 《科学咨询》2023,(3):203-205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以培养创新型、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不足之处,对环境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科研平台、实践基地、教师队伍、评价制度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通过改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经营管理者》2022,(10):26-2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迎来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深刻阐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李丽光 《经营管理者》2012,(7X):271-271
随着现代食品产业的发展,食品质量、食品安全以及有关食品的营养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人才稀缺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我国现阶段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状况怎样,如何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哪些方向正是本文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