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分子化学作为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材料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其“课程思政”能够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当代大学生培养质量。针对理工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学效果不明显、专业知识融入思政元素难度较大、思政教育途径不明确等问题,笔者力图在高分子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笔者从构建材料类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出发,全面探索思政教学资源的挖掘与融合,同时构建行之有效的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考核体系,以提升思政教学效果。本项目的开展将有力推动材料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为理工科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开辟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要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多维度融入思政内容,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要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  相似文献   

3.
高飞 《办公室业务》2023,(22):55-57
在立德树人理念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公共基础课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应当构建大思政教学体系,保证课程思政育人的长效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对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和作用。本文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意义,并对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路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廖文芳 《科学咨询》2023,(10):160-162
高职教育的重心是技能培养和技术应用,也就是说,其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大学生校外实训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协作共同完成实训实践工作的重要平台。大学生校外实训实践基地既是高职院校开展技能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课程思政与大学生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如何融合一直是高职院校思索的问题。笔者以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例,介绍高职院校如何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从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专兼师资团队建设、校企管理体系及制度优化、建立开放共享机制四个角度来建设基地,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邱舒  李婷  居永慧  王莉 《科学咨询》2023,(10):60-62
高校思政人员和专业课任课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广泛的人群,是课程思政实施中的中坚力量。笔者以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为研究目标,对双导师制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案例进行探讨。笔者从立德树人出发,从实施深度、广度与学生接受度剖析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并对双导师制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进行了探讨。双导师制作为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有益补充,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能够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6.
高校人才培养竞争日益剧烈,商科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过程中应对本科会计课程改革进行深入研讨.本文就我国部分商科院校本科会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任,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评价机制的构建,提出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教工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组织系统中的基本组成单元,在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教育部“样板党支部”的创建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职院校教学育人工作中的人才培养、课程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大核心内容为重点,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探索党建与教学育人工作同频共振新模式,为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的党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互联网教育平台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体系逐步迈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代,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实际调研发现,思政课程教师团队已经普遍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线上教育平台以及融创工具等来开展思政教学活动,大大提升了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与此同时,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也存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等现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和实操技能较低,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深入发展,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完善学生的思想品格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最后探究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路径,以期为促进高职课程思政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对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针对当前大数据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缺乏思政经验、主观重视度不够、“道术”不高以及缺乏明确的思政教学效果等问题,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高职院校需要提高大数据专业教师的思政修养,促进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改进教学手段,倡导教学新方法,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结合大数据平台,将课程思政内容植入教学中,并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这些措施旨在为提升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杨鸿 《决策探索》2021,(2):36-37
全方位育人是新时期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长期以来,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的现实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教育者和管理者。如何打破思政教育“孤岛”困境格局,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已经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中的热点议题。福建省在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全面统筹大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福建思政教育者必须深刻把握新时期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切实从教育体系、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层面推进思政课程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同时,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切实发挥我党在思政课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司金融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目标更新不及时、思政元素零散、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形式固化、考核形式单一等痛点问题。新商科背景对金融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文章探索基于泛雅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从明确教学目标、多维融入思政、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建立多元评价等方面完善教学实践,实现新商科背景下的课程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在高职院校中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有利于充分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思政育人要求,高职院校在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要积极突破困境,保持政治方向、育人方向的一致性,建立相关的运行机制,加强制度的优化和创新,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5.
王蓉  罗定华 《科学咨询》2023,(4):223-225
本文在论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参差不齐、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够精准、课程思政融入手段机械等问题,提出了多渠道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精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形式、在课程中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生学业考核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史艳芳 《科学咨询》2023,(4):211-213
调研发现,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难以连贯实施的问题。从认识上看,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存在误区;从课程内容体系上看,思政课的课程文化支撑不够;从课程实践上看,课程思政缺乏有效推进机制。基于此,本文在分析苏州市职业大学“双主体”课程思政模式的基础上,提炼其优势,并针对问题提出课程思政连贯实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开发课程思政资源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资源开发是否有效,决定高职高专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落实。文章依据为什么开发、开发什么、如何开发的逻辑思路,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根本遵循和有效策略,以期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在贯彻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中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系统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找准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高质量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勤 《办公室业务》2021,(4):81-82,88
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是学校的立命之本。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实施专业课 "课程思政"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课程思政"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深入探讨"课程思政"实施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0.
袁笑  彭子茂 《科学咨询》2023,(1):214-216
电子商务概论作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中至关重要的课程,涉及若干个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能够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提供方向性指引,输出更多复合型人才。基于新时代背景,本文从高职电子商务概论专业课的教学视角出发,对融合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融合思政教育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提供了融合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策略,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