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读咏砚诗     
俗话说:"武士爱剑,文人爱砚。"砚是文房四宝之一,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用砚、爱砚、藏砚,留下了许多咏砚的佳诗妙句,砚赋予诗人以灵感,诗人为砚添光彩。砚有许多别名,屡见于诗人笔端,唐代文嵩在《即墨侯石虚中传》中以砚拟人,说砚姓石,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人们又称砚为"即墨侯"。宋代王迈在《除夜洗砚诗》中就这样写道:"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相似文献   

2.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是中国古代文人用以研墨的工具。但是,中国古代文人不仅在文学写作与书画创作中使用砚台,同时还将其视为收藏、品评与记载的对象。而中国古代文人之所以积极地投入到用砚、藏砚、品砚与记砚的文化活动中,其原因在于砚台是中国古代文人不可或缺的书写工具,并且藏砚、品砚、记砚的活动可以使他们在身心俱疲时得到放松。  相似文献   

3.
古时,文人非常重视砚,有“文人之有砚,如美人之有镜”之说。砚中以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最为有名,被称之为四大名砚,其中有的或为名人所使用,或造型独特,质量上乘,巧夺天工,稀世罕见,为历代文人所乐于收藏,有的已成为砚中之宝,甚至列为国宝。这些宝物有的  相似文献   

4.
杜以会 《山西老年》2008,(11):43-43
砚台简称"砚",亦称"墨海"。古以瓦为砚叫"瓦砚",后常以石为主,称"石砚"。砚台在我国历史悠久,产地很多,甘肃省临潭县的洮砚、山西省绛县的澄泥砚、河北省易县的易水砚、山东省的鲁砚、安徽省的歙砚等,都是比较有名的,然而著名的砚台,  相似文献   

5.
尹忠华 《新少年》2023,(5):8-11
<正>松花石砚又称松花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与端砚、歙(shè)砚、红丝砚,并称古代四大石质名砚。起源于明朝,清朝时被封为宫廷专用御品。松花石砚是由松花石加工而成的用于研磨墨、书写或绘画的文房用品。2014年,由本溪市申报的“松花石砚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6.
澄泥砚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和甘肃洮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古代生产澄泥砚的地方很多,以山西绛州(现为新绛县)生产的较为有名。绛州澄泥砚作为贡品在唐代被誉为“唐砚”,之后,在文人墨客中广为使用。惜乎烧制澄泥砚的技术在明末清初失传。后乾隆皇帝因喜好澄泥砚,特派砚工取泥于绛州,制作于江苏,然未能如其所愿。  相似文献   

7.
始于宋代时期的合川峡砚雕刻技艺,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合川峡砚曾被誉为“巴渝三大名砚”、“中国十大名砚”.然而,这一重庆市级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传承状况堪忧,其保护面临诸多困难.文章分析了传统技艺“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并将合川峡砚这一传统技艺的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分析合川峡砚“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合川峡砚生产性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端砚收藏     
里辉 《山西老年》2008,(10):30-30
端砚,即端溪砚。古代文人赞曰:"文房四宝砚为首,四大名砚端占魁"。端溪砚产自于广东肇庆(古称端州)端溪水一带。其问世始于唐高祖武德年间。自它问世以来,便深受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2009年5月23日至25日,"首届中华砚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砚都"——广东省肇庆市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以"传承、创新、合作、发展"为主题,旨在研究和弘扬中华砚文化的优秀传统,促进全国各大名砚之间的交流,发挥"中国砚都"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大会共收到论文63篇,编印了约有35万余字的《首届中华砚文化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安徽、山西、甘肃、山东、江苏、  相似文献   

10.
在广东画院举办的当代名家端砚珍品拍卖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制砚专业委员会主任、肇庆市端溪名砚厂厂长黎铿大师的“端溪老坑清风砚”、“端溪盛世龙腾砚”等砚中珍藏品以100多万高价成功拍卖,一时间成为端砚界的轰动新闻。  相似文献   

11.
《宝砚庄》塑造了大时代中善良、热情、坚韧的砚乡小人物群像,有勤劳淳朴、护卫砚乡文化的普通乡民,有德艺双馨的制砚工,有独立自强的自梳女。有漂泊辛劳的昼家人,等等。该作多方位地展示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砚乡人多样、平凡的生活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地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残碑断碣是文人治砚的重要材料,黄道周断碑砚即系苏轼墨妙亭诗碑残片雕琢而成.以古代碑刻为砚,是士人崇尚古雅、尚友古人的风尚使然.黄道周以断碑为砚,尚友苏轼,体现的不仅是黄道周对苏轼书法艺术的认同,更体现了对其人格和人生志趣的仰慕.黄道周殉难,其断碑砚辗转流传,后来者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吟咏.后人珍视黄道周断碑砚,既是因为苏轼的书法、人格,也是因为黄道周“文章气节两不亏”,同样是出于尚友古人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砚屏并非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砚屏辨>所云"自东坡、山谷始作",而是欧阳修至迟在庆历八年就请人用虢州紫石(又称月石)制作而成,并有了砚屏之名.在砚屏的产生与广泛流传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诗人对器物文化的创造性贡献,以及他们发扬光大器物文化的主体精神与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4.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说明】青花紫石砚是古代砚台中的名贵石砚。青花,指石砚上颜色碧绿、状如花蕾的园眼。杨生,即姓杨的书生,青花紫石砚的收藏者。两千多年前的孔丘,为了维护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大肆宣扬“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历代反动统治者,都把这个反动谬论当作他们愚弄人民、维护其反动统治的思想武器。李贺的这首诗塑造了端州石工“踏天磨刀割紫云”的高大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赞美了他们的高超技艺。这就有力地驳斥了儒家鄙视劳动和诬蔑劳动人民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砚台的出现可以溯源到上古时期,那时的研磨器可称为中国砚台的雏形.随着文字的演变与发展,书写活动的日益频繁,出现了专门用于书写的书写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其发展是一个从追求实用功能到追求审美情趣的过程.文章阐述了砚的起源以及歙砚的历史演变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端砚叙事"是钟道宇试图重构岭南文化诗学的切入点。他在有关采砚、雕砚、藏砚、养砚等系列故事的讲述中,重新挖掘岭南先民对自然、社会、历史、道德、人格、情趣、韵致等诸多方面的心灵体验、情感诉求与价值评判,并重构了一种天人合一、道器并重、实用与审美并存的多元的岭南文化。  相似文献   

17.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与端砚有着很深的渊源。苏轼不仅喜欢使用端砚,还热衷于收藏古人端砚,他使用和收藏端砚偏重其实用价值。苏轼虽视端砚为珍宝,但他并不“玩砚丧志”,能从执着于物中超脱出来。苏轼还撰写大量涉砚诗文和铭文,反映出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友情况。由于苏轼坎坷的仕途、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以及旷达的性格,后人面对苏轼遗砚纷纷题铭歌咏。这些题咏,不仅扩大了端砚的文化影响力,也加深了我们对苏轼与端溪砚事之间密切联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临潭县,因排河环绕,古称跳州,是我的家乡,出产批砚。近来来,常见不少书籍报刊提及洮砚时,总喜欢冠以中国三大名砚之一、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等誉称,见此私心窃喜,觉得随着挑规身价的不断提高将势必推动洮河文化的研究。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王绍攻取吐着氓、宕、桃、曾四城算起,洮视传入中原的文化历史已有九百多年了。在此时间,历朝历代都有对它的载记,但可惜的是,这些载记大多只有三言五语,并且分散在文人墨客的诗文或论砚的专书中,非常零碎和简略。远不如端敦二砚有多种专门的谱笺史志可比。早在1974年,我有幸得到…  相似文献   

19.
肇庆作家钟道宇的《砚痴》不只具有端砚题材的新颖性,还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在痴之人、痴之态、痴之难等方面刻画出人们对砚的复杂情感与故事。  相似文献   

20.
谢伏 《老友》2012,(3):57-57
人们都知道纪晓岚是清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殊不知他还是一位大收藏家。纪公在做学问的闲暇,十分喜欢收藏。他一生嗜砚成癖,其书斋也有“九十九砚斋”之称,所以在流传至今的遗物中,大部分是砚石。在《阅微草堂砚谱》中可以看到他藏砚的拓片,除了乾隆帝御赐的一方之外,其余都是他自己多年收存或友人赠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